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触动心灵的弦音——浅析平面广告中“拟人”手法以情致胜

    14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它拥有了生命就可以拥有一切。平面广告设计虽然只是经济发展下传播信息的一种二维媒介,但是也可以让它拥有自己的生命。这种生命的诞生是要靠设计师对广告画面元素的不断创新表达。那么这种文学中经常提到的"拟人"表达方式就会是以一种最直接,最简单,又是最独特的方式给予平面广告生命的。这种生命在平面广告画面中通过心灵美妙的声音默默地征服了人们的视觉和内心。

    平面广告拟人表现形式生命内心情感

    从2008北京申奥标志看中国传统图形在标志中的应用

    14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中国传统图形渗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现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2008北京申奥标志。该标志在奥运五环的变形过程中,渗透进了中国传统图形"中国结"的意念,从"中国结"的"形""意""神"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沿用。

    中国传统文化北京申奥标志传统图形中国结

    阿尔比剧作《美国梦》中的社会批判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多评论家将阿尔比简单地归为荒诞派。然而,本文作者认为,阿尔比只是借鉴了荒诞派戏剧的表现手法,他以此所揭示的仍旧是美国现实主义戏剧永不枯竭的主题,即社会批判。本文以《美国梦》为例,分析了剧作家是如何对当代美国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

    爱德华·阿尔比《美国梦》社会批判

    论《稻草人》现实主义风格

    15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叶圣陶的童话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开创了中国童话创作的新局面。本文究其内容与表现手法进行尝分析,进一步挖掘其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

    叶圣陶《稻草人》现实主义风格

    超越二元对立的合题——试析克里斯塔·沃尔夫小说《茫然无处》中的“接触”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启蒙带来的纯理性主义和物质主义造就了冰冷功利的现代社会机制,艺术家不断被边缘化,女性因素被完全忽略。沃尔夫认为,只有通过"接触",即男性要素和女性要素的融合,才能超越思与行、理性与感性及男女性别角色的二元对立。这就是沃尔夫"女性观点的启蒙辩证法"。

    二元对立接触浪漫派

    从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解读《潜水鸟》中的“文化边缘人”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边缘人"这一现象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一点在跨文化文学作品中反映较为集中,《潜水鸟》就极具代表性。实际上,《潜水鸟》中女主人公皮盖特的成长历程中所要求的自身角色的转换的迫切需求可以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得以论证。物质匮乏、依恋失败和文化冲突三个方面是造成"文化边缘人"的社会及心理因素。

    层次需要潜水鸟文化边缘心理动机

    论莫兰迪绘画与形而上哲学的碰撞

    15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治.莫兰迪用独特的视角来阐释审美对象,追求造型和色彩的和谐以及空间的归属感。他运用感性符号化了的视觉体验,构建出一种艺术氛围来揭示"虚静"。他的绘画语言表达出了万物为其身,其心亦为万物心,万物与其为一的理想境界。莫兰迪的绘画思想与形而上的道家哲学思想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莫兰迪形而上审美意象绘画

    浅议汉字中的祭祀文化

    155-15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看祭祀活动的对象、祭器和动作言语,了解我国古代祭祀文化,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

    祭祀汉字解读

    礼貌用语的语用功能

    15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礼貌是人类为了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语用策略。为此,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而在实际的交际中,因为交际个体的文化背景、性格、性别以及交际距离的差异,礼貌会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本文旨在探讨礼貌原则的相对性,以帮助语言学习者进一步理解和使用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文化背景交际距离相对性

    对“V起来”结构整体及其中“起来”的探究

    157-15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把像说起来、站起来、听起来等这样的格式用"V起来"进行概称。根据这一格式的中"起来"的虚化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两类。"V起来"既可以表达通过V动作,动作涉及事物具有了空间位移的结果,也可以表达动作的开始、持续、进行、完成、实现,还可以表达动作的开始和持续进行状态。而其中的"起来"既具有空间趋向位移的结果意义,又具有表达链条性的动作行为发展状态意义。

    V起来起来趋向动作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