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党政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党政论坛
党政论坛

陶柏康

月刊

1006-1754

dzlt@mail.sdx.sh.cn

021-22880423

200233

上海市虹漕南路200号

党政论坛/Journal Party & Government Forum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秉承一贯的办刊宗旨,关注理论探索性和思想原创性,注重应用性、指导性,力求学术性、思想性和文化性相交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的理论创新

    王公龙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蕴含着丰富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既书写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擘画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深刻领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的理论创新论断,对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战略擘画、重大部署、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贯彻好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理论创新

    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进路

    李海平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进行了系统部署和全面动员,这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又一次跨时代意义的改革.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与实践进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特殊性与普遍性规律统一起来,将阶段性与长远性目标衔接起来,将重点性和整体性内容协同起来,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发展,必将进一步丰富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内涵.

    新时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依据

    甘梅霞单程秀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围绕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拓展是这一重大部署的实践、现实和理论依据.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基本依据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李鲁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新的重大论述和进一步改革部署,要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为地方改革发展打开机会之窗.

    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郝身永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求"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这是一个全新的部分,尤为重要.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提出的一个原创性范畴,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指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占主导转向创新驱动占主导,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坚定走集约增长的"新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另一方面,还要避免走粗放增长的"老路",这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规范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

    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新篇章

    周静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然而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体制机制约束和瓶颈,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中国经济的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上海的职责使命,未来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跑出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要坚持"四个放在",在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继续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多维发力,以系统改革全面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区域协同,打造长三角新质生产力高地.

    因地制宜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构建

    李婷玉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必须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教育作为创新根基,需通过立德树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综合改革来夯实.科技体制改革是创新的关键,涵盖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的完善等措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旨在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赢得国际人才竞争主动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教育科技人才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丰富内涵及实现路径

    王春英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要深入理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丰富内涵: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要通过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全面自主的开放,创新发展国际贸易新业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型开放新业态"一带一路"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行动指南

    李蔚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总体部署,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等提出了改革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沿着法治轨道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要求、策略重点和基本方法

    蔡爱平程前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的特点和优势为全面深化改革设定基本原则、构建体制机制、破除障碍阻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的统一性、互动性和协同性.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确定法治领域改革的策略和重点,提高法治的保障水平.在改革实践中,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兼顾守法和敢闯.

    法治轨道法治改革改革和法治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