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震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震研究
地震研究

皇甫岗

季刊

1000-0666

dzyj2003@163.com

0871-5747189

650224

昆明市北市区北辰大道

地震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地震学基础理论、地震预测预报、防震抗震、工程地震、地震地质,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实验技术和仪器研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为从事地震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雄安新区黏性土非线性动力学参数统计分析

    刘红帅陈佩云孙强强宋东松...
    273-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雄安新区起步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的黏性土动三轴试验结果为基础,整理分析199组黏性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数据,以埋深10 m为统计区间,统计给出雄安新区黏性土不同埋深区间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并与已有的同类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黏性土非线性动力学参数符合土动力学的基本认识;雄安新区黏性土体的动剪切模量比略高于天津地区,随埋深的增加逐渐趋近于全国的上限值,而阻尼比在浅表时明显低于天津和全国的推荐平均值,随埋深的增加逐渐趋向于全国的下限值.

    雄安新区黏性土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变化预测研究

    苏闻浩刘启方
    280-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日本KiK-net台网提供的407个台站的30 952条地震动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比变化预测模型.模型采用了均方误差函数及Adam优化算法,由3个输入参数、5个隐藏神经元及1个输出参数组成.输入参数为地面峰值加速度PGA、Arias烈度Ia及场地剪切波速Vs30,输出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比(Vsr).研究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残差对于各输入变量整体呈现出无偏的特性,在大部分的软硬场地中均有较好的预测性能,该模型预测得到的PGA关于VS30的相关系数曲线与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的函数曲线相比,其相关系数有更好的表现.该模型预测曲线显示,B类场地在PGA达到175 cm/s2时,场地剪切波速下降5%,D、E类场地在PGA达到140 cm/s2时,场地剪切波速下降5%,多数场地的非线性阈值为50~100 cm/s2.PGA在该网络模型中占据着较高的权重,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变化的最主要控制参数.该网络模型捕捉到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比随PGA的增大有下降的趋势,而较为松软的D、E类场地受PGA影响更大,下降幅度更大.

    神经网络等效剪切波速场地非线性参数预测地表峰值加速度

    西南地区穿斗式木结构民居构造特点及震害特征分析——以贵州山区为例

    王现伟孙柏涛陈洪富
    290-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了解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该结构的建筑构造特点出发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基于对贵州黔西南州、黔南州的乡镇村落的实地调查,对穿斗式木结构的建筑特点和构造特点进行了分类归纳;根据2021年四川泸县6.0级、2022年泸定6.8级地震震中的现场震害调查结果以及自2013以来西南地区6.0级以上典型地震的震害资料,总结了穿斗式木结构房屋的典型震害,包括屋面破坏、围护墙破坏、木构架破坏等,并分析了其震损原因.结果表明:穿斗式木结构独特的榫卯连接形式,使其木构架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抗震能力,而填充墙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穿斗式木结构现场调研建筑特点构造特点震害特点西南地区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考虑断层距的桥梁风险分析

    李喜梅苏润田李明睿母渤海...
    300-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震害预测和结构震后性能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出了一种考虑断层距衰减的主余震序列构造方法,并使用该方法构造了 50组相关场地的地震动;以一座三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使用OpenSees抗震分析软件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采用改进的Park-Ang损伤指标建立易损性曲线,分析断层距对连续梁桥在不同设防主余震序列下的损伤指数和破坏概率的影响;提出震后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考虑断层距的主余震序列对桥梁结构的震后风险性影响.结果表明:余震的发生导致结构的损伤概率提高了 10倍以上;在断层距10 km范围内的结构发生中度及以上破坏的风险性较大;提高设防地震等级能有效避免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发生严重或倒塌破坏;在震后救援和重建时考虑断层距的影响可以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桥梁结构主余震序列断层距易损性分析风险性分析

    小净距隧道洞口抗震设防研究

    郑卢鑫胡兆兴张建俊孙闯...
    31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净距与岩体等级对隧道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的影响规律,以云南玉溪宝山高陡边坡段小净距隧道为工程依托,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小净距隧道数值模型,根据室内力学试验确定模型参数,以校正后的汶川地震波作为震动荷载输入,针对震动荷载作用下隧道洞口段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探明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响应特征,进一步确定合理的隧道抗震设防长度.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净距条件下,围岩等级越高,衬砌结构位移及轴力、应力的响应值越小,反之亦然;宝山隧道最不利工况条件为V级围岩、0.5B净距,在震动荷载作用条件下,隧道峰值位移最大值为62.5 cm,衬砌轴力最大值产生于左、右拱脚处,洞口段峰值达1 320 kN,位移曲线下降率升高临界点最大值为78 m(6.0B),最终确定宝山隧道洞口合理设防长度为78 m.

    小净距隧道高陡边坡隧道洞口震动荷载抗震设防长度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