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色彩表达情感——从《蓝》《白》《红》三部曲看色彩在艺术中的运用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色彩作为视知觉的一种呈像方式,因其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和独特的情感象征性被广泛运用于艺术作品中。在《红》《白》《蓝》三部电影中,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以色彩作为题材进行叙事和表达。在对影片的色彩进行分析中,归纳色彩在影片中的明暗变化、比例分布的不同对情感的表达产生的变化。

    色彩情感表现象征

    浅析《饥饿的艺术家》“鱼眼镜头”

    12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夫卡的《饥饿的艺术家》充满了荒诞性,外表简陋短暂的文本,内里却是波澜迭起,具有牢笼般的灰暗的世界图式。这要归功于"鱼眼镜头"的使用,使得文本充满怪诞、扭曲,带来的又是一种生存的梦魇,形成文本一种反讽的效果。

    鱼眼镜头反讽

    论新化山歌曲调的独特魅力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化山歌是中华民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内涵丰富、曲调多样、音调悠扬,本文着重从调式、曲式、节奏等方面分析了新化山歌的曲调特点,从而能深刻的感受到新化山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新化山歌调式曲式节奏魅力

    浅谈电影《子熊故事》的叙事特点

    130-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电影《子熊故事》的叙事特点。

    电影《子熊故事》叙事特点

    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雕艺术在我国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发展至今,仍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木雕作为一种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艺术种类,发展至今成为现代雕塑艺术的一部分,丰富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内容。传统木雕历经时代变迁,但仍经久不衰,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是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传统木雕和现代雕塑共同组成了当今的雕塑艺术。在本文中,笔者将就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传统与艺术的联系这三方面展开探讨,与大家一起来探讨雕塑艺术,欣

    传统木雕现代雕塑艺术联系

    在诗与真的海洋中徜徉——莫洛亚传记艺术探究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洛亚是20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传记家、历史学家,法国科学院四十位"不朽者"之一。他在漫长一生笔耕不辍,作品涉及各种文学体裁,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誉和尊敬。莫洛亚最大的贡献是革新了传记体裁,赋予了传记新的意义和生命力,促进了西方现代传记的发展。莫洛亚秉持了一个学者的清醒头脑,坚持真实可信的传记材料。同时更注重描写传记人物的复杂性格,探究传记人物的内心变化。本文就从莫洛亚传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角度来分析莫洛亚传记的艺术特点。

    传记真实诗意

    释“茶”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叶和茶文化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然而"茶"这个字的出现却比较晚。本文就试着梳理"茶"字在古代的字形及其演变,来说明"茶"字的来源及历史变迁,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经

    关于“差一点(VP)”的研究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差一点"及其"差一点VP"是语法学界讨论较多的一种语法现象,最初是由朱德熙先生提出来的,此后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差一点"进行了研究。本文将试图通过"差一点"的三种语法类型和"差一点"的语义分析,进一步认识"差一点"的语用价值。

    “差一点”的语法类型肯定否定企望语境

    中介语研究新成果——读《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137-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引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之中。姚晓波的《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就是一本将中介语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之中,探讨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理论促进其发展的专著。

    中介语对外汉语教学

    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异同之比较

    138-13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通常是用来表示精确数量和顺序的符号,但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模糊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尤其在习语和文学作品中,精确的数字也可表达模糊的概念。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英汉语中的数字模糊语义,探讨数字模糊语义在两种语言中的异同。

    英汉数字模糊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