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开发本土特色校园集体舞的可行性思考

    9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集体舞作为当今中小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丰富了学校的艺术资源,对于培养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的智力和健康的体格,提高全民舞蹈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如何更好的开发本土特色校园集体舞,适应于本地区中小学校园是现阶段颇为眉睫的事情。一、校园集体舞的性质和特征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子文化,校园集体舞面对在校所有学生,它作为校园为基点的舞蹈普及教育,它倡导了一种普及型、自娱性的舞蹈模式,

    校园集体舞本土特色开发可行性中小学校校园文化艺术创造力艺术教育

    维吾尔族赛乃姆舞蹈艺术动态切入法分析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吾尔民族是一个族源久远的民族,其民俗舞蹈也是风格性极强的舞蹈。经过历史长期的发展,维族舞蹈派生出许多不同功用的歌舞艺术。赛乃姆是维吾尔民间常见的舞蹈,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赛乃姆"一词源于阿拉伯语,众所周知,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很可能就是在阿拉伯人传教的同时,将阿拉伯舞蹈带入了新疆地区1。

    维吾尔族赛乃姆动态切入法

    浅谈民间舞蹈在新中国时期的发展概况

    9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民间舞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民这么多年来生活智慧的结晶。中国的民间舞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带有地域性,封闭性等等特性。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和传情达意、抒发情怀。出于民族舞蹈的重要性,笔者想就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状况做个简单的论述。

    民间舞蹈发展新中国改革开放交流

    谈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精神的空虚、迷茫。所以,人们有一种情感和精神的要求,需要通过审美满足自我更高的精神需求。而体育舞蹈作为一项蕴含着众多美之要素的体育项目,也正好符合了人们目前的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因此,对体育舞蹈审美价值的研究,便有了实际意义。

    体育舞蹈审美价值

    摄影与艺术和文学的结合——论当代摄影趋势与发展

    10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明末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这样说过。自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还带来了新的文化。作为工业文化的先锋,摄影大大拓展了形象思维的空间,使图像能够替代文字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当进入21世纪,摄影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摄影术当代文学工业文化形象思维文化载体21世纪

    关于摄影现状的几点思考

    10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摄影的诞生正是人类探寻文明过程中的积极成果,虽然它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机的日益普及,爱好摄影的人越来越多。无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年龄,只要爱好照相,拿起相机就是摄影人。如果你拍摄了别人来不及或不可及的照片,就大有可能成为摄影家。但是,作为艺术的摄影究竟是什么?摄影所具有的真正历史意义何在?这正是本文所认真思考的。

    摄影艺术特性题材黑白摄影

    主食与调味品——浅谈话剧《一九七七》中老迟、爱情及追火车

    10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王晓鹰执导的话剧《一九七七》改编自电影《高考1977》,它以一位知青后代返回北大荒寻觅父辈的足迹为线索,还原了一群投身北大荒的知青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所经历的艰辛与振奋。本文以演出中最令本人印象深刻的三个场景入手,从革委会主任老迟的人物形象塑造、潘志友和陈琼的爱情以及知青追赶火车的场面三个维度透视该剧的艺术魅力。

    王晓鹰《一九七七》人物形象语言文革

    怀疑——一则寓言

    10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看汪遵熹导演的话剧《怀疑》,就像看一则寓言故事,舞台上的故事很简单,但是整部戏却像一个魔法袋子,里面的东西却掏不尽,说不完。这部话剧既让我看见了很多生活现象,又让我发现了生活中坚守的某些信条的意义,比如怀疑和信仰,比如如何不盲从,比如仁爱等等。这部戏到结尾观众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一切不确定,一切值得怀疑,一切又皆有可能。

    《怀疑》寓言故事生活现象话剧导演魔法

    从“平面人物”到“立体人物”的蜕变与确立——论张爱玲作品的话剧改编

    10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爱玲作为中国文坛上具有浓郁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两部中篇小说:《倾城之恋》和《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而成的同名话剧则是两部在当代话剧舞台上十分优秀的作品,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也从单纯由文字呈现的"平面人物"形象转而蜕变为由演员、灯光、舞美等呈现出来的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形象。这对其他戏剧家从小说到话剧的改编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爱玲小说改编话剧风格延续

    浅析潮乐弦诗十大套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潮汕地区,昔有九县一岛,古称潮州府(路、郡),简称潮州。1860年汕头开埠以后,特别是进入民国时期以来,汕头埠已逐渐发展成为潮州府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而,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海内外潮人已经习惯将这一地区的称谓从"潮州"叫成"潮汕"。据有关专家论证,潮汕地区的民间弦诗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个地方乐种,同时也是潮汕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一个艺术品种。

    诗乐潮汕地区十大历史文化价值民国时期文化中心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