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体恶意炒作现象浅析

    11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透过对2010年出现的各种网络恶意炒作现象,分析了恶意炒作是无良媒体为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并使炒作团队获得利益儿而进行的,且这种现象体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媒体借助互联网为工具进行的大肆恶意炒作将有可能导致媒体公信力严重下降的极端后果,媒体公信力亟待重建。

    恶意炒作原因借助工具后果媒体公信力的重建

    公共艺术家阿尼什·卡普尔的视觉语言研究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尼什·卡普尔是国际知名公共艺术家,他的视觉语言传达出一种非传统公共艺术的观念,逐渐脱离传统意义的公共艺术,以一种自我的状态表现出来。这种公共艺术与环境融合成为一体为非静止状态的雕塑。

    公共艺术色彩材质形式

    On Objectification of Women in English Poetry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Ever since Edmund Spenser through Robert Burns and Robert Browning to Edgar Allan Poe, the objectification of women is of a long standing in English poetry. A survey of their poems, in parallel to death poetry by Emily Dickinson, shows that the negative p

    《京华烟云》中“道”之符码解读

    11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华烟云》又译《瞬息京华》,是林语堂倾力之作。1938年,林语堂用英文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书中折射林语堂一生的儒道观,反映了林语堂推崇道家思想中达观豁然、心胸宽广的哲学理念。本文通过对《京华烟云》中两位中心人物——姚思安、姚木兰的命运轨迹和自身符码解读,透析林语堂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道家观念。

    京华烟云林语堂

    论林风眠艺术运动思想及实践

    115-1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运动相结合,是林风眠艺术运动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林风眠艺术运动思想的形成和以学校为中心的艺术运动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从大众化艺术运动的组织者的角度认识林风眠。

    林风眠艺术社会化大众化

    经典之作,荡气回肠——略评三位青年歌手对《断桥遗梦》的诠释

    11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啦啦啦,西湖的桥从中折断,雨中定情的纸伞丢向谁边·爱你、想你、找你、喊你,在钱塘江雾里,我的梦,断桥遗梦,在苍茫茫的天水间。桥断水不断,水断缘不断,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不不不不,我不相信真爱变老,上天入地只求峰回路转。怨你、恨你、怪你、骂你,只因相思太苦。我的梦,断桥遗梦,真情欢爱胜过百年。桥断水不断,水断缘不断,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

    青年歌手诠释略评钱塘江爱心真情

    传统“汉字符号”的当代法式——讨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符号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汉字符号""推陈出新"的现象进行简要讨论,分析出其当代法式背后的精神内涵。从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的汉字元素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全球化艺术潮流中的所处的位置,以及地域文化应保有的独立性和多元文化的求同存异局面。

    汉字中国当代艺术符号

    女人·世界·疼痛——乔叶小说创作论

    11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叶从散文创作转向小说创作已有十年,这十年成绩卓著。本文大致梳理了乔叶小说创作的脉络,发现乔叶所有小说的主题都是唯一的,即女人与这个坚硬的世界相撞产生的疼痛。但面对这些受难女性的惨烈疼痛,乔叶又似心有不忍,正是这不忍阻碍着她可能的深度和高度。

    乔叶小说创作疼痛

    论中国史前形纹艺术的演进历程

    11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称得上"真正"的形纹艺术(纹饰)形成于夏商之际,以刻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为代表。从形纹艺术的萌生至真正形纹艺术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本文认为,中国史前形纹艺术应当萌生于原始社会中不再与人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开始注入人的意识的自觉的、与人的精神活动密切相连的、用作巫术祭祀的图腾或寄托了人类观念形态的、具有独立价值与象征意义的纹饰,由此至进入人类文明时期后(以文字的出现为标志)的青铜器上的兽面纹饰,就构成了中国史前形纹艺术的主要演进历程。

    图腾形纹兽面纹

    浅谈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逻辑观念

    12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逻辑学的概念谈起,认为中国的逻辑思想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制、哲学等思想,也对尤其对传统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取中国传统经典文献《论语》与《梦溪笔谈》中章节作为案例分析,分别讨论了中国逻辑思想观念下的设计与教育问题,从而重新认识和理解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逻辑结构。

    中国古典文化思辨推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