首页期刊导航|电影新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

杨金福

双月刊

1005-6777

200031

上海市永福路52号

电影新作/Journal New Film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文学刊物。旨在繁荣和发展电影文学创作,推动电影理论和研究。刊载国内外新创作的剧本及对当前影视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章。辟有剧本库、新技术与影视传播方法、新世纪论坛、七色广场、八面来风、城外星空等栏目。读者为电影创作人员和电影文学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游戏改编电影想象力与工业化的高度及限度——以《征途》的跨媒介改编为例

    陈旭光张明浩
    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化,影游融合不断加速,一批"游生代"导演正在崛起.从游戏到电影,确立主人公、故事讲述、主题表达、视觉呈现十分关键.《征途》将具有传奇色彩的玩家确定为主人公,并增设符合青年口味的主人公;简化原游戏中复杂世界观,采取一种简单化游戏升级式的故事讲述方式;延续游戏中的集体精神、追寻主题与自由平等理念;注重奇观视觉消费与中国美学转化.影片还进行了工业化生产与影游联动,为线上影院发展提供了参考.

    影游融合想象力消费电影工业美学跨媒介改编《征途》

    嵌套型影游融合电影的双重表达

    薛精华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套型影游融合电影将游戏"显性"或者"透明化"地引入影片,使真实世界和游戏空间成为故事世界的两种构成形态,并将人物拓展为具有肉身和数字化身两种形态的"电子人",通过人物在两个世界的穿梭实现两层时空的互动.在美学风格方面,通过游戏符号及画面的引入、游戏内容的真人演绎三种方式实现影游视听风格的融合.由于时空的双重性,美学表达也分化为写实主义传统下的强化现实风格和突出距离感的后现代虚拟图景两种风格.

    影游融合嵌套模型跨媒介视听

    《开端》:影游融合剧的创新实践与想象力消费

    黄瑛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数字时代影游融合电影呈现一种从"吸引力"追求到"沉浸感"营造、从"观看""凝视"到身体互动的变化趋势.网络剧《开端》在此基础上借助想象力的虚构将"游戏"与"叙事"结合起来,既满足观众对游戏互动美学的审美期待,又呈现出超越游戏美学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它是"游生代"导演把想象力应用于叙事当中,创新影游融合剧想象力消费的另一种可能,不仅实现了导演自我认同的理想建构,也拓展了影游融合的想象力消费空间.

    影游融合游戏化叙事想象力消费

    媒介自反、迷影狂欢与影游联动——试论电影《扬名立万》的"互文性"景观

    田亦洲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部中小成本、剧本扎实、配置合理且口碑优质的商业类型片,电影《扬名立万》在呈现出一种"元电影"外形与"迷影电影"气质的同时,也与当下流行的游戏形式"剧本杀"产生了有趣的联动效应,从而构筑起了一道独特的"互文性"景观.尽管过于频繁的"引经据典"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因密集、碎片的能指而导致意义的失焦,对于影游融合的尝试也因创作者的"无意识"驱动尚停留在一种"半推半就"的阶段,但从呈现与接受的效果来看,影片却又精准地契合了当下青年受众的现实体验与消费习惯.而这无疑为同类商业类型电影的创意生产与文化定位打开了一个可能的空间.

    《扬名立万》互文性媒介自反迷影狂欢影游联动

    双重世界的寓言、影游融合的动向——评电影《刺杀小说家》的想象力消费与奇幻美学

    刘婉瑶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刺杀小说家》代表着电影工业美学与东方奇幻美学的结合,也是国内新力量导演代表路阳用理性思维表达诗意内核的诚意之作.首先,影片放大了原著双重世界设定在叙事层面的奇幻特色,由双线叙事结构推动剧情进展,并塑造寓言性人物关系.其次,团队深掘古典文化符号在画面表达上的可能性,打磨雄奇瑰丽的异世界.最后,影片符合影游融合美学特征,体现数字媒介融合的特性,代表着数字时代审美的新动向.

    《刺杀小说家》双线结构东方奇幻影游融合

    汲取生活营养,谱写动人旋律——论著名作曲家黄准的影视音乐创作

    周斌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中国第一位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女作曲家,同时也是延安"鲁艺"培养出来的新中国第一代影视音乐作曲家,黄准的一生与中国影视音乐的繁荣发展密不可分.她在长期的音乐创作中能不忘初心,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坚持为人民大众而创作.她能始终注重深入生活,从生活里寻找动人的音符来完成其音乐作品.她能注重创造出独具艺术特色的音乐形象,使声画有机融为一体,从而产生独到的艺术效果.她的音乐作品十分注重生动的感情表达和情怀抒发,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她一方面非常重视音乐创作实践,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和把握创作规律,提高艺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作曲理论的学习和创作经验的总结,并由此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技巧和知识积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就使她成为一名有丰富实践经验,创作作品众多且具有较高音乐理论修养的著名作曲家.

    黄准深入生活音乐形象感情表达探索创新理论学习

    留存生命中的时间划痕——李睿珺谈《隐入尘烟》的导演创作

    李睿珺陈刚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睿珺导演在《隐入尘烟》的创作中,聚焦被时代所遮蔽的边缘个体,呈现出他们之间最为朴实而纯粹的情感联结,以及他们与土地之间的生命轮回.李睿珺导演付出自己的时间去陪伴一部电影的生长,以自然主义式的影像留存下时间在生命中的那一道道划痕.

    李睿珺《隐入尘烟》导演创作空间叙事自然主义

    德莱叶:不妥协的边缘人

    谭慧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丹麦导演德莱叶被很多评论家和电影人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以《圣女贞德受难记》为较明显的转折点,他逐渐摈弃好莱坞工业体系,抨击流水线般批量生产电影的制作模式,反对已成定势的审美,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坚决只拍自己想拍的电影.本文回顾了德莱叶的电影生涯,并以其主要长片为蓝本,从叙事主题和视听元素两个角度分析其长片创作,然后再介绍和探讨他的短片创作.

    德莱叶丹麦电影北欧

    苏珊娜·比尔电影风格探析

    齐伟王艺璇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丹麦导演苏珊娜·比尔以其游走于欧洲与好莱坞之间的执导轨迹而成为小国电影导演走向国际化的典范."道格玛95"的风格烙印、多元类型探索与家庭伦理的母题是其电影的显著特征.比尔通过电影中"漂泊-归来"的叙事模式,在"异乡"和丹麦的对称结构中创造了可容纳丰富类型元素和社会议题的空间,持续为全球观众讲述一个别致且差异化的"丹麦故事".

    苏珊娜·比尔"道格玛95"运动丹麦电影

    后金融危机的冰岛电影:新浪潮、风景与后危机社会

    王垚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近年来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成功的一批冰岛电影("冰岛电影新浪潮")出发,在对冰岛电影产业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浪潮"借助国际电影节体系的命名与话语机制,进而考察了冰岛的金融危机如何经由国家的应对政策和好莱坞全球电影,影响到本国电影的视听和剧作方式.其中,本文着重考察了"风景"这一表征的复杂生成机制,并对一些影片中对"危机"的表述进行分析.

    冰岛电影新浪潮小国电影国际电影节金融危机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