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乱序的美感——浅析电影《低俗小说》的叙事艺术

    8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4年,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低俗小说》在戛纳电影节上力压群雄荣获金棕榈大奖并获得全球影评人一致的赞誉。《低俗小说》最引人称道的莫过于极富后现代气息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回环往复的叙事结构使影片更具表现张力。这部电影的问世也宣告了一个崭新的电影时代的到来,昆汀·塔伦蒂诺因其颠覆性的叙事方式赢得了电影评论界和大量影迷的大力追捧。

    《低俗小说》戛纳电影节叙事艺术美感叙事方式电影评论表现张力叙事结构

    从古希腊美学角度看中国民间造物艺术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民间造物艺术植根于中国民间世俗生活,从起始的无意识的自发行为演变为后期的审美自觉,都具有民族独特的现实主义特征。中国的先哲和西方的美学家们对于美、美感和艺术都有过系统的讨论。本文将从古希腊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民间的传统造物艺术的形式感、功能性以及造物观念进行初步探讨。

    古希腊美学民间造物艺术形式功能造物观念

    浅谈艺术作品中感情对色彩的主导作用

    8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与色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两大因素。本文仅从色彩结合实例谈谈创作主体的感情对色彩的主导作用,即由创作主体的真实生活经历、感受而生发的独特的艺术处理,如何通过在画面色彩上表现出来。正如阴郁、极端、明亮等词在可形容人格的同时,在色彩那里,我们也可找到同样的存在。

    感情色彩苏里科夫雷洛阿高更敦煌

    极端的现实之美——论法斯宾德电影的风格表现

    8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德国新电影运动当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导演莱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所导的影片,分析他影片中社会现实题材所突显的极端色彩,来发现挖掘事物的真相在电影表现中的重要性。

    好莱坞式的德国电影现实题材法斯宾德电影

    浅谈当前中国审美文化的大众化特征——对热播节目《非诚勿扰》的解读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诚勿扰》节目作为当前中国大众文化领域中一个典型个案,它的出现是当前中国大众文化发展中一个必然性的偶然事件。它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备受广大观众青睐,其收视率牢牢占据全国同类节目榜首。笔者通过对《非诚勿扰》热播的解读,同时结合当前社会的商业化转型,分析当前审美文化的大众化特征。笔者认为,在消费主义冲击下,审美文化的大众化主要体现为审美主体由精英阶层普及到普通大众,审美对象由高雅艺术走向审美泛化,审美标准由单一走向多元。

    《非诚勿扰》节目审美文化大众化特征

    从陌生化与熟知化视角浅谈小品幽默言语的艺术性——以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为例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活动实际上是陌生化和熟悉化这两种维度交相辉映的过程。陌生化是让已经熟知的事物呈现出陌生的形态,从而给受众以新奇感;熟知化是让陌生的事物使我们尽快熟悉,从而给受众以认同感。本文以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为例,试图从陌生化与熟知化这两种维度上分析小品幽默言语的艺术性。

    陌生化熟知化幽默言语小品

    浅析艺术语境中笔墨内涵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墨"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精髓所在,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代表性的一个标志,以其独有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文化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艺术语境下笔墨内涵进行层次划分,把"笔墨"归纳为"器""道""气"和"意"四个方面。前两者为物质层面,它源于对特殊材料的技术把握;后两者为精神层面,主要反映了时代特征、审美取向以及个人的情感融入,展现的是笔墨对材料和技术的超越。有此可知,笔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物质与精神的一体,是中国艺术精髓所在。

    笔墨内涵工具技法气韵意境

    从声乐美学角度看《唱论》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摘取中国古代声乐典籍《唱论》中的部分观点,从声乐美学的角度对这些观点予以理解和释义。一方面,《唱论》中某些声乐观点具有很强的历史时限性,但在当时音乐理论研究与声乐演唱实践中起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尤为可贵的是其中大部分理论对当今音乐理论尤其是声乐理论研究、实践领域的影响及指导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唱论》中的声乐理论赋予声乐美学研究以史料支持,而从声乐美学视角审视《唱论》,又使《唱论》焕发一种带有社会学性质的理论新意。

    《唱论》声乐美学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花样年华》的时空分析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样年华》与王家卫的前几部作品一脉相承,在美学和叙事上也不乏改变和突破。本文旨在审视《花样年华》之立意、主题上的特点,同时纵向比较王家卫以往的作品,分析其中异同。

    花样年华王家卫时间都市

    论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审丑”愉悦趋势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丑"是传统美学的一部分,但是20世纪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审丑"倾向。在现代竞争中,人们可以通过娱乐性的"审丑"排解压力获得愉悦,但是文化也陷入了低俗化发展。本文通过了解"审丑"的历史起源、发掘其在当代文化中的表现以及过分"审丑"导致的后果,使人们认识大众文化娱乐中"审丑"的利弊,从而建立正确的审美导向。

    审丑消费娱乐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