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论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任纪舜

双月刊

0371-5736

georeview@cags.ac.cn

010-68999804

100037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地质论评/Journal Geological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质类学术性刊物。重点报道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国内外科技动态和会讯。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地层构造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论文和述评等。读者对象为地质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地质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条山地区绛县群地层划分与构造背景

    王晓青
    1229-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条山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中部造山带演化的重要记录.绛县群划分为横岭关亚群和铜矿峪亚群,横岭关亚群为一套由石英岩和绢云片岩组成的变质碎屑岩;铜矿峪亚群则以酸性、基性火山岩为主,夹有正常沉积碎屑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笔者对绛县群岩石组合及地层特征开展详细调查研究,经过对绛县群火山岩、侵入岩和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的综合分析,认为绛县群的形成年龄大约在2200~2120 Ma,时代为古元古代.结合碎屑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推测绛县群形成的构造环境很可能为古活动大陆边缘.其中,横岭关亚群沉积在活动大陆边缘盆地,而铜矿峪亚群则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条山绛县群地层划分活动大陆边缘

    南东帕米尔热斯卡木地区中新世高锶低钇花岗岩:对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制约

    木热地里·马合木提刘晓强张传林杨志浩...
    1242-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碰撞后岩浆作用是探索岩石圈物质组成、反演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对象.近来,笔者等所在课题组在南东帕米尔热斯卡木地区新识别出一套新生代高锶低钇花岗岩,并分析了该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显示,这些岩浆岩为中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12.0±0.3 Ma).元素地球化学显示,样品具有高SiO2(72.14%~74.35%)和K2O(3.78%~5.25%)含量,低MgO(0.13%~0.50%)和Mg#(18~35),高Sr(363×10-6~754×10-6),低Y(3.41×10-6~16.4×10-6)和Yb(0.327×10-6~0.903×10-6),从而高Sr/Y(27.1~188)和(La/Yb)N值(18.9~210),与典型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同位素方面,样品具有显著富集的锆石εHf(t)(-10.1~-5.4)和全岩εNd(t)(-8.33~-6.39)值.综合笔者等及前人研究成果,热斯卡木地区中新世高锶低钇花岗岩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欧亚大陆碰撞以来,区内地壳显著增厚、高原快速隆升.~12 Ma,由于增厚地壳局部岩石圈重力不稳发生垮塌,软流圈上涌使加厚古老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该时期的高锶低钇花岗岩岩浆.

    南东帕米尔中新世高锶低钇花岗岩(埃达克岩)造山后伸展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沉积特征及铀矿找矿方向

    冀华丽何中波钟军陈虹...
    1267-1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等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黄花沟地区的露头和钻孔岩芯、钻测井综合分析,结合镜下观察,对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主要岩石学特征、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从沉积学角度,探讨了研究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有利成矿砂体的类型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下白垩统吐谷鲁a亚群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吐谷鲁b、c和d亚群则以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②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以德伦山为界,乌尔禾-夏子街一带发育远源弱流的浅水三角洲相,物源来自北西的雪米斯坦,而德伦山-黄花沟一带以发育高能量的辫状河沉积为主,物源应来自盆地北部;③下白垩统有利找矿层位为吐谷鲁a+b亚群的原生灰-灰绿色粗碎屑建造.乌尔禾-油砂山一带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是重要的找矿方向;夏子街一带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厚大砂体具备形成一定规模砂岩型铀矿的能力;黄花沟一带在吐谷鲁a+b时期发育宽广且具有较大规模的辫状河砂体是寻找层间氧化和潜水氧化的有利区域.

    沉积特征沉积相砂岩型铀矿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乌尔禾-黄花沟地区准噶尔盆地

    鄂尔多斯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

    何中波胡宝群冀华丽贺锋...
    1291-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砂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REE等地球化学分析,就下白垩统砂岩的沉积再循坏特征、化学风化及其构造背景和物质来源等展开讨论.研究表明:①下白垩统洛河组、环河组和罗汉洞组的物源主体上具有相似性,且在构造背景、物源区及物源特征上有良好的继承性.物源区总体具有富石英、富方解石胶结物、钾长石或富钾矿物较斜长石多的特点,罗汉洞组较环河组和洛河组硅质更高、方解石胶结物更少、质更纯.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曲线一致,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Pb、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h、Y等,自下而上随着地层变新,沉积岩中总的稀土含量有变小的趋势,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减小;②研究区下白垩统砂岩原始物质主要为长英质与基性岩混合岩(如中酸性侵入岩、长英质变质岩)及部分沉积岩.研究区大部分沉积物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逆冲推覆带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搬运至此沉积形成,系首次沉积的物质,少数沉积物(即风成砂)为就地再次搬运堆积形成,系再循环沉积物质;③在构造背景上具有以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占主要优势的特点.碎屑物主要来源于陆块源区,其次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和混合源区.

    地球化学物源属性构造背景下白垩统鄂尔多斯盆地

    上扬子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风化、物源与构造背景的指示

    秦何星陈雷卢畅胡月...
    1314-1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讨上扬子地区南缘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的物质来源、风化作用和源区构造背景,本文选取典型野外剖面,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其地质意义.结果显示:上扬子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富有机质页岩具有与上地壳相似的贫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REE值(103.66×10-6~295.98×10-6,平均180.57×10-6)整体较高,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与上地壳极为相似,呈现"V"型向右倾斜、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负异常明显的特征;特征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如:La、Ce、La/Yb、Sc/Cr,均表现出与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值相接近;样品成分变异指数ICV值(0.55~14.1,平均2.28)和Zr/Sc-Th/Sc图解指示物源为构造带首次快速沉积产物,不具备沉积再循环特征;较低的CIA值(54.89~71.61,平均65.27)、A-CN-K图解和K2O/Al2O3-Ga/Rb图解表明物源受化学风化作用较小,沉积环境为寒冷、干燥环境;K2O、Rb、Al2O3/TiO2含量较高及Eu负异常指示其源岩以长英质火成岩及花岗岩类的偏酸性地质体为主;综合物源、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推断上扬子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主体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物源主要来自于西侧康滇古陆新元古代早期地台盖层,黔中隆起次之,伴随扬子板块东南部中酸性火山物质涌入沉积.

    五峰组—龙马溪组地球化学风化作用物源构造背景上扬子南缘

    燕辽裂陷槽基底陆壳生长事件——来自长城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的启示

    李文奇刘汇川刘小平于志琪...
    1335-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北克拉通大陆地壳生长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被巨厚沉积盖层覆盖的燕辽裂陷槽基底地壳生长的问题前人讨论较少.笔者等以燕辽裂陷槽基底之上的长城系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统计了燕辽裂陷槽内长城系地层中碎屑锆石年龄频谱和Lu-Hf同位素数据,探讨长城系地层沉积年龄、碎屑锆石沉积源区和地壳生长事件等科学问题.同位素年龄将燕辽裂陷槽长城系沉积年龄约束为1680 Ma,代表着燕辽裂陷槽的开启时间.燕辽裂陷槽长城系碎屑锆石年龄频谱主要显示为2.7~2.5 Ga和2.2~1.9 Ga两个阶段,Hf同位素εHf(t)表现为高的正值区间0.1~34.6.通过对比长城系碎屑锆石与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的U-Pb定年、Lu-Hf同位素εHf(t)和TDM2模式年龄数据,推测燕辽裂陷槽长城系沉积物源为燕辽裂陷槽下伏基底.结合碎屑锆石U-Pb定年、εHf(t)值和TDM2模式年龄数据,我们认为燕辽裂陷槽下伏基底中元古代前地壳生长有3个峰值,分别为2.7~2.5 Ga,2.2~1.9 Ga和1.7~1.6 Ga.

    燕辽裂陷槽长城系长城群碎屑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陆壳生长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储层成岩演化南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创新高红艳刘彬彬李文俊...
    1353-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砂岩储层作为西湖凹陷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至关重要,笔者等基于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分析,明确中央反转带南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差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纵向上以3500 m和4000 m为界划分为酸性、酸碱过渡和碱性3个成岩带,经历两期硅质胶结和三期钙质胶结;而南部地区埋深浅、地温低,仅具有两期钙质胶结,纵向上以4000 m为界划分为酸性和碱性两个成岩带;由于北部地区具有更多的岩浆岩母源贡献使得储层抗压实能力较差,遭受压实更强,但烃源岩较强的生烃强度使得储层遭受溶蚀作用更强,因此北部地区花港组储层具有低孔高渗的特征.该研究对优质储层发育研究和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成岩演化影响因素花港组中央反转带西湖凹陷

    南昌市厚田沙地末次冰期风沙沉积的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钟颖李志文陈琼黄小兰...
    1366-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鄱阳湖滨周围和赣江下游沿岸广泛分布着一系列风成砂山.为了探讨南方风沙沉积的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本研究对鄱阳湖南部之厚田剖面的古风沙沉积进行了光释光测年、磁化率、粒度和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①沙丘砂层的磁化率整体较低,平均粒径(Mz)较粗,成熟度指数(ZTR)较低而风化指数(HW)较高,说明风化程度较低,形成于冬季风强盛、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砂质古土壤层的磁化率较高,Mz较细,ZTR指数较高而HW指数较低,说明风化程度较高,形成于冬季风较弱、夏季风较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②厚田剖面第Ⅰ(77.0~57.1 ka)、Ⅲ(49.7~36.8 ka)、Ⅴ(29.7~14.9 ka)阶段依次对应深海氧同位素的MIS4、MIS3b、MIS2,指示为冷期,冬季风强盛,磁化率较低;第Ⅱ(57.1~49.7 ka)、Ⅳ(36.8~29.7 ka)阶段分别对应MIS3c和MIS3a,指示为暖期,夏季风强盛,磁化率较高.这些气候变化特征与黄土高原渭南剖面、深海氧同位素和中国亚热带洞穴石笋δ18 O记录具有良好的对比性.因此认为,磁化率在南方风沙沉积中可以有效揭示气候变化.

    厚田沙地风沙沉积磁化率重矿物环境变化

    基于数字岩芯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精细表征与评价

    邓雨薇印森林李秉科聂昕...
    1377-1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定量化表征难度较大.针对此问题,选取陕西榆林市府谷县天生桥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八段的辫状河露头的8个典型样品,利用图像滤波、阈值分割、最大球等效算法等对选取的数字岩芯代表性体积元进行处理.建立了岩样的三维孔隙结构模型以及球棍模型,计算了微观结构参数,定量表征了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大小分布及其连通性特征,并结合评价地质方法开展了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研究表明:①基于孔隙直径将孔隙分为P1~P44类,分别对应微、小、中和大孔.对差异较大的1号和8号两个典型样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号样品以小孔和中孔为主,8号以中孔为主.②基于喉道半径分为R1~R44类,大体对应弯片状、片状型喉道、缩紧型喉道和孔隙缩小型,1号样品以弯片状和片状为主,8号以孔隙缩小型为主.③开展了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基于分形维数、形状因子、欧拉数、连通率、视孔隙度和孔喉结构类型等参数,分为Ⅰ、Ⅱ、Ⅲ、Ⅳ4级对8个样品进行了分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因此,数字岩芯技术从其强大的三维成像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验证了能精确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储层三维孔隙结构,可为致密砂岩油气资源评价与产能提供地质依据.

    数字岩芯技术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露头陕西府谷县

    低勘探程度地区烃源岩生烃特征研究——以渤海海域秦南凹陷为例

    雷闯殷世艳董桂玉张盈...
    1391-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海域秦南凹陷勘探程度低,亟需开展各洼陷烃源岩生烃特征的精细研究以揭示油气勘探潜力和勘探方向.基于地质类比方法,在合理选择地质模型及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利用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重建了秦南凹陷各洼陷烃源岩埋藏史、成熟度史和生烃史.结果表明,受差异性沉降和沉积的控制,东洼烃源岩成熟时间早且持续成熟时间长,现今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Ro=1.0%~2.0%),2次生烃作用分别发生在渐新世和中新世至今,生烃能力强;东南洼烃源岩成熟时间晚且持续成熟时间短,现今已进入中成熟阶段(Ro=0.7%~1.0%),主要生烃作用发生在中新世晚期至今,生烃能力强;西洼烃源岩普遍处于低成熟阶段(Ro<0.7%),主要生烃作用发生在上新世至今,生烃能力弱;层位上,各洼陷烃源岩生烃能力总体表现为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秦南凹陷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应紧紧围绕东洼和东南洼洼槽带及其斜坡带油气运移优势指向区选择有效圈闭进行钻探.

    地质类比方法烃源岩盆地模拟成熟度史生烃史秦南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