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封面故事

    70页

    绿化墙体对建筑周边环境及能耗影响研究进展

    赵民岳万年张成刚薛洁...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化墙体作为绿色建筑领域的一种节能技术,近些年来其相关研究不断增加.针对近十年绿化墙体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绿化墙体的相关构成及特征,分析了绿化墙体技术对建筑局部微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夏季和冬季建筑室内外温度的影响、建筑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建筑外部局部风速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周围空气环境质量上的影响.总结了不同气候区域和不同朝向条件下绿化墙体技术对于建筑围护结构传热量的削弱和对空调能耗的节能效果;对绿化墙体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后续研究应重点关注不同气候区域以及绿化墙体作用下的冷热负荷计算方法修正等方向.

    绿化墙体热环境风速空气质量建筑能耗

    基于SFM技术的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

    蔡洪彬殷浩文魏瑛杰郑海超...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背景下,我国城市信息模型(CIM)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打造智慧城市的三维数字底座、从多维度完善数据库的信息采集与模型建设是CIM平台建设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CIM中尚缺失建筑热红外数据,借助摄影测量学的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技术,基于无人机获取的红外图像,研究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为建立CIM建筑三维热红外底层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可以提供全围护结构的温度分布情况,为北方采暖地区研究既有建筑的热损失、南方湿热地区研究城市热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利于从节能减排、热环境优化的视角实现对既有建筑的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

    城市信息模型无人机热红外三维重建三维热红外模型

    国际文摘

    85页

    夏热冬冷地区空间形态对板式住区建筑能耗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徐燊李高梅熊锋陈锦富...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住区建筑群能耗不仅受到建筑单体影响,亦与街区空间形态密切相关.为研究空间形态与建筑能耗之间影响机理与居住区节能低碳设计策略,以武汉市为例,选取多层板式住区、二类高层板式住区与一类高层板式住区各14 个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Rhino与Grasshopper软件平台进行住区三维模型建模与能耗模拟,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方法分析住区空间形态参数与建筑能耗之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住区制冷与采暖分项能耗以及建筑总能耗与住区空间形态密切相关.体形系数与建筑高宽比对建筑群能耗影响显著,且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程度是建筑高宽比的2.32 倍.研究结果可为低能耗住区规划与节能设计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住区空间形态建筑能耗住区节能设计

    上海地区办公建筑形体设计阶段能耗限额研究

    瞿燕宋德萱
    94-10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和地方已出台各类能耗标准和合理用能指南,大部分针对运行阶段的总能耗进行限额,但运行用能限额无法应用到设计阶段.因此,给出设计阶段用能限额指标,是实现用能限额工作从设计到运营闭环的重要内容.公共建筑作为典型的高耗能建筑,具备很高的节能潜力和压力.选取公共建筑中占比最大的办公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综合技术定额法和统计定额法,以大量的能耗模拟数据作为统计分析样本,划定办公建筑形体设计阶段能耗限额指标.建立了高层和超高层办公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回归方程,可应用于形体设计初期阶段建筑能耗的快速判断.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节能政策及指导设计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办公建筑形体设计设计用能能耗限额设计因子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太阳辐射模拟与实测分析

    王陈栋谷一弘林波祝秀娟...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2022 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的竞赛场馆.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场地选址定在了山体南坡.为了规避南坡太阳辐射量高导致场馆用能大的缺陷,该场馆的设计采用了地形气候保护系统,为赛道提供遮阳的同时保护其免受风、雪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实现"南坡变北坡"的设计目标.通过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太阳辐射进行实测,实地考察了赛道遮阳系统的遮阳效果.通过软件模拟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检验了太阳辐射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分析了导致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产生差异性的原因.研究表明,采用基于Grasshopper平台和Ladybug插件的太阳辐射模拟,能够有效反应雪车雪橇赛道的实际日照情况.

    太阳辐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数值模拟现场实测

    北方农村建筑中太阳能+生物质供暖系统性能研究

    杨宾齐耀侯宇田薛道荣...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方农村地区的传统燃煤锅炉供暖模式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且环境污染严重,亟待推行清洁、高效、可持续的农村供暖新模式.太阳能+生物质供暖模式是多种清洁能源协同供暖方式,在太阳能充足、生物质易获得的华北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太阳能+生物质供暖系统用于秦皇岛农村某典型建筑中,并对该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长期实时监测.基于实测数据分析该典型建筑供暖房间的热舒适性、系统供热量和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利用费用年值法对系统经济性评价,采用模糊数学法对该系统与传统燃煤锅炉供暖系统在初投资、运行费用、设备寿命、施工维护难易、安全性和环境效益六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供暖期室温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较舒适的13~16℃;供暖期总供热量约为12 482 MJ,其中太阳能贡献率68.87%,太阳能集热器效率为33.35%;该系统费用年值较低,每年节省煤燃料1193 kg;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表明该系统综合评判因子较高,其中运行费用、设备寿命、安全性和环境效益均优于燃煤锅炉供暖系统,对北方农村建筑供暖,节能改造具有参考意义.

    建筑供暖太阳能生物质能费用年值法模糊数学法

    寒冷地区近零能耗装配式复合墙保温构造设计

    黄艺胡冗冗黄炜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的协同发展对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和墙板连接节点的保温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Prefabricated Composite Wall,PCW)为例,应用二维稳态传热模拟软件THERM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软件ANSYS,对其采用干式连接的4 类关键构造节点进行传热模拟,分析了各节点室内表面最低温度和线传热系数.并以近零能耗为导向,提出了寒冷地区PCW装配式复合墙板的保温构造设计方案.研究表明:当墙板结构层内部填充保温材料为180 mm厚EPS、外保温层为110 mm厚聚氨酯时,预制外墙板的整体厚度相对较小,且同时满足近零能耗建筑外墙传热系数和节点热桥线传热系数的规范限值要求.

    近零能耗建筑PCW装配式复合墙热桥线传热系数保温构造设计

    既有建筑轻量化零能耗改造技术路径研究——以海南省某建筑为例

    鲁小松吕燕捷彭杨柳杜鑫...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积极推动零能耗建筑建设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双碳"目标达成.以夏热冬暖地区海岛气候条件下的某既有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建筑存在部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薄弱、自然通风利用不足、可再生能源未充分应用的技术现状,基于建筑实际运行能耗分析,在建筑连续使用的情况下,系统性地提出了实现既有建筑轻量化零能耗改造的技术路径.改造后,建筑局部冷负荷下降14.72%,建筑本体节能率达到27.2%,建筑综合节能率达到129.07%,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100%,建筑整体运行能耗小于等于零,实现了零能耗的设计目标.

    零能耗建筑轻量化改造夏热冬暖海岛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