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非常规油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非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

双月刊

非常规油气/Journal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深部页岩储层物性预测及有利勘探区优选

    伍秋姿陈丽清陈玉龙何一凡...
    9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川盆地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在岩心物性测试与测井数据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梯度提升决策树(GDBT)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3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结果并优选出适宜的评价模型,实现了深部页岩储层物性预测与有利勘探区优选.结果显示:1)3种热门学习算法在深部页岩储层物性预测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经过对比,认为GDBT为预测研究区深部页岩储层孔隙度最适宜的算法,XGBoost为预测研究区深部页岩储层渗透率最适宜的算法;2)基于上述优选模型,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度为2.67%~9.67%,平均孔隙度为4.88%,渗透率为3.22~28.63 μD,平均渗透率为11.34 μD;3)依据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物性与含气量,可划分出7个I类有利区,3个Ⅱ类有利区和4个Ⅲ类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基于研究区实际情况,可为研究区与类似区块页岩储层评价及有利区预测提供参考.

    龙马溪组孔隙度深层页岩储层机器学习算法GDBT算法

    基于碎屑岩储层孔喉特征的油水渗流微观解释——以桑塔木油田三叠系储层为例

    吕端川汪如军王超朱正俊...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碎屑岩储层孔喉系统内油水两相渗流特征进行微观解释,通过对多口取芯井上真实岩心样品的薄片观察、压汞测试和相渗测试,以及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区三叠系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其孔隙结构类型有大孔粗喉型、大孔细喉型、中孔细喉型、小孔细喉型和微孔微喉型5种.特低渗、低渗、中渗、高渗和特高渗样品的顶点半径平均值依次为1.78 μm,2.98μm,7.76 µm,24.05μm和45.66 μm,则正韵律储层在水驱油过程中,特低渗与低渗以及高渗与特高渗单元组合内的水相渗流阻力差别均为2倍左右,而低渗、中渗和高渗单元组合中的水相渗流阻力相差3倍左右.因此,可以通过储层中不同渗流能力的流动单元组合类型判断水相绕流程度的差异,进而确定绕流式剩余油的分布部位.

    桑塔木油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孔喉系统微观解释两相流

    杏子川油田王家湾区注水管线结垢预测

    王苗苗韩龙飞王祎璠张倩...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便于油田地面注水管线的维护,有必要对管道内结垢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预测.针对王家湾区目前注水管线结垢严重而造成的管线更换频繁的问题,以该区块注水管线为研究对象,基于某一联合站沿程注入水离子浓度,利用结垢软件预测了注入水结垢趋势并通过室内静态实验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不同温度、pH值和压力对结垢垢型及结垢量变化趋势的影响.根据注水沿管线流动及沿程热损失过程,建立沿程水温变化数学模型,预测了管线沿程结垢厚度.结果表明:当温度从10 ℃升高到50 ℃时,理论预测下的结垢量增加了 106.75 mg/L;当pH值从6增加到8时,结垢量增加了 166.70 mg/L;随管输压力从0.5 MPa增加至10.5MPa,结垢量下降了 18.68 mg/L,说明pH值是影响管线结垢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温度的影响,压力对结垢影响很小.通过对比结垢软件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发现两者基本吻合,相对误差为5%~10%,说明结垢软件可实现管线结垢趋势及结垢厚度的预测,更能准确的模拟油田现场的结垢情况.热力学变化数学模型预测表明,随着注水时间的增加,管线结垢厚度3年后将达到20.8 mm,预测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表明该预测模型也符合现场要求,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结垢趋势的准确预测有利于减缓管线结垢,提高注水质量,对后续采取有效的清防垢方法以及工艺的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入水地面管线结垢预测热传导结垢厚度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因素

    阎珍任大忠王虎孙振...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因素,针对煤层孔隙小、油水渗流机理复杂及开发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开展铸体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煤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核磁共振及高压压汞实验,对研究区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煤层样品核磁孔隙度为0.389%~10.137%,渗透率为2.395~6.278 mD,可动流体饱和度为30.23%~66.31%;2)核磁共振T2谱分布图具有典型的双峰及单峰式特征,煤层孔隙以介孔为主,微孔次之,大孔最少;3)压汞结果显示样品排驱压力低,为0.041~1.502 MPa,平均值为0.716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高,为13.06%~88.31%,平均值为65.59%;退汞效率为0.84%~47.28%,平均值为28.02%;4)可动流体饱和度主要受到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矿物组分的影响.渗透率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孔隙度与其相关性较弱.喉道半径越大,连通性越好,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大.黏土矿物通过占据、堵塞孔隙使可动流体饱和度降低.以上成果认识,对预测煤层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神木地区孔隙结构核磁共振高压压汞可动流体影响因素

    湿CO2环境中316不锈钢腐蚀行为研究

    刘方志曹胜江李一未张猛...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CO2管输过程中碳钢因发生腐蚀而导致失效的问题,开展了 316不锈钢的腐蚀行为研究.使用失重法研究含水率、CO2分压以及Cl-浓度对316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并绘制了腐蚀特征图谱;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腐蚀产物的微光形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316不锈钢在管输CO2工况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耐腐蚀性,处于轻度腐蚀状态,腐蚀速率极低;316不锈钢腐蚀速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随CO2分压的增大而减小,随C1-浓度的增加而增大;316不锈钢含有Cr可以在不锈钢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这使得Cr成为不锈钢防腐的关键;由于316不锈钢腐蚀速率远小于碳钢,在腐蚀"重灾区",可以考虑将集输管道更换成316不锈钢.该研究成果为CCUS中CO2管输钢材的选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管输CO2316不锈钢腐蚀特征图谱腐蚀形貌腐蚀产物成分

    低渗压裂气井水锁伤害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刘子雄李啸南魏志鹏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找出压裂气井水锁伤害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压裂井水锁伤害机理研究,明确了水锁伤害的主控因素及其数值模拟表征方法,以S-1井为例,建立了精细的压裂井模型,模拟出水锁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压裂井形成水锁伤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破胶后的压裂液流动能力差以及返排压差过大导致部分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形成了水锁伤害;2)水锁伤害半径主要集中在裂缝面附近3~5 m的区域;3)S-1井固体酸解水锁无效的原因是由于酸液并未突破水锁污染带,受注入液体的影响反而加剧了水锁伤害;4)采用递增压差式注入液氮解水锁,注入192 m3液氮解除了 S-1井水锁伤害,措施后该井无阻流量达到3.2×104 m3,恢复正常生产.应用该方法能准确的评价水锁伤害程度,优化解水锁措施,对压后低产气井的治理有指导意义.

    解水锁水锁伤害数值模拟返排压差启动压力

    油田增产作业过程中油层保护配套技术研究

    刘建刚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搞清油田增产作业过程中应如何有效保护油层,针对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所面临的油藏条件日益复杂的问题,开展了油层伤害分析及油层保护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砂层组之间存在敏感性差异,评价结果为增产作业设计和油层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清水、卤水、未处理油田采出水和常规酸液均会对油层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伤害率一般为30%~80%,伤害机理包括黏土矿物水化膨胀、机械性堵塞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沉淀等.在洗井过程中采用低密度洗井液洗井技术,与清水洗井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增油效果.压井过程中采用低伤害压井液压井技术和"带压"作业工艺,能有效减少压井液对油层的伤害,提高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达到88%以上.该研究成果,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最终采收率、延长油井生产周期以及实现油田开发高效、安全、环保的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油层保护增产作业敏感性评价压井技术注水水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