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党政干部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党政干部学刊
党政干部学刊

魏子扬

月刊

1672-2426

dzgb@dzgb.org.cn

024-23981224 23981223

110004

沈阳市和平区五里河街18号

党政干部学刊/Journal Journal for Party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担负着全面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马列理论素养和实际能力,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任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理路

    胡启明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理论及模式,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由于感性实践是人与社会关联的基本方式,而且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感性形式,特别是"社会自主性"的增强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必须适应多层次、多样态的大众趣味和审美,因此拥抱感性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一种必然.感性维度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能够在理论构建上补充和完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弥合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理性化传播偏向的局限.在新时代,可以从打造视觉文化产业、立足人民群众感性日常生活、借力媒介仪式、强调人际传播、发挥榜样示范等方面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感性实践创新.

    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日常生活

    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防范

    高祥栾春苹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不仅保留传统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还具有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独特性,呈现虚拟性与现实性、理性与非理性、系统性与碎片化并存等特征.在此影响下,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着技术霸权威胁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受到不良数据信息冲击、网民缺乏对大数据信息的辨别力等风险挑战.因此,要从坚持和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利用大数据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内容建设、构建大数据保障体系等方面探寻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实践路径,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大数据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

    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驱动逻辑、意蕴阐释、发展路向

    王春娟程梦琴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所代表的高质量发展逻辑推动文化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融合重组和跳变跃升的结果,特点是创新和质优.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突出的价值诉求,以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为路径指引,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建设,始终依靠群众路线解锁能量密码.聚焦颠覆性创新技术,以"新"提"质",以"质"催"新",助推生产要素跃迁升级.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文化产业深度转型,在文化生产力领域形成新技术、新赛道、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群众路线颠覆性创新技术新发展理念

    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转化的重要力量

    白羽弘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看,文化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力为基础,并在物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出现和壮大的.一方面,生产力既以物质形态存在也以知识形态存在,文化作为一种隐性因素蕴含在物质产品中,文化有利于增进经济活力使之有序化,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劳动者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文化不只是物质载体的属物,也是整个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文化与生产力中的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一旦结合,劳动力素质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会得到极大拓展,文化(精神)生产力亦可以转化为物质生产力.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以文化劳动者、文化劳动资料、文化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突出表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与内在动因,成为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转化的重要力量.

    文化新质生产力人类文明新形态

    智慧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价值意义与路径优化

    丁利李嘉瑶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作为基层治理中关键一环,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当前智慧党建正日益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引领力量,推动着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与多元化.面对智慧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面临的应用场景脱嵌、人才建设不足、考评机制缺乏和配套供给不足等困境,还需要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资源融合共享;落实绩效考评制度,强化治理激励约束功能;依托三元治理形态,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拓展党建应用场景,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落实干部治理责任,加强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等方面着力.

    智慧党建社区治理治理创新

    三网治理的共性、差异性及融合路径

    李拔萃王福章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借助"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创新举措破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痛点难点,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比较"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发现"一网通办"聚焦政务服务,"一网统管"聚焦城市治理,"一网协同"聚焦政府运行.三者既有以数据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平台为依托、以整合协同为目标等共性,又在受众群体、运行流程、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大数据思维、数字技术、组织变革等方面协同促进三网融合,进而实现高质量服务、高效能治理、高水平联动的数字政府建设目标.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数字政府技术赋能

    环渤海大湾区协同治理体系建构:一个理论框架

    周楠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环渤海大湾区协同治理体系既可以促进我国北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通过对协同治理理论进行本土化解析,将静态结构与动态机制相结合,创立"复联式"协同治理理论框架,在梳理与分析环渤海城市群治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强化中央在协同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从塑造协同治理结构与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出发,构建环渤海大湾区协同治理体系,形成完整且关系紧密的协同治理机制链.

    协同治理体系环渤海城市群

    伦理导向下的消费正义重塑:消费行为变革与社会责任构建

    林协波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正义是当今社会聚焦的伦理议题,人们在消费方面的盲目性行为和过度性行为已经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以及社会不公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通过对消费正义的理论基础、核心价值及其对消费行为影响的分析,重塑了在消费型社会中该如何去构建基于社会责任与社会公正的消费模式.系统地梳理了消费正义的理论渊源,阐述了其核心概念和价值追求,揭示了在当前的消费型社会中存在的非正义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以消费正义为导向的消费行为的变革路径,探讨了消费正义在构建社会责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共同努力的必要性.

    消费正义消费模式社会问题伦理导向实践指导

    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张悦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对于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促进校内各群体增强共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精神以及助力统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中还存在重视程度不足、认知存在偏差、特色不够鲜明和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应提高总体认识、加强规划和制度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高校统战文化建设.

    高校统战文化增强共识基层党支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及当代价值

    王慧荣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本,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深刻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材料、理论基础及其蕴含的基本原理,全面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如何克服空想性、如何走向科学性、怎样实现和坚持科学性的重要问题.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重新回顾这部经典著作有助于我们以辩证长远的眼光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切实将科学社会主义运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从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