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古筝曲《临安遗恨》赏析

    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岳飞是南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临安遗恨》就是以岳飞的事迹为创作背景,以著名的《满江红》为背景素材创作的一首大型古筝协奏曲。本文将从它的历史背景、创作素材以及写作手法等几方面进行赏析。

    岳飞满江红何占豪

    浅谈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北方属性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代表,运用中国自己的音乐分析方法——民族音乐形态学,结合江苏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对长江下游音乐的特色,特别是民歌的交融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试图解释江苏省音乐形态的非单一性,而是既存在首典型的南方风格民歌,也有北方民歌和南北交融风格的民歌。

    江苏民歌茉莉花音乐形态北方民歌

    格里格的挪威民族音乐之路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挪威民族乐派的创始人格里格音乐风格的形成,及其对民族音乐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整理,并通过分析对格里格的作品,认真地阐述了格里格对发展挪威民族音乐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及其对欧洲民族乐派的深刻影响。通过格里格作品所体现的民族主义无穷魅力来表现格里格对其后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更多的民族主义为代表的音乐音乐家们沿着格里格所开辟的道路继续着他们的音乐之旅。并通过当代指挥大师们诠释的格里格的作品,演奏家们对格里格作品的完美体现,及出版商们对格里格作品的偏爱进一步证实了格里格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格里格民族音乐思想形成艺术魅力价值

    上古三代蕴藏的儒家乐教思想观念探析

    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乐教思想由孔子创立,经后世儒家学者不断完善形成体系,但自孔子之前的上古三代的乐教行为中,已经蕴藏了儒家乐教思想的许多观点。本文重点探讨上古三代蕴藏的儒家乐教思想观点,以及上古三代儒家乐教思想未能完备形成体系的原因。

    上古三代乐教思想政治性

    论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连奏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弹奏中,断奏与连奏的练习是重要的基本功练习内容,它直接影响了弹奏的效果。连奏就是要弹奏者感受到力的转移。

    连奏弹奏的风格手指的力度力的转移放松弹奏

    试论钢琴奏鸣曲的发展沿革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1720年,鲁德维克·迪·朱斯蒂尼为第一架新式钢琴创作了12首奏鸣曲,被后人认为这是第一部出版的钢琴作品,可见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从巴洛克时期到19世纪的钢琴奏鸣曲发展。

    古典奏鸣曲发展

    胡梅尔《F大调大管协奏曲》演奏特点分析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的《F大调大管协奏曲》作为分析对象,首先阐述了作曲家生平以及作品背景,然后概述了作品的曲式特点结构,最后以气息和断奏为切入点分析了这部作品的演奏特点。

    大管胡梅尔演奏技巧

    《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两“原则”值得商榷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不止一次拜读《卡鲁索的发声方法》(【意】马腊费迪奥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深深为作者的科学实精神和开拓性勇气所折服,该书从人的呼吸系统的生理基础与说话声音的自然状态出发,参照当时风靡世界的著名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的成功经验,提出一系列有别于传统声乐教学的全新观点,尤其是关于"声"与"嗓音"相互关系的论述,关于反对强制、力主自然歌唱的论述,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发声方法卡鲁索人民音乐出版社自然状态生理基础呼吸系统成功经验声乐教学

    扬琴东渐暨在中国的发展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琴属击弦乐器,它的普及程度广泛而辽阔,无论是在欧洲、亚洲、美洲、澳洲还是在西亚南亚一带,都有着它光辉的历史足迹。自17世纪伴随开放的国门从西方传入我国后,隧在我国生根发芽,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据相关资料证实,明末清初,扬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由波斯一带传入我国广东沿海一带,后逐渐传入并流行于全国。我们说,一种文化现象是否重要,首先要看它在时间与空间中被接受的状态。纵观扬琴的发展史,它遍及四大洲和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代表曲目和演奏家。因此,把扬琴称之为世界性的乐器也并不为过,扬琴现

    扬琴东渐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文化现象时间与空间普及程度17世纪

    巴赫及其《d小调二重协奏曲》的演奏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他的特点是将复调织体与丰富的和声织体紧密结合起来。虽然巴赫的作品中声乐占有很大比例,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器乐作曲家。本文着重介绍的是巴赫所创作的《d小调小提琴二重协奏曲》。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器乐合奏乐中产生的一种大型合奏的新体裁,它也是18世纪最重要的体裁。其意义在于可用音乐体现巴洛克时代开始注意的对比、竞争的原则。协奏曲这一体裁中有一个分类为"大协奏曲",是以一组独奏乐器(一般是两把小提琴或两把小提琴加一把大提琴)与整个乐队相竞奏。在古典乐派时期,使

    巴赫的音乐二重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