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的办公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析

    张仲宸周浩林波荣李嘉麒...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近40%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建筑行业,而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比则达70%以上,如何定量化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在数据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快速提取物理量间内在作用规律是降低建筑碳排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空调系统形式对运行阶段碳排放影响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市40座办公建筑,结果表明,样本运行阶段平均碳排放量为79.9 kgCO2/(m2·a),其中与电力相关的碳排放量占80%;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可将样本按照运行阶段碳排放水平分为三类;通过ID3决策树分析,发现使用直燃机作为冷热源的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更高,而使用集中供热系统的建筑排放量最低.对于不同的冷却系统和不同的空调终端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寒冷气候区的新建办公楼,在输配系统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应从政策角度鼓励采用集中供热系统.

    办公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系统形式

    公共机构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晓姣廖虹云刘馨桑婧萌...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公共机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定我国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等控制目标,分析公共机构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公共机构低碳发展路径是推动公共机构低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718家典型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采用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对不同类型公共机构碳排放强度进行统计核算,分析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公共机构的碳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公共机构低碳发展路径.可以得出,不同类型公共机构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学校、机关和医院的碳排放强度分别在8~30 kgCO2/m2、14~52 kgCO2/m2和27~94 kgCO2/m2.

    公共机构碳排放影响因素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计算方法与实测分析

    唐辉强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空调冷源系统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详细解读了《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出的冷源系统能效系数EER-sys的计算方法,验证了EER-sys限值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通过复杂空调系统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实测分析,阐述其现场实体检测方法、计算及评判,指出EER-sys设计计算和实测时应注意之处,供设计和检测相关方使用时参考.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限值设计计算实测

    严寒C区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暖系统正交优化分析

    赵芝蓉唐汝宁李军军
    16-2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内蒙古地区某一中小型工厂为研究对象,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暖系统进行优化匹配研究.利用模拟软件TRNSYS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以COP值和费用年值作为系统的两个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和极差分析法对供暖系统的集热器面积、热泵功率和蓄热水箱容积3个关键参数进行正交优化匹配分析.结果表明:当以COP作为系统的评价指标时,选择集热器的面积为435 m2,空气源热泵功率为127.5 kW,蓄热水箱容积25.1 m3为最优组合;当以费用年值作为系统的评价指标时,选择集热器面积为335 m2,空气源热泵功率为61.5 kW,蓄热水箱容积21.7 m3为系统的最优组合.

    优化匹配COP费用年值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

    间接蒸发在数据机房的新风节能与过滤特性

    谭浪刘鹏周雪梅
    23-2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阳市某小型数据机房为模型,利用两个恒温恒湿小室模拟数据机房室内外运行参数,测试夏季工况下间接蒸发热回收新风机的新风节能及PM2.5的分布情况,为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机在贵阳市的使用提出建议及展望.结果表明:新风进口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全热回收效率的影响显著,且在高湿度、低风速的条件下最大;由于换热器通道长度的增加导致新风和排风的热交换时间增大,适当增加换热器通道长度有利于全热回收效率的提升;同时风速的增大导致机房内PM2.5浓度增大,在机房设备之间的通道PM2.5浓度较大,且浓度场分层更为明显.贵阳市室外气象参数及空气质量完全能满足新风热回收及机房对PM2.5浓度的要求.

    数据机房新风冷却全热回收效率模拟PM2.5浓度

    冷却塔供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分析

    刘乃玲王淑玲李向东
    28-3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中心"支撑,因此"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日趋严重.对冷却塔供冷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冷却水温度、冷水机组负荷率等)进行了分析.对国内不同气候地区进行调查,得到全年室外气象参数;选取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典型地区,对其冷水系统全年运行能耗、运行时间、运行费用进行了分析比较.

    数据中心湿球温度冷却塔供冷技术全年运行能耗

    基于TRNSYS的冰蓄冷空调系统能耗和经济性分析

    吴昊徐以洋谢若怡张绍志...
    33-3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研究很少基于季度动态负荷数据对建筑空调系统方案进行分析.为设计某运动场馆的空调系统,在盘管型蓄冰装置动态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蓄冰装置的部件模型,进而基于动态负荷数据采用TRNSYS软件开展了常规空调系统、冰蓄冷常温送风空调系统、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等三种系统的全年运行模拟,对比了各系统能耗和运行费用.TRNSYS模拟能更好地反映空调系统运行的建筑用途特点以及蓄冰装置的传热特性,基于模拟得到的投资回收年限与常规方法得到的回收年限相差在15%左右.根据TRNSYS分析,在地区现有峰谷电价政策下,冰蓄冷常规送风空调系统的投资回收年限为29.7年,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的投资回收年限为9.4年.如将峰谷电价差扩大至1.2元/kW·h,则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的投资回收年限能缩短为3.8年.

    冰蓄冷空调TRNSYS能耗经济性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算法的DHC系统负荷时序预测方法

    焦良珍陈海生高革李冠男...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负荷预测的精准度是实现系统设计合理和运行节能的关键因素.以某区域能源站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分类与回归树(CART)和随机森林(RF)三种数据挖掘算法,分别建立了系统负荷时序预测模型,并对比了三种模型在不同时序变量影响下的负荷预测结果以及预测效率.结果表明:在不同时序变量影响组合下,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在仅考虑预测精度的情况下,负荷的时序变量组合维度越复杂,预测结果精度越高,而预测效率越低;在同时考虑预测精度和预测效率的情况下,当时序变量采用室外干球温度、室外相对湿度、负荷(t-1)和负荷(t-2)的组合2时,随机森林模型的综合性能最好.

    数据挖掘时序分析区域供冷供热负荷预测预测效率

    建筑多能源系统优化评价方法研究

    冯晓梅张瑞雪李骥乔镖...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多能源系统一般采用单目标优化对其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能源系统的优劣,尤其是蓄能、冷热电联供等系统的技术优势无法得到合理评价.以三联供+地源热泵+蓄能+燃气锅炉(冷水机组)多能源系统为例,选择合适的建筑多能源综合系统单项评价指标,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思想的层次分析法,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维度开展多能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全面考虑了系统成本、经济运行、环境等影响因素,并对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直接打分法计算的权重进行了对比,误差分别为1.98%、1.25%、6.67%.同时,根据不同的投资、运营主体对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不同的权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际项目的评价.

    多能源系统单目标优化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指标

    装配式自保温双墙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张奕韦佳徐乐
    51-5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保温双墙复合系统是装配式建筑外墙设计中一种新的技术构造方法,采用以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为基材的双层组合安装形成复合系统,在设计逻辑上采用"外包内嵌"的围护形式,在安装方法上采用干式作业、轻量简便的工法,达到技术可靠、提质增效的目的,通过对其组成材料与构造的系统性能分析,满足建筑外墙保温、防水、防火性能等技术标准要求,以及采用系统构成的理论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系统双墙在设计中的形式可变性,以适应各类建筑造型一体化设计的要求,通过南京地区的多项工程实际应用,较好地实现了技术要求与设计效果,该复合系统的技术方法为装配式建筑外墙设计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装配式建筑自保温双墙复合系统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