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论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任纪舜

双月刊

0371-5736

georeview@cags.ac.cn

010-68999804

100037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地质论评/Journal Geological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质类学术性刊物。重点报道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国内外科技动态和会讯。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地层构造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论文和述评等。读者对象为地质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地质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积石山Ms6.2级地震区大沙沟泥土流灾害链成因分析

    刘传正梁宽王秀英
    960-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最大地面加速度达到1.0g.距震中20 km的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大沙沟上游台地出现约15×104 m2液化陷落,活动水土体积约60×104 m3,约45× 104 m3侧流进入沟道,自北向南顺沟冲击形成灾害链,在草滩—金田村堆积约30×104 m3,造成20人遇难.笔者等采用现场调查访问、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图像解译、含水量测定、分析描述和量化计算等方法,对泥土流灾害链的形成因素、动力学机理和运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大沙沟泥土流灾害链分布长度约3.1 km,可以划分为土体液化流失区、泥土流壅堵回淤区、路基堵溃冲击区、泥土堆积压埋区和泥水漫流区五部分,从上游到下游依次造成耕地损毁、电塔倒塌、灌渠破坏、摧毁村路、埋压乡道、压埋人员房屋和淤埋黄河引水灌渠等.泥土流具有过渡性三元分层结构,包括底部的冰水层、中间泥流层和上部的湿土层.液化土体从启动进入沟道到金田村被埋压的运动时间不足10 min,泥土流启动到美一村路基堵溃的时间约为4.38 min,到达到草滩村牌坊的时间约为6.15 min,在随后的3.50 min内酿成了草滩—金田村灾难.泥土流灾害链的形成是地质、水源、动力、地形和承灾体等诸多因素遭遇叠加的结果,包括厚层粉砂土、高位地下水、强烈的地震动、平缓地形倾向沟谷出口、路基阻挡蓄能溃决和沿途遭遇多处承灾体等要素.泥土流在平缓沟道实现远程运动的动力学效应包括启动区土体液化、入沟"闸门"束流、跨沟路基堵溃、沟道冰水润滑、水土"列车"接续入村堆积和灾民地震应激惊恐等多种效应的接续传递、叠加耦合.农村社区建于大沙沟冲积滩地上,无形中增大了成灾风险和自主防范的难度.笔者等提出的防范对策包括开展防灾减灾培训、农田灌溉改为渗灌滴灌、民居选址建设避开河沟洪泛冲积滩地、疏浚河道拓宽过流断面和上游开展水土保持等.

    积石山Ms6.2级地震大沙沟砂土液化侧向流动壅堵溃决泥土流灾害链

    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发震构造与鲜水河断裂带强震迁移规律

    钟永生李敬波王国洪颜照坤...
    975-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这是继2014年康定地震后,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强震.笔者等通过已有文献资料,结合鲜水河断裂带南段野外地质调查,统计了滑动速率及历史地震资料,并总结了近代鲜水河断裂带强震迁移规律,对认识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及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鲜水河断裂带各段滑动速率差异较大,以乾宁为界,从NW至SE段整体上呈现出"先减速后加速"的滑动特点;②泸定地震发震构造磨西断裂,为一次左旋走滑事件;③川滇地区近代历史强震活跃期具有"跳跃性"迁移的特点.自1981年道孚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断进入相对平静期,持续了33 a.自2014年康定地震发生,鲜水河断裂带再次进入地震活跃期;④鲜水河断裂带的强震破裂并非单次地震的"贯通型"模式,而是多次地震的渐进式.断层间相互作用尤其是大地震的发生对断裂带强震复发间隔具有重大影响,相同断裂带的强震也会对后续地震的发生概率产生变化.

    鲜水河断裂带泸定地震复发间隔强震迁移规律地震活跃期

    大兴安岭中南段查布其日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地质及年代学特征

    陈显婷董培培李英杰孟广安...
    996-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运用"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方法,对大兴安岭中南段内蒙古查布其日地区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玛尼吐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将内蒙古查布其日地区玛尼吐组划分为2个岩性段,一段为火山碎屑沉积岩和少量中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二段为中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火山碎屑沉积岩、酸性火山碎屑岩,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喷发旋回;划分出爆发相(碎屑流堆积相、空落堆积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等火山岩相,并圈出4个V级火山机构.获得查布其日玛尼吐组二段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7.8±1.4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玛尼吐组二段粗安岩的Si02为64.04%~65.40%,高 Al203(16.02%~16.96%),岩石富碱(K2O+Na2O=8.07%~8.38%),低 TFe2O3(1.38%~4.43%),贫 TiO2(0.6%~0.81%),A/CNK 值介于 1.02~1.12 之间;稀土丰度总量 ∑REE 为 177.60x 10-6~254.61x 10-6,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La/Yb)N=8.13~12.63,具弱负Eu异常(δEu=0.71~0.78);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为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查布其日玛尼吐组二段粗安岩为钾玄质岩.研究区玛尼吐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伸展作用触发先前俯冲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且受地壳混染影响较小,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作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大兴安岭蒙古—鄂霍次克洋内蒙古查布其日

    东乌旗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刘晶晶李英杰林敏姚海龙...
    1013-1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白音高老组地层划分混乱、演化背景不清、火山岩地层层序及火山机构研究薄弱等问题,笔者等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桑杰敖包地区发育的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方法,将其划分为构成完整沉积—喷发旋回的3个岩性段,分别为:火山碎屑沉积岩、酸性火山岩、中性火山岩.岩浆从早期至晚期具有由酸性向中性演化的特征.发育火山沉积相、空落堆积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等火山岩相,圈定出6个V级火山机构.根据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确定了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二段流纹岩形成于135.0±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量元素SiO2含量介于69.56%~71.11%,K2O 含量介于 3.96%~4.39%,K2O/Na2O 值在 0.69~1.03 之间,A/CNK 值为 0.97~1.07,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Rb、K、Th、U等相对富集,Sr、Ti、Nb、Ta、P等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且前者富集程度高于后者,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海鸥式",符合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前人研究及数据分析,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应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因此,本研究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厘定对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层序及构造背景提供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约束.

    白音高老组火山作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A型花岗岩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

    中国地质学会2023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和"地质找矿重大成果"揭晓

    张敏敏
    1029-1030页

    安哥拉东北部地区Inkisi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李春稼张洪瑞罗迪柯靳立杰...
    1031-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Inkisi组是刚果盆地西南缘最古老的沉积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红褐色细粒、细中粒长石砂岩、杂砂岩.通过对安哥拉东北部Inkisi组长石砂岩开展碎屑锆石测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沉积时代、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背景,为研究刚果盆地演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于3个年龄峰值区间2350~1900 Ma、1150~850 Ma、850~500 Ma,最年轻的锆石峰值年龄为531±9 Ma,据此,笔者等认为Inkisi组的沉积时代上限应厘定为早寒武世.Inkisi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物源具有长英质物源近源搬运特征,沉积时期的水体为陆相开阔的淡水环境.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主微量元素物源判别及构造判别图解,本文认为,West Congo构造带为安哥拉东北部地区Inkisi组主要物源区,Lufilian构造带、Angola地盾等是其次要物质来源,物源区构造环境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背景.

    碎屑锆石U-Pb年龄地层时代岩石地球化学Inkisi组物质来源安哥拉东北部

    分支河流体系河网形态演变规律——以格尔木河流扇为例

    王浩楠张昌民孙家惠张祥辉...
    1047-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分支河流体系河网分布规律,为创建储层建模训练图像提供知识库信息.利用Google Earth、Global Mapper、91卫图助手等现代地理信息软件,系统测量了现代格尔木河流扇表面河道分叉特征,应用Horton定律和分形方法建立了河流扇的河网形态模型.结果表明:①格尔木河流扇从顶点到入湖段共识别出26级河道,882个节点和2162个河道段,泉线上、下的河道表现出不同的河网形态;②泉线上部共发育64个节点,每级河道数目增长是上一级河道的RB=1.8900倍,每级河道平均长度是下一级河道的RL=1.0095倍,即河网形态特征参数RB=1.8900和RL=1.0095;泉线下部共发育818个节点,每级河道数目增长是上一级河道的RB=1.0279倍,每级河道平均长度是下一级河道的RL=0.9899倍,即河网形态特征参数是RB=1.0279和RL=0.9899;③河网形态特征参数受坡度影响变化较大,坡度较大则河网形态特征参数较大,坡度较小则河网形态特征参数较小.河网形态特征参数定量表征促进了分支河流体系沉积学发展,为开展陆相盆地储层建模和砂体预测提供了新的知识库信息

    分支河流体系河网形态河网模型Horton定律格尔木河流扇

    四川盆地东缘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领域探讨

    冯许魁陈友智臧殿光李明杰...
    1061-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构造继承性的角度探讨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类型,并分析了川东地区寒武系盐下油气圈闭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①川东齐岳山北段构造变形强烈,普遍发育基底卷入构造,构造样式受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与转换带构造位置的控制.②依据构造继承关系将盆内灯影组台缘带划分为德阳—安岳地区原生型台缘带、万源—达州地区继承型台缘带以及石柱地区继承—改造型台缘带.③依据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的分布和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大小,认为沿齐岳山向南至南川一带存在与石柱地区相似的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忠县、南川以西存在灯影组继承型台缘带.④研究区新元古界—下寒武统烃源岩、灯影组—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与寒武系膏盐岩层系构成完整的生储盖组合.⑤寒武系盐下基底逆冲可形成成排、成带的构造,与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配置,形成断层相关的构造—岩性圈闭带,成为川东地区油气规模聚集有利区.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继承了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构造特征,燕山期构造反转,高台组盐下形成基底卷入逆冲构造,具备生储盖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现实意义.

    四川盆地东缘盐下构造构造继承性台缘带基底逆冲

    页岩层系不同岩矿组合试样渗透率变化规律差异及其机理分析

    尚春江康永尚袁晓蔷邓泽...
    1071-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地层垂向岩矿组合变化大,页岩气开采需要对储层进行大规模人工水力压裂改造.笔者等基于样品的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对不同岩矿组合的3块页岩试样进行流—固耦合物理模拟实验,获得了 3点认识,反映了不同岩矿成分的页岩在不同条件微裂缝与渗透率的变化特征,以及碳酸盐矿物含量高时的影响.这一实验对于研究页岩储层在压裂过程中的变化具有探索性,对于页岩气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页岩气流—固耦合不同岩矿组合渗透率形成机理力学脆性指数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郭骏瀚刘凯
    1083-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选择最优的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地下空间进行资源科学、合理的评价,给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合理的规划支持,笔者等选取了 3种不同的模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进行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利用ArcGIS生成了南山区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最不利等级判别法评价模型较为适用于南山区的地质适宜性评价,突出了敏感因子对于南山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制约性作用.笔者等的研究对未来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的模型选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深圳市南山区的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评价模型对比深圳市南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