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谈谈雅俗共赏

    14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俗共赏是难事。雅与俗的标准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如果画家作品里有一点俗笔,俗到雅人可以接受的程度,俗者会扭头便走,无共赏余地。也可以倒过来说,俗的画中有俗人不讨厌,尚可以理解的雅笔,雅人同样会拒绝,还是一样难共赏。欣赏俗画的人不断提高,到一定时间发生质变,

    雅俗共赏雅与俗俗人

    叙事:话语的生产——以《禁闭岛》为例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话语,但叙事者掌握着操控叙事的权力,并利用相关叙事的技巧,将叙事本身转化为一种话语的表达,从而传递出某些深层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指向。本文希望通过对电影《禁闭岛》文本的影像叙事的个案考察,以期解读出本片影像叙事的话语意义,剖析其深层的意识形态企图。

    叙事话语《禁闭岛》

    在现实与想象之间——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的美学分析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作为系列动画贺岁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第三部,于2011年1月21日上映,综合早前的动画,这部国产大制作已经累计700多集。作为国内近年来出色的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身上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吸引老少观众呢?本文将对其进行探究。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动画电影想象与现实信任

    读《音乐史论问题研究》有感

    15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润洋先生在《音乐史论问题研究》中的论述及作品的解析是相当全面的,包括哲学、释义学方面的精华,既是音乐学方面的领军者,也是音乐分析方面的范本。通过细读于润洋老师的《音乐史论问题研究》这部学术论著,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学习作者的写作规范对以后的学习中将有深远的影响。

    音乐史论问题研究感想写作

    中国传统动画与外国动画文学脚本的比较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动画产业目前正处于滞涨状态,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动画产业,本文通过对中外动画文学脚本的特点分析,指出中国动画文学创作的优势和劣势,为我国动画脚本的创作发展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中国动画脚本文学特点传统文化民族性

    挈鹭携鸥无人境——读李伟民“云水之间”画展有感

    15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美攻艺术学有三李:一李,伟铭;二李,公明;三李,清泉。三人性情各异,却与名字颇相匹得。公明,善言辞,热衷于文化传播;清泉,善考古,温文和雅,治学精谨;吾师伟铭,

    画展李伟文化传播艺术学

    试从《功夫熊猫》浅析媒体中西文化的交融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国际间文化的传播越来越便捷,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逐渐开始融合,《功夫熊猫》正体现了这一点。它使我们真切的看到了媒体中的文化转换,并且注意到媒介在文化转换中的重要性。在这部好莱坞制作的传奇中,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角色塑造,都处处展现了中美文化的交融,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功夫熊猫》文化转换媒介融合

    弘泉幽咽 韵味无穷——孟郊山水诗意境探析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郊山水诗凄寒、奇险、苦涩,三者相辅相成,是诗人心灵的写照,是社会现实的形象反映。

    孟郊山水诗意境意义

    元、明时期北京藏传佛教发展概况

    15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作为都城,在历史记载上其佛教活动甚是兴旺,如1700多年前晋代就出现最早的寺庙也就是现今的潭柘寺,后又有了奉福寺、光林寺等,"到了唐代北京地区的佛教寺庙已达60多座"1,并且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弘法高僧。现北京及周边地区最早形成的城市大致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当时称为"蓟";到隋唐时期改称"幽州"、"蓟县"等;辽代在此修建南京城成为"五京"之一,其后又有"燕京"、"蓟北"、"宛平"等称呼;后金人在这里建都城,称"中都大兴府",也是当时金人"五京"之一;到元代则设燕京路大兴府、中都路大兴府,后在金人所建

    藏传佛教北京寺庙

    试从多重视角鉴赏杜甫的《登高》

    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登高》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前人鉴赏颇多。本文试从民俗学、史地学、绘画学、影视学等新的视角进行鉴赏,力图有新的突破。

    《登高》鉴赏多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