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如何在民族产品设计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89-8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作为一种民族的精神和民族传承的基因,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便是传统文化具有的基本特征。产品是某种文化的载体,设计即是应用某种元素体现其文化内涵,所以,在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时就应该把"文化牌"作为提升其商业价值的首选要素进行考虑。如何把民族元素与产品设计更好的结合,把现代时尚和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提升产品的文化商业价值,并在产品设计中有效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现代民族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中要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

    传统民族风格产品设计创新

    浅谈新秧歌运动下秧歌与秧歌剧之异同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2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对秧歌这一流传于陕北高原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改造、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大众化的戏剧形态——秧歌剧。本文对二者的题材、演出形式、曲调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从秧歌到秧歌剧,展现了新文化、新社会的特质和风貌,开创了艺术创作的新纪元。

    秧歌秧歌剧延安新秧歌运动

    以多元视界倡导文化语境下的戏曲传播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对其的改革创新之声由来已久。在媒介技术快速更新发展的今天,笔者认为戏曲传播当紧扣其文化属性,有效整合各类相关资源,以多元视界强化市场化宣传和运作,着力"动态创新"。

    戏曲传播文化市场化动态创新

    探寻河南板头曲的保护与传承

    9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板头曲和其他传统音乐一样,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急需加以保护。本文简述了河南板头曲的特点和传承现状,指出了板头曲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最后对河南板头曲的保护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有助于河南板头曲的保护与传承。

    河南板头曲现状传承

    泗州戏唱腔艺术特点初探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在2006年泗州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泗洪地区政府以及剧团等文艺单位,都采取了积极的"抢救"措施,如:增加经费投入;以文艺汇演、市民广场、电视专栏、送戏下乡等形式为泗州戏提供不同形式的活动载体。从事戏曲的演员们段段优美唱腔奉献,似乎真的能把人的魂拉去。作为即将从事音乐的教育者,本文对泗州戏的唱腔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泗州戏拉魂腔唱腔艺术打舌头

    潜心探索 化丑为美——扮演潮剧丑角几点体会

    9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丑角演员必须明确表演动作的目的性,不能游离剧情去博取笑声。要认真分析人物,注意表演舞台节奏,特别是念白节奏,才能使丑化为艺术美。

    丑角表演艺术美

    浅谈歌剧演员的演唱与表演之关系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596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达芙妮"问世以来,歌剧经历了世纪的风风雨雨,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到真实主义,歌剧随着历史年轮的运转,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演员的演唱和表演也随之变化。可有些传统的坏习惯却依旧存在,比如一些程式化的表演。本文分析了演唱和表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通过对西洋歌剧的研究、学习来推动中国歌曲表演的前进,为整个歌剧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歌剧演员演唱表演关系

    从情节剧到情感剧——《韩愈贬潮》创作谈

    9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者结合自己创作心得,阐述戏曲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提出戏曲创作,必须删去可有可无的情节,腾出时空让人物抒发情感。

    戏剧情节情感

    浅谈审美多样化视角下戏曲伴奏的继承与革新

    9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艺术自其诞生以来,历经数代艺人的不懈努力,各剧种音乐无论从唱腔的形态、伴奏的手法及乐队配制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形式也日臻完善。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旨趣和审美需求已不复单一化。

    戏曲音乐伴奏继承革新

    浅谈淮剧之起源与发展

    9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剧是江淮平原上戏剧艺术的一朵奇葩。原称江淮戏,形成于盐阜和江淮一带,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建湖县是该剧的主要发源地,被人们称之为"淮剧之乡"。其历史悠久,流行于江苏、上海、安徽、台湾等地。

    盐城建湖淮剧语言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