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欧进萍

双月刊

1672-2132

jdpme@vip.sina.com

025-84285560 84285517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3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载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基础性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内容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爆炸与火灾、植物灾变以及其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各类灾害。开展多种灾害学间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交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方面的结合,推动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有效减灾,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为从事防灾治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拱学术交流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神经网络的跨越地裂缝框架结构地震损伤及预测研究

    熊仲明熊俊龙王泽坤陈轩...
    362-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展特殊地质环境下结构的损伤分析,以一跨越西安f4地裂缝的五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振动台试验和ABAQUS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型训练,选取变形和能量组合形式的双参数损伤模型计算结构损伤指标,采用加权系数法,开展了构件、楼层、结构三个层面的损伤预测分析,给出了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程度评估.结果表明:地裂缝场地结构表现出明显上下盘效应,结构首层为薄弱层.BP神经网络损伤预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在不同工况下均较为一致,其对于构件、层间、整体结构损伤指数预测最大误差分别为8.86%、5.66%、7.57%,该研究成果为跨越地裂缝结构的性能评估提供一种准确且高效的研究方法.

    地裂缝框架结构数值分析神经网络损伤预测

    重力式挡土墙抗震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选取探讨

    张瀚文蒋良潍杜美玲葛学军...
    372-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力式挡土墙整体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选取对抗震设计有重要影响.针对加速度峰值、墙身外倾峰值、墙顶位移峰值三种典型挡墙抗震危险时刻以及常用"土压力峰值时刻包络"取值方法,以振动台模型试验揭示地震土压力取值结果差异性,基于重力式挡土墙ABAQUS有限元模型地震响应计算,分析各危险时刻墙背土压力取值及整体稳定性检算结果差异,提出抗震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建议.结果表明:(1)随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墙高增加,三种危险时刻地震土压力均呈现从非线性分布向近似正三角图式转化,合力及作用点高度整体上较现行抗震规范分别大49%和18%;(2)峰值包络法因不能反映墙-土运动主/被动状态和地震动传导时延特征,致使墙顶附近土压力取值结果过大,地震土压力合力较危险时刻大一倍且作用点偏高约25%;(3)墙身外倾峰值危险时刻的抗滑移稳定系数较其余两种危险时刻偏小14%~33%,且随地面峰值加速度增大反映出更明显的衰减敏感性,以此作为抗震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有利于结构安全与经济性协调.

    重力式挡土墙抗震设计整体稳定性最不利状态有限元分析

    钢管混凝土输电塔地震易损性研究

    陈保健杜轲王飞
    381-388,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管混凝土输电塔,由于混凝土与钢管相互作用,使得其地震易损性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输电塔.为了对比研究它们的地震易损性区别,从材料本构模型层面考虑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相互作用,使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建立钢管混凝土输电塔模型,对其进行结构响应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绘制输电塔在多遇、设防、罕遇和极罕遇地震时的易损性曲线,定量分析出地震的第一周期谱加速度对于钢管混凝土输电塔失效概率的影响,同时与普通输电塔的地震易损性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输电塔在多遇、设防、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下均不易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钢管混凝土输电塔出现倒塌时的Sa(T1)多位于1.0g~1.4g;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钢管混凝土输电塔相较于普通输电塔的抗震性能更差.

    钢管混凝土输电塔IDA易损性分析OpenSees抗震性能结构响应分析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评估方法

    李玉梅王广勇戴林
    38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筋混凝土楼板是火灾中最容易破坏的结构构件,需要对其火灾后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并加固.考虑升温阶段、降温阶段及火灾后阶段材料本构关系的不同,考虑高温下混凝土保护层的爆裂对温度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楼板力学性能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同时,针对典型的钢筋混凝土板加固方法,在前述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火灾后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板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典型的火灾后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模型中采用单元生死技术实现了混凝土高温下的爆裂及火灾后加固的数值模拟,模型可用于火灾后及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的评估.分析表明,经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降低幅度较大,板存在明显残余挠度.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楼板承载能力升温阶段降温阶段加固

    一种新型结构与保温一体化复合墙板节点试验

    马少春谷宇鲍鹏
    396-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复合墙板节点常见的保温板易燃、易脱落等棘手问题,并使其抗震性能良好.给出了一种新型的结构与保温一体化陶粒混凝土T型复合墙板节点.该复合墙板节点具有夹芯独特构造优势,主要表现在绿色节能,轻质高强,力学性能好,保温系统连接可靠,还能杜绝火灾的发生.通过对T型复合墙板节点进行抗震试验,分别研究了其滞回性能、破坏机理、承载及变形能力、延性、耗能、损伤等.结果表明:一体化复合墙板节点的破坏顺序为腹板-翼缘-节点核心区;薄弱位置主要发生在腹板脚部,混凝土被拉裂或压碎,钢筋被拉长或压弯等;节点核心区受力相对良好,安全储备充足;符合"强节点,弱构件"设计要求和墙板革新发展政策.延性系数大于3,墙板节点安全性能良好.通过损伤指标评估分析,了解了试件各阶段工作状态.

    结构与保温一体化复合墙板节点抗震试验滞回及骨架曲线损伤指标

    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失稳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赵海松张乐邬凯魏安辉...
    404-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侧壁阻力作用下,顺层边坡主滑方向将偏离岩层倾向,其变形及失稳机制具有典型特征.以四川盆地马边河流域某顺层边坡为例,基于其工程地质条件,总结顺层边坡不同变形区域的特征,结合失稳边界条件研究了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失稳演化机制;最后,对比主滑方向偏离岩层倾向与否的受力差异,分析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三维稳定性,并研究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1)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变形可划为失稳滑走区、滑坡区和稳定区,滑坡区包含滑动区和蠕滑变形区,滑动区岩体滑动后解体风化为碎、块石土,蠕滑变形区受侧壁阻力影响岩体仅变形拉裂;(2)顺层边坡经岩体劣化和前缘临空后,总体呈下部滑动、中部蠕滑拉裂的顺层临空-后退式破坏;滑动区边界受前缘及侧壁临空控制,长度与侧壁冲沟下切段长度相近;蠕滑变形区部分侧壁由节理面转化为挤压带,侧壁阻力增大,稳定性高于临界失稳状态;受侧壁阻力及滑体厚度控制,蠕滑变形区与稳定区界限处因滑体厚度削薄而拉裂;(3)建立了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式,以及岩层倾角δ、滑面倾角α、主滑方向偏离岩层倾向夹角β三角度间的换算关系式,侧壁摩擦系数和β越大,侧壁阻力越利于顺层边坡稳定.

    顺层边坡侧壁阻力变形特征失稳机制稳定性评价

    上砂下黏地层中桩-筒复合基础V-H承载特性

    邹新军胡建峰杨紫健
    415-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风机基础不仅受自重等竖向力V作用,也因水流、波浪和风等影响而承受水平荷载H.为探讨上砂下黏地层中一种由单桩和吸力筒组成的新型海上风机桩-筒复合基础受V-H组合作用时的承载特性,自主设计完成了一系列室内桩-筒复合基础V-H组合加载模型试验,获得不同组合参数下桩-筒复合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和桩身弯矩分布曲线,并绘制出V-H承载力包络线.在此基础上,采用ABAQUS建立了上砂下黏地层中桩-筒复合基础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经模型验证与参数分析,进一步讨论了砂土厚度、筒径、筒高以及加载高度等参数对桩-筒复合基础承载特性的影响曲线,并拟合出桩-筒复合基础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桩-筒复合基础能显著提高桩身水平承载力,增幅达30%~90%,且增加筒径比增加筒高更有利于提高基础水平承载力;上部砂土层较厚时,桩-筒复合基础存在一个使复合基础水平承载力达到最大的预加竖向荷载最佳值,其值随不同载荷工况在(0.4~0.7)Vult范围内变化.

    桩-筒复合基础V-H组合作用上砂下黏地层承载力包络线

    废弃口罩加筋的煤矸石路基粗粒土填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肖天祥高文华张宗堂沈子钰...
    426-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废弃口罩资源化再利用,将其运用于煤矸石路基的加筋中,通过开展循环荷载作用下不同加筋方式、不同口罩含量的煤矸石路基填料大型动力三轴试验,探讨了口罩加筋煤矸石路基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研究了口罩对煤矸石路基的加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口罩加筋煤矸石路基粗粒土填料能取得良好的加筋效果;(2)不同加筋方式、纤维尺寸、口罩裁剪方向、路基中的口罩含量均会对口罩加筋煤矸石路基粗粒土填料的加筋效果产生影响;(3)在已尝试的试验方案中,土样每20 cm铺设一层口罩织物的加筋效果系数为1.663,加筋效果最为出色.在不同口罩含量对比试验中,土样中口罩含量为30个时,加筋效果系数为2.3,取得了最好的加筋效果,但从现有数据规律中可推论仍有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煤矸石路基填料改良提供参考.

    路基加筋废弃口罩处理大型三轴试验累积变形

    砂土含水率对DAS振幅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

    李俊鹏张诚成施斌陈卓...
    434-441,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分布式声波传感(DAS)技术和地下通讯光纤网进行周界安防(入侵)监控、管道泄漏监测、交通状况评估等是城市安全动态监测的新方向.为探究DAS监测过程中暗光纤周围岩土介质含水率变化对DAS振幅响应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小球撞击圆盘与小球直接撞击砂土面二种激振方式下五种质量含水率0%、5%、10%、15%和20%砂土的DAS振幅响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小球自由下落撞击砂土面激发的振动信号和传感光纤圆环布设可提高DAS信噪比,试验装置可靠性高、试验结果重复性好;(2)受砂土似黏聚力和声波传播衰减两个因素共同影响,DAS信号振幅随砂土含水率变化存在一个临界含水率.当砂土含水率小于临界含水率时,DAS信号振幅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而当砂土含水率大于临界含水率时,DAS信号振幅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3)因砂土似黏聚力作用和小球撞击时能量转化的差异,小球与砂土的接触形式对DAS振幅响应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城市地下工程安全动态DAS精细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DAS砂土含水率振幅响应特性似黏聚力声波衰减

    冲击荷载下层状饱和无粘性土动孔压发展模式研究

    金丹丹施展王炳辉张雷...
    442-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饱和无黏性土层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孔压发展模式及其受土层条件的影响,基于自主研制的冲击荷载加载台装置,开展了不同土层条件层状饱和土冲击试验,对动孔压发展特征及土体沉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无粘性饱和土体动孔压发展呈明显两阶段,即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阶段,其中稳态响应阶段动孔压发展又经历缓慢下降及快速下降两过程.单层土情形下,饱和砂土在冲击荷载后动孔压发生骤增,随着粒径的增大,动孔压峰值越大,但其消散用时则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双层土情形下,动孔压稳态响应阶段因上下土层渗透系数变化,在其下层土动孔压下降过程产生明显变化;当含有相对弱透水夹层时,受弱透水层影响,各测点动孔压下降段几乎在同一时刻均出现明显转折平台,使其下降的速率明显变小,且该现象弱透水层以上土体较其下部土体更为显著;含夹层时,试验过程出现明显非均匀分布的"水膜",最大厚度可达2 cm左右.同时,每次冲击荷载下均伴随明显的土体沉降,随着冲击次数增加,土层沉降变化量逐渐减小.

    冲击荷载饱和层状砂土弱透水夹层动孔压土体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