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论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任纪舜

双月刊

0371-5736

georeview@cags.ac.cn

010-68999804

100037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地质论评/Journal Geological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质类学术性刊物。重点报道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国内外科技动态和会讯。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地层构造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论文和述评等。读者对象为地质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地质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北山地区"牛圈子蛇绿岩"属性再研究

    余吉远王国强李向民计波...
    817-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圈子蛇绿岩被认为是甘肃北山构造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但是其蛇绿岩属性的真实性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验证.本次研究工作通过1∶5万地质调查和剖面研究,查明其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及野外产出特征;通过对辉长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讨论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原划牛圈子蛇绿岩岩石组合缺失严重、火山熔岩极不发育、缺失超基性岩、没有混杂堆积特征,没有"岩块+基质"的物质组成样式,也没有深海沉积的记录;同时,辉长岩具有明显壳幔混源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N-MORB和OIB的微量元素特征差异较大.综合研究认为前人划分的牛圈子蛇绿岩可能不是典型的蛇绿岩.

    蛇绿岩属性岩石组合混杂堆积牛圈子北山

    秦岭—祁连结合部陇山构造带地质演化探讨——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和中基性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独居石、锆石U-Pb年龄证据

    畅莹磊罗金海陈卓
    830-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等对秦岭—祁连结合部陇山构造带内部侵入于陇山岩群中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其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包裹体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独居石、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进行的LA-ICP-MS独居石U-Pb测年获得年龄433.5±1.8 Ma,锆石U-Pb测年获得了 3个主峰年龄(439.5 Ma、634.5 Ma 和 2265 Ma)和 5 个次级峰值年龄(568.7 Ma、1875 Ma、2112 Ma、2604 Ma 和 2738 Ma).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原岩是经历过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的中基性岩,在其中分选出了两类锆石:①环带清晰且经受了热液蚀变的岩浆锆石,对其U-Pb测年获得了一条很好的不一致线,不一致线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是2194±42 Ma和431.2±58.1 Ma;②CL图像整体很暗的变质锆石或热液蚀变锆石,在这类锆石中获得了峰值年龄513.1 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等把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限定为431.2~439.5 Ma,把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的形成时间限定为2194±42 Ma.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与文献揭示的围岩(斜长角闪片岩)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暗示431.2~439.5 Ma期间陇山地区大量发育中基性和酸性岩浆活动,岩浆作用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特点.北祁连洋盆和北秦岭西段洋盆向北的俯冲活动在513.1 Ma时可能影响到了本文研究区.2738 Ma、2604 Ma、2112 Ma~2265 Ma和1875 Ma等峰值年龄分别应该是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晚期的陆壳生长事件和古元古代早期克拉通裂解事件在研究区的反映.634.5 Ma期间研究区可能处于一种未知的特别的构造环境.总体来看,陇山构造带在前寒武纪时作为华北地块的一部分而演化,显生宙以来其构造演化过程受到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造山带的显著影响.

    秦岭—祁连结合部二长花岗岩中基性岩独居石U-Pb测年锆石U-Pb测年

    湘东北幕阜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特征及其对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控制

    柏道远文春华黄建中李彬...
    855-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幕阜山地区发育燕山期大型花岗岩体,形成了大量花岗伟晶岩脉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或矿化体.尽管前人对该地区花岗岩、伟晶岩和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空间展布和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但地质构造对花岗岩和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控制作用尚缺乏研究.鉴此,笔者等通过跨幕阜山岩体接触带的多个地质剖面调查,结合区域地质和矿产发育特征,对幕阜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以及构造对花岗岩体、伟晶岩脉和接触变质带的控制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以下主要认识:①中生代—新生代早期,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盆地、中三叠世后期—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晚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中期区域伸展与断陷盆地、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等7个构造阶段.②幕阜山岩体边界主要受NW向、NE向和NEE向等3组断裂控制,其构造机制实质为岩体区断块和岩体外断块对岩浆侵位过程的控制.③岩体侵位构造可定性划分为低侵位缓倾接触构造、低侵位陡倾接触构造、高侵位缓倾接触构造和高侵位陡倾接触构造等4类,其中低侵位缓倾接触构造对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最为有利.④控制伟晶岩脉(体)的构造包括层面或层间剪切面、逆断裂、岩体接触带等主导性控岩构造,以及走滑剪切破裂、膝折面等限制性控岩构造.层间剪切面主要形成于武陵运动,EW向和NWW向逆断裂、NWW向膝折面、NNE向左行剪切破裂、NNW向右行剪切破裂等形成于印支运动SN向挤压,NWW向右行剪切破裂形成于早燕山运动NWW向挤压;仁里地区构造的走向为叠加后期顺时针旋转后的结果.⑤受岩体接触带和不同类型与规模的面状构造控制,仁里地区自北而南,围岩中伟晶岩脉的规模自大变小、岩脉产状由简单变复杂,主要成矿元素由Nb—Ta →Nb—Ta—Li—Cs变化.

    幕阜山中生代花岗岩伟晶岩构造演化构造控岩特征

    攀枝花大田地区康定群咱里组变质杂岩P—T—t轨迹及其构造意义

    张宝玲陈友良欧何琼付于真...
    88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子板块西缘的康定杂岩为一套由侵入岩和变质岩共同组成的岩浆—变质混合杂岩,是研究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对康定杂岩中的岩浆杂岩研究较多,但对变质杂岩研究较为薄弱.为全面了解康定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笔者等对扬子板块西缘的攀枝花大田地区康定群咱里组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地球化学、变质P—T条件估算研究,同时对同一层位的石榴二云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可识别出三期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核部包裹体(石榴子石核部+第一期黑云母+第一期夕线石+钛铁矿+石英),P—T条件为609~690℃—0.2~0.3 GPa;峰期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幔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幔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43~732℃—0.20~0.51 GPa;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边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02~687℃—0.27~0.39 GPa.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记录了具近等压冷却型(IBC)的逆时针P—T演化轨迹;石榴二云片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区内的变质时代为842±10 Ma,综合分析表明:扬子板块西缘的变质杂岩形成于拉张环境,结合区内的同期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区内新元古代变质事件可能与超级地幔柱引发的岩浆活动有关.

    大田地区康定群变质杂岩逆时针P—T轨迹变质时代构造意义

    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来自湘西怀化辉绿岩中辉石、黑云母成分的启示

    周炜鉴胡天杨刘磊黄德志...
    897-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江南造山带的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背景素有地幔柱—裂谷模型、岛弧模型及板块 裂谷模型之争,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扬子与华夏板块碰撞的具体时间,以及聚合后裂解的动力学环境.笔者等选取江南造山带西段湘西怀化地区~788 Ma辉绿岩中的单斜辉石和黑云母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精确测定,以期进一步约束该地区的成岩构造背景.怀化辉绿岩中的单斜辉石可分为普通辉石和透辉石两种,根据单斜辉石的n(Ca)/n(Al)值(3.48~7.15)和高u(Ti)/w(Eu)值(>1500)的特征,笔者等判断江南造山带西段的新元古代地幔可能遭受了硅酸盐熔体和俯冲流体的多重交代作用.单斜辉石温压计的估算结果表明,普通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080~1112℃,结晶压力0.3~0.6 GPa,对应的深度为9.1~20.8 km;而透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237~1274℃,结晶压力1.0~1.32 GPa,对应的深度为31.8~42.6 km.综合单斜辉石和黑云母的微量元素特征(单斜辉石的Al、Ti、Ca、Na等元素和黑云母的Mg、Fe等元素)、岩浆系列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该区的亚碱性拉斑玄武质岩浆来自于上地幔顶部与地壳结合的部位,是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板内碱性玄武质岩岩浆上升到浅部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结合区域的构造演化特征,笔者等提出一种三阶段的改进板块—裂谷模型,用以描述江南造山带西部的新元古代构造背景.

    江南造山带怀化辉绿岩辉石黑云母构造演化

    关于琼东南盆地始新统地层研究的思考

    李胜勇吴其林
    914-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始新统湖相地层是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领域的主力烃源岩,历年来各轮资源评价结果均显示具有较好的石油勘探前景,但自1987年Ying9井首次钻遇油层至今,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领域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寄予厚望的S3X井钻探失利具有一定典型性,笔者等以S3X井钻后分析为契机,通过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始新统地层对比研究,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分析显示琼东南盆地已发现原油中,源于低等水生生物的C304-甲基甾烷含量,以及反映氧化还原条件的姥植比(Pr/Ph)参数,均弱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琼东南盆地"低频—连续—强振幅"地震相特征与珠江口盆地钻井证实的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差异较大;琼东南盆地在区域位置、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模式方面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也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始新统湖相地层的分布规模和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条件等方面,均弱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因此,建议在与周缘盆地始新统地层的对比研究过程中应适度审慎,尤其是以陵水凹陷为代表的中央坳陷带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分布规模不宜过于乐观.同时,指出受地貌格局影响,不同凹陷海侵进程并不同步,琼东南盆地除始新统发育湖相地层外,渐新统崖城组早期部分凹陷也具有发育湖相地层和油型烃源岩的条件,这一新观点在一定程度可扩展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研究的局面和思路.

    始新统地层湖相烃源岩C304-甲基甾烷低频连续强反射对比研究原油勘探琼东南盆地

    地质历史时期海洋Li同位素演变

    莫洪成杨瑞东高军波罗朝坤...
    929-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Li是一种碱金属元素,由于它不受氧化还原和生物效应的影响,因此在追踪地球元素循环方面非常有利.并且Li在海洋中的留存时间远大于海水混合时间,因此海洋中的Li具有相对均一的组成,从而能够代表对应地质历史时期整体海洋情况.近年来海洋Li同位素被应用在示踪大陆风化模式领域,并取得了很多成果.笔者等在系统总结全球海洋Li循环作用和表生地质作用的Li同位素分馏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并整理、估算了不同时期海洋Li同位素组成,对地质历史时期海洋Li同位素组成变化与改变大陆风化模式相关的地质事件进行分析,再结合同时期碳酸盐岩C、Sr同位素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Li、C、Sr同位素演化与地质事件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目前海洋Li同位素组成方面研究的不足,为后续利用海洋Li同位素记录示踪大陆风化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Li同位素碳酸盐岩锂循环大陆风化地质事件

    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碳酸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谭梅季长军周冰洋康少伟...
    943-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羌塘坳陷三叠系与侏罗系地层之间存在广泛的沉积间断,针对这一时期地层的研究对于南羌塘盆地在该时期的沉积环境以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以南羌塘坳陷内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索布查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元素为对象进行相关分析.剔除陆源组分影响之后利用微量元素对碳酸盐岩进行沉积环境分析显示索布查组碳酸盐岩沉积时处于氧化环境,且地层由下往上水体逐渐变深,盐度逐渐增加,且研究区在当时处于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下.碳酸盐岩中的REE含量主要受陆源组分的影响,Ce与Eu主要反映的是陆源碎屑的特征.Ce的负异常反映陆源碎屑源岩沉积时为氧化环境,Eu的正异常主要来自含长石碎屑岩的风化淋滤导致.根据样品中与陆源碎屑相关的稳定元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推断陆源碎屑源岩为研究区北部中央隆起带附近的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地层.土门格拉组地层由于南、北羌塘地块汇聚隆升而成为索布查组碳酸盐岩中陆源碎屑的来源,之后南羌塘坳陷开始拉伸,索布查组碳酸盐岩开始沉积,其形成表示南羌塘坳陷开始进入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的演化阶段.

    南羌塘坳陷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碳酸盐岩元素分析

    滇东富源古敢水族乡热水塘锶—氟—硅—氡型理疗热矿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陶兰初朱星强张七道马一奇...
    959-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支撑滇东富源县古敢水族乡热水塘温泉旅游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笔者等通过采集区内水样进行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分析,对温泉的形成机理及其理疗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水塘温泉温度为37.8~42.2℃,pH值为7.24~7.75,TDS(溶解固态物质总量)的质量浓度为1245~1840 mg/L,属于中低温弱碱性热矿水.温泉水中偏硅酸的质量浓度为48.20~60.57 mg/L,F为2.86~2.94 mg/L,Sr为8.60~14.40 mg/L,均达到了硅水、氟水、锶水的理疗水质标准,此外温泉水中222Rn浓度达到了 129.4 Bq/L,接近于氡水的理疗水质标准,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热水塘温泉水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SO42-、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SO42-—Ca2+·Mg2+型.石膏和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是控制热水塘温泉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石膏的溶解占据了主导地位.参与水岩反应的C02的δ13CCO2(V-PDB)值为-11.64‰~-14.24‰,具有明显的沉积有机质来源特征.14C测年结果表明热水塘温泉年龄为3291a BP,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热水塘温泉由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为2101.9~2138.3 m,补给区温度为5.9~6.2℃.利用硅—焓方程法计算得出热水塘温泉的冷水混合比例为0.84~0.89,综合硅—焓方程计算的热储温度和校正后的Si02地热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得出热水塘温泉的热储温度为173.1~220.3℃,循环深度为 2059.7~2661.1 m.

    理疗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滇东古敢水族乡

    大兴安岭南段工农屯地区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王亚东姜山王之晟马国祥...
    973-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扎鲁特旗工农屯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位于大兴安岭南段,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9±1.1Ma,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SiO2(58.14%~63.69%),Al2O3(16.31%~18.66%),Fe2O3(3.17%~5.39%),K2O+Na2O(6.58%~7.86%),MgO(0.82%~2.04%),Mg#(25~41).研究区玛尼吐组安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136.41×10-6~163.64×10-6;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之比为7.22~10.02,均值为8.42.(La/Yb),为7.70~10.44,均值8.95;(La/Sm)N为3.18~3.77;因此可知轻稀土元素要比重稀土元素富集程度高,轻重稀土内部存在明显的分馏.δEu为0.84~0.90,均值0.87.显示较弱的负铕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K;而高场强元素Ti、P、Nb较为亏损.Nb/Ta为13.63~18.04之间.Rb/Sr为0.10~0.16.岩石成因可能是下地壳铁镁质岩石部分熔融,同时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过程有俯冲流体的加入.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同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作用后的伸展作用相关.

    玛尼吐组U-Pb年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大兴安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