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盗梦空间——用荣格的心理分析看《琼斯皇》的自我回归(英文)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荣格的心理分析视角下,分析《琼斯皇》中琼斯的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变化,可以发现琼斯的逃亡之路,事实上正是他的自我回归之路。

    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琼斯皇

    二战后美国艺术批评与工作室手工艺的联盟策略——以彼得·沃库斯为例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美国工作室陶艺的先锋人物——彼得?沃库斯为例,通过分析艺术批评对彼得?沃库斯陶艺创作的影响,探讨二战后美国艺术批评与工作室手工艺形成互利结盟的动力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工作室手工艺艺术批评抽象表现主义陶艺

    梵高艺术人生的宗教性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家梵高的人生和艺术具有浓郁的宗教性,本文从梵高的艺术选择、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审美观照、精神超越性等方面揭示梵高艺术人生的宗教性特点。

    梵高艺术宗教

    刘聪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析——以《故园恋》为例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聪是我国当代优秀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之一,他的歌曲以其鲜明的现实性和独特的艺术性而独树一帜。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从整体构思到题材选择、技法运用都赋予个性与理性的结合,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故园恋》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故园恋》的词曲结合和钢琴伴奏两方面着手,对刘聪艺术歌曲的创作进行分析。

    刘聪艺术歌曲词曲结构钢琴伴奏

    从艾米丽的人生悲剧看福克纳小说《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背后的文化因素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克纳小说《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通过对艾米丽小姐悲剧的一生的叙述,展现了南北战争后南方文化中的旧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失落,在新旧文化的冲突下,艾米丽用倔强、高傲的头颅蔑视现代化,拒绝改变,坚守着没落的旧南方的传统,造成了她悲剧的一生。杰弗生镇上的人视艾米丽为过去生活的一座纪念碑,对过去的南方既留恋又无奈,在对南方旧文化传统的坚守中不自觉地走向放弃。

    艾米丽南方传统清教文化现代化进程

    解读曼斯菲尔德书信日记中的新西兰情结

    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为英语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的学者和评论家们一直致力于曼斯菲尔德及其作品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其书信、日记的评论。殊不知,对曼氏书信和日记的研究有助于更加客观和全面地洞悉女作家的文学创作和心路历程。本文拟通过解读曼氏书信日记中的新西兰情结,探究隐匿于其文学作品背后的创作动机——对新西兰故土、故人的热爱以及一颗渴望回归"真我"的赤诚之心。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日记书信解读短篇小说文学作品20世纪

    解析The Lady or the Tiger结局

    9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The Lady or the Tiger是一篇英语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弗兰克·R·斯托克顿与1834年生于美国。这篇作品发表于1882,正是由于他没有写出故事的结局,使得很多人很想知道故事的结局,但是聪明的弗兰克直到1920年他死的那天,都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也是为什么这篇故事直到现在还那么吸引人。

    TheLadyortheTiger英语文章故事结局

    略论嵇康玄学思想对顾恺之画论“形神观”确立的影响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开先河的中国古代人物画大师顾恺之,在画论中首先提出的"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等理论,本论文旨在探究顾恺之形神观的形成和确立,得力于魏晋玄学代表人物嵇康玄学思想的影响。

    顾恺之形神观嵇康玄学思想

    从对话理论审视:音乐是一种对话的艺术形式

    9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谈及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从"对话理论"的角度审视音乐的艺术形式,既而引发我们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更加广阔,多维的认识与思考,提供我们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更为深刻的、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对话理论审视音乐对话的艺术形式

    论“红歌”在新时代的审美价值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歌彰显出战争年代人们为捍卫尊严和自由不怕牺牲坚持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极富感染力。这是不平凡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人民所经历的所有不幸和血泪凝结成的宝贵艺术结晶。在如今歌舞升平,浮躁渐渐笼罩人心的当今社会,红歌起到了引领人们觉醒,激起人们高昂的斗志,增强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修复人们纯净心灵的作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能磨练人的意志与情感,它毫无疑问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红歌审美积极性传承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