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论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任纪舜

双月刊

0371-5736

georeview@cags.ac.cn

010-68999804

100037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地质论评/Journal Geological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质类学术性刊物。重点报道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国内外科技动态和会讯。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地层构造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论文和述评等。读者对象为地质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地质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陵—宣城矿集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徐晓春金林森许心悦谢巧勤...
    1639-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南陵—宣城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个新确立的矿集区,近年来找矿勘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笔者等在广泛收集以往区域地质调查以及最新地球物理探测和矿床地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集区地质构造、岩浆岩和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中生代时期区域构造作用与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南陵—宣城矿集区构造上为一个受深大断裂控制的中生代—新生代陆相凹陷—断陷火山—沉积盆地,盆地之上叠置古生代地层构成的NE向指状展布的复背斜/逆冲推覆体,盆地基底地层组成和构造特征与盆地之上叠置的复背斜/逆冲推覆体基本一致,且两者均发育相同时代和特征的侵入岩及相关铜多金属矿床.南陵—宣城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特征总体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其他地区基本一致,反映自中生代以来受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作用的控制,经历了强烈的陆内变形改造以及相应的多期次NW—SE向挤压作用和拉张作用.南陵—宣城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特征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表现在其地质构造格架、侵入岩和矿床特征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其他火山—沉积盆地明显不同,反映其在区域构造空间以及地壳基底结构和组成上的差异,同时揭示南陵—宣城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跨构造单元复合系统的典型代表.

    地质构造格架成岩成矿特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南隆起带南陵—宣城矿集区

    黑龙江省东部跃进山增生杂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意义

    杜兵盈侯恩刚刘宇崴
    1660-1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那丹哈达地体中的跃进山和饶河增生杂岩对于重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增生过程以及揭示古太平洋和古亚洲洋之间的构造体制转换过程提供了重要地质证据.然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至欧亚大陆下的起始时间以及跃进山增生杂岩相关的古洋盆属性存在较大争议.笔者等对跃进山增生杂岩的野外地质调查显示其具有"基质+岩块"的物质组成特征,对其中的基质变泥质粉砂岩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沉积时代不早于233.1±5.1 Ma,绿片岩岩块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原岩的结晶年龄为194.7±4.8 Ma,并具有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属性.结合前入新近发表的跃进山地区和区域上增生杂岩的岩块和基质的年代学资料,表明跃进山增生杂岩的增生时代主体为三叠纪,而最终就位时代为早侏罗世早期,它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的物质记录.

    黑龙江省东部跃进山增生杂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古太平洋板块

    渝东南正阳盆地晚白垩世构造—沉积演化

    林雨王俊罗亮东李德亮...
    1677-1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黔江正阳盆地位于川东南—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中,发育上白垩统正阳组,其1段为冲、洪积相砾岩,2段为河、湖相砂岩、粉砂岩,含丰富的恐龙化石.该盆地是燕山运动在川东南—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中形成的典型山间盆地,研究该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对探讨晚白垩世渝东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针对该盆地的研究较少.笔者等通过测量和分析正阳组中的沉积、构造特征,探讨了盆地的控盆断裂、古水流方向、沉积物来源以及构造演化史.对正阳组古流向恢复的研究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燕山期,北西—南东向的区域挤压作用在川东南地区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节理系及逆冲断层,这些断层随着挤压应力的持续将各滑脱层连通,岩层在断坡附近堆叠,背斜扩展,逐渐形成隔槽式褶皱.燕山末期,渝东南地区在局部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正断层——"阿蓬江断裂",其控制了正阳盆地的形成,并形成"东断西超、东低西高"的古地理格局,西侧地质体为盆地提供物源,沉积了正阳组.此后,局部挤压使得该地区抬升,遭受剥蚀,南侧抬升剥蚀较北侧明显.

    重庆上白垩统正阳组古水流构造演化山间盆地沉积物源

    晚中更新世以来武威盆地沉积特征——基于wv3钻孔的释光年代学研究

    郭力菲潘宝林王均平程馨琳...
    1689-1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西走廊形成了一系列新生代盆地,是研究盆地沉积演化的重要区域.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盆地内沉积了较厚的新生代冲洪积地层.为了厘清武威盆地晚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演化历史,笔者等在武威盆地石羊河中—上游处钻取了长207 m的wv3钻孔岩芯,获得了上部17 m岩芯的19个钾长石两步法pIR200IR290年龄和2个多步法MET-pIRIR年龄,结合粒度资料,重建了武威盆地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晚中更新世以来的光释光年代学框架和沉积历史.结果表明:两步法pIR200IR290和多步法MET-pIRIR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220~128 ka时期,沉积速率最小,为0.35 mm/ka,水动力条件较强,以侵蚀为主;128~108 ka(MIS 5d、MIS 5e)时期沉积速率为1.94mm/ka,沉积物粒径由粗变细,表明此时水动力条件由强变弱;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早期(19~9 ka)沉积速率为2.78 mm/ka,沉积物粒径较细,表明此时水动力条件较弱,沉积速率最大,沉积为主.该地区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在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盛期期间存在逆冲活动.该研究对于揭示晚中更新世以来祁连山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沉积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晚中更新世武威盆地石羊河光释光测年沉积演化

    东昆仑西段白日其利早泥盆世A2型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王永刚何学昭郁东良韩斯琴图...
    1709-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明白日其利地区花岗岩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对探讨东昆仑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对钾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钾长花岗岩年龄为408.9±0.9 Ma,表明其形成于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主量元素显示富硅、富钾和低镁的特征,相对亏损P、Nb、Ti、Zr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属于过铝质—准铝质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5~0.06),稀土配分模式图显示海鸥型模式,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εHf(t)值介于-5.52~3.53之间,均值为-0.75,总体显示源岩以壳源物质为主.构造图解指示该岩体为A2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结合区域岩浆岩证据,推断东昆仑造山带在晚志留世应为碰撞向伸展转换阶段,早泥盆世已经完全进入伸展阶段.

    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构造背景古特提斯东昆仑

    冀东司家营条带状含铁建造铁矿石铁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曹瑞明郭香敏崔伟刘春来...
    1727-1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家营条带状含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BIF)型铁矿床是冀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前人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工作,但目前尚未对其进行Fe同位素研究.笔者等通过Fe同位素和主微量、稀土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司家营BIF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背景提出了有效制约,同时对司家营BIF的锆石U-Pb年龄数据进行补充.锆石U-Pb年代学显示,司家营BIF形成于2537~2531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司家营BIF矿石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具有较低的A12O3和TiO2含量,富集Fe重同位素(δ56Fe=0.341‰~0.525‰);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的Eu、Y、La正异常,Y/Ho值较高(Y/Ho=34.96~45.84).这些特征表明司家营BIF是基本无碎屑物质参与的化学沉积岩,稀土元素来源于高温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溶液,铁质来源于海相热液流体.司家营BIF缺乏真正的Ce负异常和Fe同位素组成均为正值指示其形成于缺氧环境.综合对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太古宙BIF的Fe同位素特征,笔者等认为新太古代时期地球海洋含氧量逐步上升,此时海洋总体属于缺氧环境,但部分地区氧气含量较高.

    冀东司家营条带状含铁建造BIFFe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形成背景

    广东河源地区早白垩世径尾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胡飞何翔李锐叶升明...
    1743-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等报道了分布于华南板块东南部河源地区径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探讨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学研究表明,径尾岩体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径尾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年龄在143.2±1.3~145.4±1.1 Ma之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径尾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具有富SiO2(71.15%~76.11%),富 K20(4.68%~5.89%),贫Al2O3(12.58%~14.03%)的特点,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Ba、Sr等元素,稀土配分型式呈燕式分布,δEu值为0.11~0.26,负Eu异常明显,Y/Nb>1.2,锆石饱和温度较高,为791~829℃,属于高分异的A2型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低的εHf(t)值(-7.3~-0.4),对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198~1632 Ma,指示其可能是在伸展构造环境中及低压、高温条件下由古老壳源基底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并伴有少量幔源岩浆的加入,随后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径尾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俯冲古太平洋板块的后撤所导致的岩石圈伸展过程有关.

    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A型花岗岩早白垩世板片回撤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吴浩文苏中堂裴文超魏柳斌...
    1767-1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以下简称马五段)上部发育两层凝灰岩,通常作为地层划分的区域标志层,研究凝灰岩锆石年龄能厘定马家沟组年代地层格架并确定其沉积期的构造背景.对盆地S148井和T56井马五段凝灰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分析,得到两组锆石年龄458.4±2.4 Ma和460.9±2.9 Ma,将马家沟组沉积期厘定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上奥陶统桑比阶.锆石微区原位Hf同位素测试点n(176Hf)/n(177Hf)值变化范围为0.282687~0.280820,εHf(t)值在6.67~11.32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720~1024 Ma.对比盆地周缘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认为马家沟组凝灰岩可能来自于盆地西南方向的北秦岭和/或北祁连造山带,凝灰岩就位前北秦岭洋和/或北祁连洋开始向北俯冲消减进入洋陆转换阶段,中奥陶世晚期盆地西南缘开始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

    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凝灰岩达瑞威尔阶马家沟组

    江西宜丰甘坊岩体中黑云母花岗岩与花岗伟晶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及成因联系

    杨庆坤赵海波陈凤杰庞文静...
    1788-1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南造山带东段宜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Nb、Ta、Be、Li等稀有金属成矿区,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甘坊岩体有着密切关系.近些年,随着富Be花岗伟晶岩的发现,更是增添了成岩、成矿作用的复杂性.笔者等对甘坊岩体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及晚期花岗伟晶岩开展了锆石、独居石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黑云母花岗岩锆石年龄为145.4±1.2 Ma,独居石年龄为145.6±1.1 Ma,两者的元古宙206Pb/238U捕获年龄图谱与双桥山群一致.花岗伟晶岩独居石206Pb/238U年龄比较集中,其年龄为139.5±0.9 Ma.伟晶岩与黑云母花岗岩中的独居石具有相似的EPMA数据,在不同成因独居石判别图中,两者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分布在岩浆成因范围内.黑云母花岗岩锆石△ FMQ=-5.36~-0.77(平均值为-2.84)、Ti饱和温度为668~757℃(平均为710℃),具有低氧逸度、低温特点,具备形成亲氧元素矿床能力.锆石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曲线呈左倾配分型式,与壳源花岗岩锆石在稀土元素含量及配分模式一致.锆石微量元素图解显示,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大陆地壳、S型、演化程度高的花岗岩特征.综上,甘坊岩体花岗伟晶岩应该来自黑云母花岗岩母岩浆的演化分异末期,源区为双桥山群变质砂岩、泥岩.

    黑云母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独居石LA-ICPMSU-Pb测年锆石甘坊岩体

    冈底斯成矿带谢通门县梅巴切勤早白垩世高分异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钨锡成矿作用

    杨长青巴燕焦静华姚帅...
    1807-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分异花岗岩因其特殊的成矿专属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谢通门县梅巴切勤复式岩体出露于冈底斯成矿带,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二云母正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正长花岗岩构成,钨锡矿体处于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内部或外接触带.在详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用LA-ICP-MS方法获得了 129.7±0.9 Ma(黑云母正长花岗岩)、128.4±1.6 Ma(二云母正长花岗岩)与129.5±0.5 Ma(白云母正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花岗岩具有高SiO2、K2O、K2O+Na2O,低Al2O3、CaO、MgO的特点,相对富集Zr、Nb、Ce、Y、Hf等元素,亏损Ti、Ba、Sr、P等元素,具有较高的10000Ga/Al、全岩Zr饱和温度和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其为高分异A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白云母正长花岗岩是分异演化的最终产物,为稀有金属花岗岩,存在较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其更为强烈的熔体—流体作用造成W、Sn、Nb、Ta等稀有金属进一步富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以及热扰动在提供通道和热源的同时,也延长了岩浆分异演化时间,有利于成矿物质在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富集和品位高、规模大的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梅巴切勤地区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预示着其具有形成大—超大型矿的潜力,该研究对于冈底斯成矿带W、Sn、Nb、Ta等稀有金属找矿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参考意义.

    高分异A型花岗岩钨锡矿锆石U-Pb年龄梅巴切勤冈底斯成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