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论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任纪舜

双月刊

0371-5736

georeview@cags.ac.cn

010-68999804

100037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地质论评/Journal Geological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质类学术性刊物。重点报道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国内外科技动态和会讯。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地层构造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论文和述评等。读者对象为地质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地质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李强程学芹王艳凯李志敏...
    15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额尔古纳地块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源区特征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额尔古纳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选取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表明杂岩体的岩石类型以角闪辉长岩和辉长岩为主,少见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辉石岩、橄榄辉长岩等中性岩和超基性岩.测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的成岩年龄为479.2±2.1 Ma,表明该杂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地球化学组成上,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SiO2 含量介于40.74%~54.95%,Fe2O3T 含量为 3.99%~14.66%,MgO 含量介于 3.36%~17.78%,Mg#值为47~79,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δEu=0.77~2.06,相对富集Rb、Ba、U、K、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与俯冲带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岩浆来源于以俯冲流体交代为主、沉积物熔体交代为辅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源区以含尖晶石的石榴二辉橄榄岩为主,少量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并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区域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初始裂谷)的构造环境,很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额尔古纳地块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有关.

    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地块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成因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李伟唐菊兴鲁捷郭娜...
    17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南铁山垅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探获黑钨矿资源量超10万吨.铁山垅复式岩体包括主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两部分,花岗斑岩呈脉状分布.矿田内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表现出高硅、富铝、富碱、高钾、富成矿元素(W、Sn、Cu、Mo)和亏损Ba、Sr、Ti、P、REE、Eu,稀土配分曲线呈典型的"海鸥式"分布和M型四分组效应等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为146.7±0.5 Ma(MSDW=0.5),成岩时代属晚侏罗世.锆石的n(176Lu)/n(177Hf)=0.000973~0.001989,fLu/Hf=-0.97~-0.94,εHf(t)=-17.9~-10.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 1.86~2.33 Ga,显示原岩为古元古代地壳.综合分析认为,铁山垅矿田岩浆活动可划分为170~155 Ma、155~150 Ma、150~145 Ma三个阶段,钨锡矿成矿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段,且第三阶段花岗斑岩与铜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推测铜岭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铁山垅钨矿田,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赣南

    皖南伏岭A型花岗岩的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特征

    郑伟陈天虎杜建国陈芳...
    18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1.8±0.9 Ma,富硅、富碱、贫钙、贫铁,具有较高的Rb、Th、U、Ga、Zr和Y含量,较低的Sr、Ba和Nb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典型的"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Sr、Nb的负异常.其高SiO2含量和Rb/Sr值、低Ba、Sr含量具备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岩体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源区可能存在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而辉石类的分离较少.伏岭岩体主要来源于地壳中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地球化学特征继承于源岩.锆石εHf(t)变化范围较小,均在-7.0~-4.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8~1630 Ma,伏岭花岗岩可能由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伏岭岩体的形成可能受到碰撞作用的影响,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期,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被大范围的熔融,从而产生了伏岭A型花岗岩.

    伏岭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构造环境江南造山带皖南

    内蒙古达茂旗东北部比旗格淖复式岩体的形成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张建超朱孔阳杨波苏美霞...
    207-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茂旗东北部比旗格淖复式岩体位于内蒙古中部,该岩体由两期侵入体组成,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前者为岩体主体岩性.主体花岗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An=14~30)、石英、钾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成,内部发育暗色微粒包体;补体二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An=12~23)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形成年龄为259±2 Ma.主体花岗闪长岩SiO2=66.37%-68.70%、为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9~1.01),地球化学上显示出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属于Ⅰ型花岗岩;其中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呈浑圆状或拉长扁平透镜状,年龄与寄主花岗闪长岩一致,为岩浆混合的产物;补体二长花岗岩,高硅(SiO2=71.51%~73.09%)、富碱(Na2O+K2O=7.91%~8.61%),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A/CNK=1.07~1.11),属分异Ⅰ型花岗岩.比旗格淖复式岩体锆石εHf(t)分布范围为-3.0~3.4,对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473~1057 Ma.具有相对较低的[n(87Sr)/n(86Sr)]i值(0.704829~0.705327),εNd(t)值为-5.85~-8.86,对应的Nd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69~1.45 Ga.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比旗格淖复式岩体为亏损地幔组分与受其诱发的部分熔融的古老地壳物质混合形成,属于后碰撞型花岗岩,这类岩体的形成标志了古亚洲洋在兴蒙造山带南缘的闭合,并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

    兴蒙造山带达茂旗比旗格淖复式岩体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Sr—Nd同位素后碰撞

    基于A-CGAN的深反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研究

    韩建光王卿许媛刘志伟...
    228-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方法是当前地震数据去噪处理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方法突破了传统滤波处理的局限,在对常规地震数据的噪声压制中表现出效率高、信噪分离效果好的特点.但针对深部弱有效反射数据,当前的深度学习方法特征提取能力有限,难以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笔者等结合深反射地震数据特点,针对当前深度学习噪声压制方法在特征提取及对数据集依赖上的局限,提出了基于注意力循环生成对抗网络(Attention Cycle-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A-CGAN)的深反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借助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Cycle-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GAN)的域映射思想,降低对数据集的要求.为了构建适用于深反射地震数据的去噪网络,从3个方面对Cycle-GAN进行改进:在Cycle-GAN的生成器(去噪器)中加入残差结构和注意力机制,用于加深网络深度和提高其特征提取能力;在Cycle-GAN的鉴别器中使用块判决,提高鉴别精度和准确度;在损失函数部分加入感知一致性损失函数,提升网络模型恢复纹理细节信息的能力.通过合成地震数据和实际深反射地震数据测试,验证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深反射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深度学习借助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

    基于光谱—空间特征的ASTER影像岩性分类研究——以甘肃北山白峡尼山地区为例

    梅佳成刘磊尹春涛张群佳...
    239-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岩性制图是地质填图中的重要工作,基于光谱特征的岩性分类易受到色调、纹理等因素影响导致精度不佳.前人进行岩性自动分类研究多关注影像的光谱特征,而忽略空间特征,笔者等基于甘肃北山白峡尼山地区ASTER影像,将支持向量机、极限学习机两种机器学习分类方法与基于空间特征的快速漂移算法相结合进行岩性分类.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分类总体精度为89.17%;极限学习机不但具有需调节参数少的优势,且分类精度和速度均优于支持向量机,分类总体精度达96.70%;利用快速漂移算法提取的影像空间特征可有效减少错分区,提升岩性分类效果.研究证实将基于光谱特征的极限学习机和基于空间特征的快速漂移算法结合的岩性分类方法具有客观、高效、高精度等优势,可为后续地质填图和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在遥感岩性分类领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岩性分类支持向量机极限学习机快速漂移机器学习北山

    中国地质学会期刊集群多刊入编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刘志强
    250页

    云南小江断裂东支活动性分析及工程场地稳定性评价

    王迎法曲亚明牟儒赵鑫...
    25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质构造背景,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资料,重点研究区域构造环境和断裂特征,通过地质调绘、物理探测、年代学测试,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计算分析了小江断裂中段东支活动速率,初步判定断裂活动程度;并综合考虑断裂活动性、地震烈度、岩体特性等因素,对工程场地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小江断裂东支平均水平位移速率为6.6 mm/a,判定为强活动断裂,区域工程场地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区;认为强烈活动性断裂两侧各10 km区域内对工程的影响最为严重,为公路工程场地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公路工程小江活动断裂滑动速率断裂活动强度场地稳定性

    玄武岩纤维原料特征的统计及分析研究

    李珎徐冠立刘荣史凯文...
    262-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玄武岩纤维是以玄武岩或他种成分相近的岩石为主要原料,经熔融后拉制而成的一种高性能纤维.天然矿石的成分波动会造成拉丝困难或纤维性能不稳定,笔者等收集了 54组原料岩石以及114组玄武岩纤维样品的化学成分数据,研究归纳了玄武岩纤维所需原料的岩石学特征、参数指标特征和其他特征,分析提出了可拉丝岩石相关参数指标的最佳区间.适于生产玄武岩纤维的原料矿石,其特征可总结如下:岩石学方面,以基性岩以及SiO2含量为53%~57%的中性岩为佳,岩石类型最佳为玄武岩或安山玄武岩;岩石结构最佳为间隐结构、玻基斑状结构或玻璃质结构;构造的影响是间接的,主要为气孔或杏仁构造中可能含有的一些不利矿物的影响;矿物组成方面,蛇纹石、沸石等含水矿物会在熔融过程中产生气泡,影响纤维制备连续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原料的充分熔融,镁橄榄石、磁铁矿等高熔点矿物会使原料在熔融阶段难以完全熔化,导致熔体不均匀并容易析晶.参数指标方面,可拉丝岩石的酸度系数(Mk)最佳区间为4.0~5.5;黏度系数(Mv)为2.0~3.0;硅铝氧化物与其他氧化物比值为1.5~3.0;氧化物组成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布为n(RO)=20%~30%,n(RO2)=57%~70%,n(R2O3)=10%~16%(R为阳离子).

    玄武岩纤维原料特征岩石学参数指标

    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胡清清杨晓霞
    277-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我国50个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分布型;②各省(市、区)地质文化村(镇)数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格局;③地质文化村(镇)形成1个高密度核心区、2个次高密度集聚区、1条核心延长带;④影响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由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3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对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且效果显著.在今后地质文化村(镇)的评定建设中,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和申报;适当给予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倾斜;加大地质文化村(镇)宣传力度;充分发掘地质特色及民俗文化,加强地质文化村(镇)与文化的融合.

    地质文化村(镇)地质遗迹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