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戏曲与样板戏小析

    10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衍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宋代始有戏曲的称谓。今天,随着中国戏曲的发展,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数的欢乐。

    戏曲样板戏

    《朱买臣休妻·痴梦》的艺术分析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买臣休妻》是公认的昆曲中的精品。本文重在对这出戏中"痴梦"这折戏进行分析,包括在文学和音乐上的分析。着重剖析总结这折戏中音乐的结构、唱腔特点、人物的表演与演唱。旨在理清这折戏包含的唱腔曲牌的词格、腔格,及其中对昆曲主腔的运用等。

    昆曲痴梦人物性格唱腔分析

    朱弦而疏越 一倡而三叹——浅析纳西族歌舞音乐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古老传统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在明清时期即已进入潮流,异常丰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明清时期即已孕育发展在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三种代表性歌舞音乐为着笔点,对纳西族歌舞音乐进行整疏,以便更好地了解纳西族歌舞音乐的特点。

    纳西族歌舞音乐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特点

    11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结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雕塑产生的文化内涵,其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陵墓雕刻和宗教雕刻上。传统雕塑的特点包括雕塑的绘画性、实用性、写意性等。

    传统雕塑文化内涵陵墓雕塑佛教雕塑绘画性实用性意象性

    李渔的生平与创作

    11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渔的创作与其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生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历了清初战乱时期、归隐山林时期和"卖赋以糊其口"时期。李渔的人生经历与其创作密切相关,了解其人生经历,能指导和启发学术界对其作品的深入研究。

    李渔生平创作戏曲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漏窗艺术探析

    11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漏窗,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艺术元素,对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建筑都具有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形式丰富、寓意繁多的漏窗不仅美观同时也兼具功能性,通过隔景、障景等手段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和美感。本文通过位置、功能、形制、图形等对江南古典园林中漏窗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文化性的内涵,从而唤起漏窗这一古老艺术形态在现代的艺术生命力。

    漏窗艺术

    赵本山小品《捐助》文本及表演艺术浅析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篇以赵本山小品《捐助》为基点,从它的舞台、背景,文本的构思,创作,素材,导演的舞台构思,立意,人物调度,舞台设计,布置,以及演员的表演、动作,语言技巧等方面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尤其在文本和表演层面上做了较深入的挖掘。

    赵本山小品艺术

    一个新世界观的崛起——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建立了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这个新世界观在《提纲》中破土而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结出硕果。《提纲》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次把实践作为认识论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这一思想主线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继承和发挥,最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的世界观的诞生。

    世界观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寻找“传统”中的“本土经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方式的建立

    11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对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移植"与"复制"到其后"中国符号"的介入,中国当代艺术最终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需要一个新的艺术批评方式来促进其发展。因此,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艺术批评方式是中国当代艺术界必须面临的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文化语境批评方式本土经验传统现代艺术观念多元化发展艺术界

    文人书法与“宋四大家”刍议

    12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人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人的显著特点之一,在博览群书的同时,还在于握在手中的这支竹管与动物毛制成的软笔。当他神情凝视,面对白宣素籖,将毛笔在石砚中掭来掭去……

    文人书法中国文人博览群书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