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贝拉·巴托克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大提琴演奏初探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贝拉·巴托克(BelaBartok----1881-1945)二十世纪前半叶匈牙利伟大的作曲家,巴托克代表了民族风格融合十九世纪的音乐思想所呈现的强劲有力的表达方式,巴托克是位伟大的民族作曲家,在他的所有作品里,充满了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精髓,身为民族音乐学巨人,

    巴托克大提琴演奏民间舞曲罗马尼亚贝拉民族音乐学民族风格二十世纪

    卡巴列夫斯基《F大调第三奏鸣曲》作品分析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是卡巴列夫斯基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和声特点、调性特点几个方面对这首作品做了分析,从而总结出这部作品的创作特点,论证了卡巴列夫斯基继承古典主义均衡、理性的思想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创新,使之具有20世纪音乐特征的创作理念。

    卡巴列夫斯基第三奏鸣曲作品分析

    简论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的演绎

    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演绎巴洛克时期作品时所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以及准确演绎的注意事项,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巴洛克钢琴作品演奏

    浅析中国流行合唱的风格特征——以阿卡贝拉演唱形式为例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唱是音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在浩如烟海的合唱作品中,流行合唱像一簇奇葩盛开在合唱艺术这个百花园中。中国流行歌曲改编合唱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形成,从最早陈国权改编的《南屏晚钟》《东方之珠》等,一直到最近几年大量的流行合唱作品涌现出来,

    合唱作品中国流演唱形式风格特征20世纪90年代初贝拉《东方之珠》音乐艺术

    浅谈从“乐音”到“声音”的发展轨迹与意义

    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浪漫主义到了后期,它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如理夏德?施特劳斯的乐队织体,德彪西印象派主义正品中模糊调性,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特别是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等,都使音响更丰富了,也更复杂了,有了更多的不协和因素,调性趋于瓦解。这些,都预示了新的语言和风格的产生。20世纪初,当德国浪漫主义继续盛行,法国出现德彪西、

    “声音”德国浪漫主义意义乐音音乐语言半音化和声斯克里亚宾施特劳斯

    西方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时间段进行剖析,从美声唱法和男高音的诞生、沉寂、发展、辉煌来了解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

    歌剧美声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发展辉煌

    浅谈如何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从事或参与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教育),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而音乐素养的提高,又是现代文明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素养提高

    多元与包容——现代山水画与油画风景创作的融会贯通

    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是不同的审美观念所支配的迥异画风,且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情境、形式、审美观,各自演绎着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艺术创作更加有包容性,现代的山水画创作,与油画风景创作同样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现代山水画油画风景创作

    景与人的水色交融——浅析英国本土文化与水彩艺术的互映关系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简要论述了英国水彩艺术的发展概况及文化和时代背景,水彩艺术从最早为殖民扩张服务的地形图,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手法,成为描绘英国秀丽的自然环境、生活趣味和民族气质的适宜的艺术语言。英国水彩艺术是以本土文化(或民族文化)为积淀,深深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土壤和环境中,融合于艺术家的观念和情感中,产生于艺术家更深厚的本土文化意识与情结中。诚然,水彩艺术的发展也深刻反映了一定时期英国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

    本土文化水彩艺术自然风景情感

    浅谈青绿山水的创作

    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绿山水是中国画中一个很古老的画种,以赭石做底,在上石青石绿,加之以墨线勾勒构成了一副具有深厚人文底显示出古代美术创作者无尽才华的画卷,他,艳而不躁,雅俗共赏。一笔一墨,描绘出的是胸中那祖国美好的山河。从元代开始直至南北宗论的提出,青绿山水一度陷入发展的低迷时期,但青绿山水依然是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在当代创作一幅好的青绿山水也是每一位美术工作者应该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绿历史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