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宿舍室内新型空调气流组织及舒适度评价

    赵福云成瑾刘宝徐颖...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典型高校四人宿舍为研究对象,改变宿舍内传统的空调送、回风形式,并考虑热源和人体呼吸产生的CO气体,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五种工况下送、回风口相对位置和送风速度对人体 2热舒适性、室内CO2浓度分布及通风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工况1置换通风在污染物去除和能量利用方面非常有效,但在送风速度较小时,会感到局部不舒适,若采用该种工况,应避免使用较小的送风速度;当室内送、回风口相对高差小于工况1时(工况2~工况5),增大送风速度不会减小室内CO 质量分数,但可以使得送入人员区气流得到充分利用.随着高校宿舍内各种新型空调形 2式的应用以及校园资源配置逐渐完善,绿色节能的空调系统和末端送、回风口优化布置在宿舍内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理论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宿舍内空调送风形式的比选提出理论依据.

    宿舍热源CO2浓度热舒适性通风效果

    一种气流分布量化描述方法

    佘昭潘毅群黄治钟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空调系统设计与建筑节能的设计过程中,气流分布形态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着人体热舒适,更体现出能量利用的合理性.然而空气分布末端形式及送风过程中的空气特性却较少得到关注,造成能源浪费与人员舒适度的不满足.准确描述不同送回风形式下的气流分布,对于设计过程中送风末端的选择与评价,对于建筑节能大背景下人员舒适度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办公室作为现代人群主要的室内环境,其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工作效率,也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以某200 m2的开敞办公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Dymola平台分别进行冬、夏季风机盘管的建模,以其结果作为CFD模拟的温度边界条件,将二者进行耦合.对得到的若干房间内测点的温度变化图像采用PSO算法进行识别,并对识别出的传递函数参数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并提出一种对气流分布的量化描述方法.

    气流分布形式CFD粒子群算法模型耦合Modelica

    地埋管地源热泵复合水蓄能系统方案设计及经济性分析

    褚赛魏俊辉刘启明樊宏图...
    58-6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地埋管地源热泵复合水蓄能系统的应用设计,通过100%设计负荷日逐时负荷计算分析提出了地埋管地源热泵复合水蓄能系统设计思路及运行策略,并对比了无蓄能的常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较无蓄能的常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节省约15%,年运行费用节省约38%,设备装机容量降低30%~35%,钻孔数量降低34%,地埋换热孔布置面积节省8 500 m2,经济效益显著.该研究指出了蓄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并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地埋管地源热泵水蓄能运行策略经济性分析

    地源、空气源热泵联合空调系统运行策略优化

    庄浩李新锐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目标建筑室外工况和负荷工况处于长期变化的基础上,从云平台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构建入手,给出了基于云平台技术的能效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能效管理模型的优化提出双源热泵系统最佳运行方案.与常规出水温度设定运行方案对比发现,在夏季31 ℃工况下,优化前后空调系统运行冷源能效比之差的平均值约为0.42,可平均节约能耗10.2%;在冬季5 ℃工况下,优化前后空调系统运行热源能效比之差的平均值约为0.33,可平均节约能耗7.1%.

    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运行优化能效管理节能

    直接接触冷板式液冷冷却数据中心的热回收探讨

    肖新文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述了应用于数据中心的二次侧集中循环直接接触冷板式液冷系统,分析了数据中心不同的热回收技术,介绍了区域供热热回收技术的实现途径.为回收位于上海的某液冷冷却数据中心的余热作为区域供热热源的案例建立了方案模型,并对该数据中心的热回收进行效益分析,通过计算发现:该热回收系统在每个采暖季可节省约3 657 tce,热回收耗电效率是全部采用常规风冷散热热回收方案的2.78倍.直接接触冷板式液冷系统既降低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又具有良好的热回收效益,积极推广这项技术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数据中心直接接触液冷热回收区域供热热回收冷水机组热回收耗电效率节能

    冷却塔免费供冷在不同地区商业建筑内区适用及经济性分析

    王硕
    74-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的分类及原理.以间接供冷为例,分析了风机盘管、板式换热器、冷却塔选型要点.以大型商业建筑内区中服务于零售与餐饮两种业态的冷却塔免费供冷为例,分析了新风系统及冷却塔供冷所需承担的室内负荷比例;讨论了在我国不同气候环境下、不同地区冬季,使用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时所需的室外湿球温度、供冷切换温度、换热温差、供冷时长及规律.以某项目为例,计算分析主机供冷与冷却塔免费供冷在不同地区的运行费用及投资回收期,为不同气候环境下冷却塔免费供冷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

    冷却塔免费供冷换热器冷却塔切换温度适用性经济性回收期

    不同窗型对建筑外窗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

    潘玉勤孙旭灿付梦菲常建国...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的窗型设计其外窗构造不同,外窗的传热系数差异较大.通过对典型窗型的设计和理论计算,结合实验室实测数据,分析玻璃传热系数、型材传热系数、线传热系数对外窗保温性能的贡献率,提出窗型设计要点,合理降低外窗传热系数,满足不同气候区对外窗保温性能的需求.

    传热系数保温性能玻窗比线传热系数

    屋顶温室蔬菜生产与光伏发电复合生产潜力研究——以天津城区为例

    穆大伟张玉坤
    83-9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建立屋顶日光温室和屋顶现代温室典型模型,对天津中心城区建筑屋顶温室"蔬菜-光伏复合式生产潜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城区可建3.62万亩屋顶温室,通过实施蔬菜-光伏复合式生产,可生产蔬菜346.95 ×106 kg/a,可生产电力1 170.07 × 106 kW·h/a,能够实现天津城区常住居民蔬菜自给率61.13%,生活电力自给率37.52%,增加屋顶温室管理就业人员3.62万人.

    屋顶温室生产性城市都市农业

    基于VirVil-HTB2建筑能耗模拟的生态社区空间优化研究

    杜孟鸽袁大昌
    91-96,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社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对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社会对生态社区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层面,并未涉及空间设计要素的定量研究.通过应用VirVil-HTB2软件,构建单体模型和群体模型,通过改变空间设计要素的参数来模拟不同空间状态的社区建筑能耗.实验最终从单体建筑类型、空间指标以及空间排布等方面获得生态社区理想模型的空间参数,并应用于天津市生态社区空间设计优化中,以期为生态社区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对生态社区的定量化评价.

    生态社区空间设计要素VirVil-HTB2软件能耗模拟

    中国公共建筑的建筑典型模型建立

    陈智博沙华晶许鹏奚培峰...
    97-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典型模型是对实际建筑的简化模型,但是能反映同一类建筑的普遍特性,它是作为比较各类技术节能效果的基础模型.美国的商业建筑典型模型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发展,但是中国鲜有此方面的研究.根据中国相关建筑规范和能耗调查文献搜集建筑概况和能源使用情况,对中国三类公共建筑(办公楼、商场、酒店)建立了典型模型并进行了校准,使其满足典型性要求,为实施建筑能耗模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典型模型意义建立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