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影视艺术的民俗基因

    138-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学家钟敬文曾说过:"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社会生活,因此哪里就有相应的社会风俗。"影视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社会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风俗习惯,这让影视艺术不可避免的与民俗产生了联系。

    影视艺术文艺民俗

    波兰之殇——浅谈波兰的文学作品改编

    139-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仅取波兰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作为研究对象,以波兰这样一个命运多舛、文学和电影艺术却又较为发达的国家作为研究范畴,关注波兰的国家命运和人文精神。

    波兰文学作品改编电影

    电视文艺晚会声音设计

    14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声音由语言、音乐、音效所构成,而电视文艺晚会的音响主要由语言和音乐二大部分所组成.语言部分包括主持人主持词、演员对白、旁白等,音乐部分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音乐、情景配乐、功能性音乐等,下面将就以上这些构成电视晚会声音元素的功能及拾音方法做一归纳和阐述.

    电视文艺晚会声音设计舞蹈音乐电视声音声音元素电视晚会主持人语言

    消费图景下专业主义对新闻话语力量的建构

    14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无疑进入了消费社会的时代,新闻媒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也呈现出了消费主义的倾向,新闻话语力量正在削弱与异化。新闻业该如何面对危机?秉持与践行专业主义的诸多理念将是关键。

    新闻传播新闻话语专业主义

    论辩型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人物要素分析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辩型电视谈话节目是指在主持人掌控下,围绕一个核心话题,由具有对抗性质的观点双方或多方,进行旗帜鲜明的论辩对抗的电视谈话节目。论辩式谈话节目注重于思想的交锋和观念的碰撞,通过观念思想的相互差异和彼此较量而形成并展开,这种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更为丰富、真实、立体、具有戏剧性的谈话节目。正如其他类型的谈话节目一样,论辩型电视谈话节目中,人物是最为核心材料构成。

    电视谈话节目论辩要素分析人物核心材料主持人戏剧性对抗

    《非诚勿扰》娱乐元素及文化价值剖析

    14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诚勿扰》的火爆在于它娱乐元素的巧妙设置。本文试图探讨它所含娱乐元素及其文化价值。

    《非诚勿扰》娱乐元素电视剧化文化价值

    论南京白局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局是南京的地方曲艺形式,是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明朝末年。2004年白局列入《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8年白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能够演唱南京白局的艺人越来越少,其传承面临严峻的形势,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当前,可以通过资料整理保存、老艺人收徒传教、媒体推广等方式来进行传承和保护。

    南京白局传承走进高校

    湘西苗歌特色及其传承现状分析——以吉首市丹青镇苗歌为例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湘西民间传统艺术中,湘西苗歌作为湘西苗族人民语言艺术的珍宝有着它独特的民族魅力,它题材广泛,体裁丰富;腔调独特,韵律多样。但是鉴于湘西苗歌无书籍文字记录,苗族文化被汉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年轻人大多不愿学,以及苗族文化缺乏地方政府的重视等传承现状,湘西苗歌的传承道路有些艰难。

    湘西苗歌丹青民族特色传承现状

    浅谈土家族歌舞活化石——“茅古斯”表演形态及其价值

    14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茅古斯"流行于湖南湘西及周边土家族集居地区,是以反映古代土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为主的歌舞艺术的一种形态。是我国首批5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有关专家、学者称其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为我国古代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土家族中华民族茅古斯活化石祭祖

    东莞民俗节庆文化的利用情况及问题分析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莞要想实现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构想,就要认真总结挖掘和利用其民俗节庆文化资源。当前,东莞已积极采取了相关措施挖掘、利用民俗节庆文化资源,现已初见成效。综观东莞对民俗节庆文化的挖掘整合情况,现尚存在对其保护缺乏法规政策性保证、整理和研究尚不够深入、展示和宣传尚不够到位和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不足等问题。

    东莞民俗节庆文化利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