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经济管理
石家庄经济学院
当代经济管理

石家庄经济学院

郝东恒

月刊

1673-0461

djglbjb@sjzue.edu.cn;ddjjglbjb@163.com

0311-87208094、87207225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石家庄经济学院

当代经济管理/Journal Contemporary Economy &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刊载经济管理类文章为主的学术期刊,旨在宣传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促进我国经济管理科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服务;读者对象为各级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关领导干部、科研人员和广大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0年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研究新进展

    陈享光黄宝竹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经济学界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出现的新情况对宏观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的宏观经济走势与对策、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波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和路径、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宏观经济影响、反贫困问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优化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进展.

    经济波动经济增长金融风险数字经济

    大变局下的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锁箭杨梅李先军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快速发展形成强大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全球化发展预期受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且全球流行病爆发的风险增高,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应从根本上重构成长观,重视质量的提升、内在能力的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和柔性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从规模增长朝着内涵改善和质量提升的发展观转变;市场选择上应适应新发展格局专注于细分的专业市场,在消费市场领域和产业链中间市场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隐形冠军",在新兴技术领域探索、创造和开拓蓝海市场,深挖产品新用途推动其高端化、高附加值化;能力建设上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创新投入和丰富能力内容,支撑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来说,需要构建质量导向的支持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并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创新政策工具,推动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变局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政策

    我国供应链脆弱性缓释与自主可控策略研究

    沈小平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国供应链脆弱性风险问题凸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文章在分析当前供应链脆弱性风险产生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际环境冲击的传导效应与叠加效应对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分工中的负面影响,使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生态系统面临破坏性的扰动,引致全球供应链遭受扭曲和重构秩序的困扰.提出了供应链脆弱性缓释与自主可控策略与路径,建立自主可控供应链战略,打造双循环供应链模式,发挥柔性与敏捷性优势,增强供应链韧性与鲁棒性,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供应链创新发展生态.

    供应链供应链脆弱性风险缓释自主可控策略与路径

    夜间经济专项政策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

    余构雄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基于政策工具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以2010年以来共121份夜间经济专项政策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维度政策工具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夜间经济发展专项政策由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3种基本政策工具组成,以供给型和环境型为主;政策重点应用在产业培育、资金投入、目标规划等方面,聚焦于精品打造和试点培育阶段,但忽视了后期形成集聚阶段的应用;政策注重实现多重目标,主要应用于目标规划、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和金融支持等方面.研究为相关政策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增强专项政策的系统性、细化政策工具结构、以需求为本适度超前动态调整政策工具等建议,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夜间经济政策研究政策工具内容分析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新内生发展理论视角——以贵州省Y县为案例

    张行发徐虹张妍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乡村内生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择.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探讨了贵州省Y县在社会力量帮扶下实现脱贫攻坚并向乡村振兴转化的新内生式发展动态过程,揭示了县域新内生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创新.研究发现:"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社会扶贫过程是充分利用内外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注重扶志扶智、突出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外部帮扶力量正催生内生发展动力,内外协作激发了内部产业发展活力,县域发展不再单纯依赖外部力量注入,通过审视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发展定位,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计划,组织动员居民参与到地方优势产业发展中去,因地制宜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内生发展活力被有效激发,农民主体性地位凸显,拓宽了居民可持续生计途径,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地方逐渐形成自我发展和调控能力,为当下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地方创新做法.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内生发展理论Y县

    农村土地资本化有助于提升农户的福利水平吗?——基于PSM模型的实证研究

    耿宁尚旭东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土地资本化作为"三权分置"制度的实践形式之一,旨在提高微观农户的福利水平.论文阐释了"三权分置"与农村土地资本化运作的经济关系与运作逻辑,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检验了农村土地资本化对土地租出户和租入户福利影响.结果表明,从农户参与农村土地资本化的诱因看,年龄、受教育程度、农业技术和农业补贴变量对租入户产生积极影响,而租出户参与土地资本化的关键要素与家庭承包土地面积、土地租金、非农就业机会等有关.从净福利的增加值看,农村土地资本化可以显著增加租入户的福利水平,而租出户的福利水平增加相对不明显.推进农地资本化有序发展,要从着重培育有能力懂技术的"职业农民"、对生产领域农业补贴要有倾向性、创立土地产权交易平台方面着力.

    农户农村土地农地资本化福利效应

    人口结构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赵乐祥蓝庆新杨盈竹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开放经济下两阶段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中国人口老龄化、自然增长率、人口流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基于2004—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静态、动态两种空间面板模型,SDM、SAR、SEM三种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加深、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与流动人口增加会导致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收窄;中国贸易收支存在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的贸易收支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与聚集效应,地理相邻省份的贸易收支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与虹吸效应;中国贸易顺差存在历史惯性,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拟合结果优于静态空间回归结果.因此,应正视人口结构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积极应对贸易顺差缩小,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外贸出口转型与优化外贸区域结构布局.

    人口结构贸易收支空间面板模型

    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机制、发展思路与相关举措

    张夏恒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趋势下,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适时提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从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两个层面,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机制,发现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于此,应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进跨境电商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融合,来扩大国内大循环、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具体举措表现为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产业融合、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探索模式创新等.

    跨境电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业转型

    投入产出分析与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测量

    李洁张天顶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变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数字经济列入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了能够针对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测量,同时注重测量方法和框架具有国际比较方面的普适性,文章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并结合《中国投入产出表》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等基础数据针对中国2012年、2017年和2018年的数字经济规模进行测量.从数字经济部门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从2012年的5.16%升至2018年的7.14%;从绝对量来看,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增加值为6.58万亿元,总产出为22.96万亿元.最后,文章对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的研究框架可以为基于多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国际数字经济规模和进行跨国横向比较提供备选的研究思路.

    数字经济规模测量投入产出分析

    中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现状与"十四五"战略重点

    洪群联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中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趋势不断增强,制造业服务化率稳步提升,许多行业企业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但融合发展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水平不够高,与制造强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十四五"时期,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融合发展主体,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发展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企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互促和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制造强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