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黄润秋

季刊

1006-4362

dzzh@cdut.edu.cn

028-84078481

610059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Journal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由地球内部动力和外动力以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方面的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半山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GIS支持下基于Kuenm包优化Maxent模型

    解晋航石文君张杰张小亮...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会泽县地处云贵高原半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以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选取地貌、坡度、坡向、曲率、地形起伏度、降雨量、距道路距离、斜坡结构、高程9个评价因子,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诊断对其进行独立性检验.采用优化Maxent模型与加权信息量模型计算滑坡发生概率.基于GIS的自然间断法评价结果等级,通过合理性检验、敏感性检验及现场实地检验比较两种模型的合理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模型均能通过合理性检验,AUC值分别为0.902和0.769,优化Maxent模型精度更高,通过刀切法得出距道路距离因子贡献百分比最高,与野外调查的典型灾害点主要影响因子相吻合,其稳定、低、中和高的面积分别为1585.74 km2(26.70%)、2138.42 km2(36.90%)、1594.48 km2(26.85%)和567.37 km2(9.55%).

    半山区滑坡优化Maxent模型加权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征订启事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编辑部
    10页

    基于MaxEnt和斜坡单元的崩滑灾害易发性评价——以云南省孟连县为例

    汪木林郭婷婷杨彦武周旭萌...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基于MaxEnt和斜坡单元崩滑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以云南省孟连县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断层距离、距公路距离、距河流距离、降水量、工程地质岩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9个评价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划分的800个斜坡单元进行易发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基于栅格单元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孟连县崩滑灾害极低易发区面积占37.44%;低易发区占29.08%;中易发区占17.67%;高易发区占11.26%;极高易发区占4.54%.(2)针对因子贡献率,基于斜坡单元和栅格单元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相似性,均说明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构造是孟连县崩滑灾害的主要诱因.(3)基于斜坡单元和栅格单元的评价结果AUC值分别为0.858和0.872,z统计量计算结果表明两者结果精确度相同,但基于斜坡单元更符合现实调查的实际意义.证明基于MaxEnt模型和斜坡单元的崩滑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MaxEnt斜坡单元崩滑灾害易发性评价孟连县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征稿启事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编辑部
    17页

    云南省丘北县温浏集镇区岩溶塌陷成因分析与防治

    蒋学广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岩溶区分布较广,建设工程遭受岩溶塌陷危害的较多,为了探索岩溶塌陷成因及治理技术,以云南省丘北县温浏集镇岩溶塌陷应急治理项目为例,通过调查、勘察、综合测绘,分析塌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特征、形成机理等,判断地层稳定性,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危险性分区及防治分区,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温浏集镇区处于清水江左岸猴爬岩岩溶水系统之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黏性土和下覆灰岩组成,溶洞、土洞及溶蚀裂隙发育,地下溶洞大致分为3层,岩溶受裂隙产状和断裂控制以垂向发育为主.岩溶塌陷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运动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演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塌陷区不稳定,扩展趋势明显,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外围地段理顺区内排水系统,建立长期地面变形和地下水位监测措施.

    温浏集镇岩溶塌陷分布特征成因机理防治措施

    基于数据驱动模型的深圳填海区地面沉降预测分析

    王艳邓英尔高延超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土地资源问题,深圳市的迅猛发展伴随着填海造陆工程.填海区海相淤泥层属于高饱和软土,高压缩性,上部荷载作用及回填土的自重固结作用易导致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填海区地面沉降问题的预测研究也变得至关重要.以空港新城区域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的监测数据为例,选择多种数学模型对地面沉降进行预测,包括NAR神经网络模型、GM(1,1)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和ARIMA模型.预测表明:4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应出累计沉降量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为后期地面沉降防治方案及地基处理等问题提供基础依据,有效降低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综合其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及精确度等因素,4种模型的优劣可按ARIMA模型、NAR神经网络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G M(1,1)模型顺次排序.

    地面沉降数据驱动模型预测填海区

    地震作用下公路斜坡落石运动特征研究

    王宏益沈军辉陶盛宇师华鹏...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剑(阁)青(川)公路斜坡落石为研究对象,结合斜坡微地貌,在现场调绘落石运动痕迹与停积位置的基础上,建立地震作用下落石运动特征的二维数值模型.运用Rockfall软件进行落石的运动特征模拟,探究地震作用下的公路斜坡落石运动规律及致灾影响,模拟成果与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既有落石现场运动痕迹吻合.根据模拟成果获取落石停积位置、平移速度、弹跳高度等运动特征参数,为地震作用下公路斜坡落石的工程防治的位置、拦挡高度及能级大小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地震公路斜坡落石数值模拟运动特征

    基于层次分析-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

    姜锡宸刘桃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安市地处四川盆地西缘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切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受"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影响下,区内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以雅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开展了市域范围的地质灾害风险现状评价及预测评估.查清了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与规模,研究区内共发现地质灾害3846处,以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基于现场调查,选取坡度、流域平均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类型、断层密度、剖面曲率、距道路距离、流域高差、主沟纵坡降、沟壑密度等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各类型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结合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结果,运用ArcGIS对研究区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综合评价和分区,预测了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4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89.27%、10.23%、0.49%、0.01%.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性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方法借鉴,也可为雅安市防灾减灾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地质灾害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风险

    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遵义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皮茂强肖欣赵毅梁锋...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地质灾害类型多样,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区域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依托研究区内165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孕灾地质条件为基础,选取地形地貌、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指数、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多年年均降雨量、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作为评价指标,基于ArcGIS软件数据分析平台,在信息量模型基础上,采用加权法对研究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综合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易发区5个等级,并进行评价精度检验.研究区地质灾害极低、低、中、高、极高易发性区面积(占比)分别为:2015.6956 km2(6.55%)、7326.9726 km2(23.82%)、10342.2870 km2(33.62%)、7744.6170 km2(25.17%)、3335.4944 km2(10.84%).研究区内灾点密度随着易发性的增加而增大,面积占研究区36.01%的高、极高易发区内,控制着区内72.75%的地质灾害点分布.ROC特征曲线与横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AUC值为0.767,表明评价结果可靠,分区合理,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和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地质灾害信息量模型易发性评价ROC曲线

    山地公园群发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分析及防治建议

    邓祖保龚恩德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群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对某山地公园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与地表水、植被、人类活动和大气降水等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得到各致灾因子和地质灾害分布的关系,进而确定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地表径流流线、道路和大气降水是公园内的主要致灾因子.对基础性致灾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致灾因子均对公园内地质灾害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在致灾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议.

    山地公园群发地质灾害致灾因子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