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与信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与信息学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吴一戎

月刊

1009-5896

jeit@mail.ie.ac.cn

010-58887066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9号

电子与信息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电子科学高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有关电子与信息科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6G的多维扩展通感一体化研究综述

    徐金雷赵俊湦卢华兵蒋旭...
    1672-1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第6代移动通信(6G)网络立体覆盖的互联感知需求和无线设备广泛接入造成的频谱稀缺问题,基于无人机(UAV)的机动性和智能反射面(IRS)重构无线传播环境特性的多维扩展通感一体化可实现立体网络空间中通信和感知功能的相互协同,有效提升频谱效率和硬件资源的利用率,满足6G万物智联的无线网络愿景.该文针对6G多维扩展通感一体化网络架构展开综述.首先,概述了 6G网络愿景和通感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并讨论基于UAV和IRS多维扩展通感一体化的应用场景、发展趋势和性能指标.然后,探讨了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太赫兹、无线携能通信、人工智能、隐蔽通信和有源反射面等6G关键前沿技术在基于无人机和智能反射面多维扩展通感一体化网络中的潜在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6G多维扩展通感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挑战.

    第6代移动通信无人机智能反射面多维扩展通感一体化

    面向低轨卫星的星地信道模型综述

    苏昭阳刘留艾渤周涛...
    1684-1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轨卫星(LEO)具备通信时延低、部署成本低、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已经成为了建设未来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卫星通信中端到端传播距离长、经历衰落复杂、终端移动速度快,其信道特性与地面蜂窝网络信道具有很大差异.基于此,为了对低轨卫星星地信道特性以及信道模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该文总结了目前国际标准组织对星地信道的标准化进展,讨论了星地信道在不同传播位置处的衰落特性,根据建模方法对已有的重要信道模型进行了划分与阐述,最后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低轨卫星无线信道信道建模信道测量

    面向6G无线网络的全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综述

    陈晓明魏建川黄崇文
    1703-1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的第6代(6G)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支持超大规模的用户需求,且对频谱效率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全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由于其具有智能可重构、电磁可调控、高方向性增益、成本低廉和部署灵活等潜力而愈发受到关注.在全息MIMO系统中,大量微小而廉价的天线单元被紧密集成,使其在低硬件成本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高方向性增益,同时其可以对电磁波进行灵活的调控,从而有效提升了无线通信性能.该文从全息MIMO技术出发,首先简要介绍了全息MIMO的发展过程、技术现状、分类和特点,然后对全息MIMO在视距场景和空间平稳散射的非视距场景的信道模型进行了介绍,最后阐述了全息MIMO面对的挑战和未来趋势,并进行了总结.

    第6代通信全息多输入多输出可重构智能表面信道模型

    面向演化计算的群智协同研究综述

    公茂果罗天实李豪何亚静...
    1716-1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演化计算为代表的群体智能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技术变革.为满足多样化复杂系统应用需求,人工智能越来越趋向于跨级别的智能化、协同化研究.该文提出面向演化计算的群智协同的概念,根据群智协同层级将人工智能跨级别的智能化、协同化研究分为微观协同、中观协同与宏观协同,以群智协同视角对近年来上述分支领域相关研究做出了总结.首先,通过分析决策变量级协同、全局与局部级协同对微观协同进行了阐述.其次,从目标级协同和任务级协同两个维度对中观协同进行了总结.再次,以智能协同系统中存在的空天地海协同、车路云协同和端边云协同对宏观协同展开分析.最后,该文指出了面向演化计算的群智协同领域的研究挑战,并对相关领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协同优化群体智能演化计算

    声呐图像水下目标识别综述与展望

    黄海宁李宝奇刘纪元刘正君...
    1742-1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和水下作业的增加,声呐图像水下目标识别已成为热门研究领域.该文全面回顾了该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首先,强调了声呐图像水下目标识别的背景和重要性,指出水下环境复杂和样本稀缺增加了任务难度.其次,深入探讨了典型的成像声呐技术,包括前视声呐、侧扫声呐、合成孔径声呐、多波束测深仪、干涉合成孔径声呐和前视三维声呐等.接下来,系统地审视了二维和三维声呐图像水下目标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算法的优劣,还讨论了声呐图像序列的关联识别方法.最后,总结了当前领域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促进水下声呐目标识别领域的发展.

    声呐图像目标识别深度学习合成孔径声呐前视三维声呐目标识别

    针对电力线通信信道下脉冲噪声的鲁棒混沌传输系统优化设计综述

    苗美媛田峰王琳代洲...
    1761-1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用户的剧增,现有的无线资源已经难以为继.因此,电力线通信(PLC)的重新启用引起了各大研究单位及工业界的关注.PLC由于信道环境复杂,现有处理方案复杂度及成本较高,因而导致其发展缓慢.其中针对脉冲噪声的研究工作最为广泛,如何在低成本情况下针对脉冲噪声实现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尤为重要.该文首先介绍PLC环境中几种主流噪声以及分类,而后描述具有低成本低复杂度的差分混沌键控(DCSK)及多元DCSK(MDCSK)调制技术.分别介绍与分析该系统在PLC中的特性,以及针对各种脉冲噪声种类存在的优势以及改进方式.其次该文将介绍一些相关编码调制新方案以便于提高带限环境下的传输质量.结果表明这些优化工作显著地改善了系统性能,针对PLC整体信道特性系统参数的调制及编码调制传输优化方案将成为未来工作的研究热点.

    差分混沌键控电力线通信脉冲噪声编码调制

    全同态加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路线综述

    戴怡然张江向斌武邓燚...
    1774-1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普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同态加密,作为隐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允许对加密数据执行任意同态计算,是一种强大的加密工具,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该文总结了自2009年以来提出全同态加密方案,并根据方案的核心技术划分成4条技术路线,分析讨论了各类方案的关键构造,算法优化进程和未来发展方向.首先,全面介绍了全同态加密相关的数学原理,涵盖了全同态加密方案的基础假设和安全特性.随后,按照4条全同态加密方案的技术路线,归纳了加密方案的结构通式,总结了自举算法的核心步骤,讨论了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比较了各类方案的存储效率及运算速度.最后,展示了同态算法库对每条技术路线下加密方案的应用实现情况,分析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全同态加密方案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全同态加密自举BGVGSWCKKS

    全同态加密软硬件加速研究进展

    边松毛苒朱永清傅云濠...
    1790-1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同态加密(FHE)是一种重计算、轻交互的多方安全计算协议.在基于全同态加密的计算协议中,尽管计算参与方之间无需多轮交互与大量通信,加密状态下的密态数据处理时间通常是明文计算的103~106倍,极大地阻碍了这类计算协议的实际落地;而密态数据上的主要处理负担是大规模的并行密码运算和运算所必须的密文及密钥数据搬运需求.该文聚焦软、硬件两个层面上的全同态加密加速这一研究热点,通过系统性地归类及整理当前领域中的文献,讨论全同态加密计算加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全同态加密同态算法密码硬件加速

    极化雷达图像目标超分辨率重建研究进展

    李铭典肖顺平陈思伟
    1806-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像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能够通过成像处理获得目标雷达图像信息,是对地观测、侦察监视等民用和军用领域中的重要遥感设备.高分辨率雷达图像能够提供目标的详细轮廓和精细结构,有利于后续目标分类识别等应用.对获取的雷达图像,如何利用信号和信息处理等理论方法进一步提升分辨率,突破分辨率瑞利极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作为电磁波的重要属性之一,极化在目标特性的获取和挖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目标超分辨率重建带来丰富信息.为此,该文梳理了极化雷达图像目标超分辨率重建的概念及性能评价指标,并重点归纳整理了极化雷达图像目标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及其应用.最后,总结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雷达图像极化超分辨率重建信号处理深度学习

    6G新型时延多普勒通信范式:OTFS的技术优势、设计挑战、应用与前景

    廖勇罗渝荆亚昊
    1827-1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未来的通信网络中,被广泛期待的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Six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6G)技术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在高速移动场景下的超高可靠通信问题.正交时频空间(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调制技术克服了传统通信系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多径和多普勒效应的影响,为实现 6G 超高可靠通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该文首先介绍了OTFS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干扰与优势分析.然后,归纳分析了OTFS技术在同步、信道估计、信号检测技术上的研究现状.接着,从车联网、无人机、卫星通信、海洋通信4个典型应用场景分析了OTFS的应用趋势.最后,从降低多维匹配滤波器、相位解调和信道估计、硬件实现的复杂度和提高对时频资源的高度利用4个角度探讨了未来研究OTFS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

    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正交时频空间延迟-多普勒域同步信道估计信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