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崔建平

月刊

1000-7105

jemi@vip.163.com

010-64044400

100009

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79号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沟通同行业科技人员之间的信息,以促进国内、外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ECG彩虹码的双输入改进VIT识别研究

    陈波孙辉储昭碧李育玲...
    200-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海量ECG数据,辅助医生进行有效数据分析与诊断,提高效率并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实现ECG智能识别是当前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ECG智能识别单一图像、单一深度学习算法性能有限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ECG彩虹码的双输入改进VIT识别方法.首先,提出数学模型预测获取ECG标准周期,并以抽频方法挖掘ECG潜在特征,生成ECG彩虹码;然后,以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双输入特征提取模块,提取多种ECG图像局部特征进行融合,实现多维度ECG特征表示与融合,采用VIT编码模块对融合特征进行全局关注,实现基于多特征图像为输入的ECG识别.采用MIT-BIH数据库中的ECG进行实验,所提ECG识别方法获得 99.41%的平均准确率,在现场采集的N类ECG中获得 100%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图像变换方法能够有效可视化ECG特征,提出的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实现ECG识别,与其他同类型方法相比获得了更优的性能.

    心电信号ECG彩虹码图像变换双输入特征提取模块改进VIT

    面向特钢车间内物料实时跟踪的钢管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赵云涛黄哲辉
    210-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特钢企业向"灯塔工厂"转型升级中,实现钢管物料实时跟踪是其中的核心内容,由于物料多样性以及产线的复杂性使得接近式传感器无法满足物料检测可靠性要求.为此,依据车间内现有环境和需求,搭建物料跟踪摄像系统,采集了物料及产线上部分特征组成图像数据集;基于视频分析,引入了一种面向特钢车间内物料实时跟踪的钢管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以PPYOLOE网络为基础.首先,将PPYOLOE中的CSPRepResNet主干网络替换成HGNetV2 轻量级主干网络,在提升特征提取能力同时减小参数量;其次,在Neck中融合HG-Block和SPPELAN进一步减小参数提升速度;最后,在上采样阶段,运用Dysample动态上采样算子提升不同尺度特征的融合效果,提升算法的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的PPYOLOE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在检测精度上提升了 1.6%达到 80.5%,检测速度提升了 16%达到 56.4 帧,GFLOPs和参数分别下降 35%和 33%.改进后算法有效提升了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通过现场部署实施,满足了钢管物料实时跟踪要求.

    钢管目标检测PPYOLOEHGNetV2SPPELANDysample

    磁定位系统中传感器阵列布局优化研究

    俞浙君刘璐高子博孔明...
    219-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关于磁定位系统的传感器阵列布局研究主要围绕传感器数量和间距展开,相关研究中传感器阵列布局一般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并未深入研究传感器阵列空间设计对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针对磁定位系统中传感器阵列非均匀分布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结合有限元仿真的优化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特定的永磁体运动轨迹确定对应的最优传感器布局.首先,建立仿真模型进行磁定位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得到了每个目标运动轨迹对应的传感器阵列布局.其次,在仿真优化的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可自由调整磁传感器安装位置的磁定位系统实验台.最后,在 5 个特定的永磁体运动轨迹下,分别对采用传感器均匀分布与优化后非均匀分布的磁定位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以布局 5 为例,优化布局后的磁定位系统平均定位误差比优化前减小了 14.3%,平均定向误差比优化前减小了 16.3%.结果表明均匀分布的传感器阵列并非最佳的布局方案,优化传感器阵列布局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定位及定向精度.

    磁定位技术布局优化遗传算法有限元仿真

    CPSO优化BP网络的MEMS陀螺随机误差补偿

    李涵胡少兵程为彬
    228-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微电子机械(MEMS)陀螺存在随机误差而导致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CPSO)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补偿方法对随机误差进行处理.首先采集MEMS陀螺数据,利用C-C法重构相空间,基于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和验证其混沌特性,然后将重构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利用C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获得用于误差补偿的优化模型,最后采用ADXRS624 对优化模型的补偿效果进行静态实验验证,并与BP模型和粒子群优化(PSO)模型补偿结果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经CPSO算法优化模型补偿后的误差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5.76×10-4(°)/s和 5.19×10-4(°)/s,相比BP、粒子群优化(PSO)模型误差分别下降 68.6%、52.1%和 98.4%、93.5%.通过Allan方差分析补偿后的误差系数,经CPSO-BP方法补偿后的量化噪声、角度随机游走和零偏不稳定性分别降低至0.000 59 μrad、0.001 51((°)·h-1/2)和 2.82((°)·h-1).新方法在抑制随机误差上有明显的效果,可提高MEMS陀螺的测量精度.

    陀螺仪混沌粒子群BP神经网络李雅普诺夫指数Allan方差补偿

    山区输电线路高浓度烟雾环境火点定位技术

    祝永坤尚鑫冯振华王湃...
    23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巡检与监控手段在高浓度烟雾环境下无法准确识别 10 m2 以下的着火面积,以及不能准确识别处于低洼地带的山火等问题,以组合惯导多数据融合为核心,研究山区输电线路高浓度烟雾环境火点定位技术.该技术采用联邦滤波器,对山区输电线路的卫星遥感、惯导等多源监测数据进行组合与多数据融合.设计基于上下文判断法与绝对阈值法的着火点自适应阈值检测算法,实施山区输电线路火点信息提取.设计PSO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多波段光电复合探测目标识别方法,实现高浓度烟雾环境下的山区输电线路火点目标识别.利用基于激光测距的山区输电线路火点测距方法,实现山区输电线路高浓度烟雾环境火点定位.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技术对于平原地带火点(10 m2 以上的着火面积)、平原地带火点(10 m2以下的着火面积)、低洼地带火点(10 m2 以上的着火面积)三种情况的定位精度均高于 99.5%.

    组合惯导多数据融合山区输电线路PSO算法激光测距火点定位

    喜报!《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中文领军期刊项目

    2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