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研究进展及应用

    满学鹏顾炜莉严万泽肖于宗...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利用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缓,太阳能作为一种理想能源,可利用性极强.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是一种将分散性、不稳定性强的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装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式对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了广泛研究.将主要介绍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主要构成部件及其工作原理;基于对集热器部分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性能优化途径;阐述了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低温热利用情况.针对集热器结构及建筑一体化等对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后续发展提出展望.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性能应用

    基于FAHP的绿色校园建设运营维护体系研究

    刁建新薛雅丽于洋
    76-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FAHP等方法对绿色校园运营维护阶段进行研究,参考《绿色校园评价指标》,确定了绿色校园建设运营维护阶段评价指标,分为 4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通过Delphi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检验成对比较矩阵一致性,建立运营维护阶段的评价因素集、评语集和模糊综合评价矩阵,选用5/5~9/1 标度法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发现,技术、制度和管理因素指标评价较低,技术高效性、技术实时性、管理持续性、管理全面性和管理有效性等方面存在建设问题,提出了绿色校园运营维护建设具体解决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绿色校园建设运营维护体系,为提高我国绿色校园运营维护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绿色校园建设运营维护模糊层次分析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关键需求分析

    李冰清刘晗田翰刘屾...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各大城市目前普遍存在建筑能耗管理水平低、建筑能耗过高等问题,而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是实施能耗和碳减排双控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建筑节能多部门协同操作的数字化平台,其需求分析对平台开发建设及后期的运营维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演绎,对部分专家和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总结得出能耗监测平台的4 类38 个需求条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38 个需求条目进行分析排序,选择排序靠前的4 个需求:采集层需要有较好的兼容性,管理层需要有较好的安全性,应用层应当包含用能运行监管和管理决策支撑两功能,作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关键需求,并提出了应对的方法及建议.

    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层次分析法需求分析

    基于数据融合的智能化小区建筑电气谐波检测

    尹峰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对智能化小区建筑供电的质量,并获得理想的谐波检测结果,提出基于数据融合的智能化小区建筑电气谐波检测方法研究.利用多传感器采集建筑电气观测信号,将观测信号与噪声信号混合建立融合矩阵,输出融合的多传感器信号;利用Fast-ICA算法获取多传感器信号的分离矩阵,输入谐波检测源信号,得到分离的谐波检测源信号.最后利用滑窗迭代DFT算法实现建筑电气谐波的有效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多传感器所采集混合信号进行有效分离,获取精准的谐波电流输出结果.研究区域的谐波电流含有率较高,总谐波畸变率高达38.64%,表明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对建筑电气谐波进行准确检测.

    数据融合智能化建筑电气谐波检测混合矩阵信号分离

    医院配电与能耗监管系统建设实践

    周宗仁代勇杜栩汪剑...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医院配电与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升级传统配电系统,使医院可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顺应节约型社会及智慧医院的发展趋势.利用新型数字化设备对传统配电系统加以改造,形成包含末端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可视化显示、关键数据分析及故障告警推送的智能管理系统.监管平台的应用实现了配电系统状态与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能耗的多维度管理,有效降低了配电系统的监管难度,提高了配电运行响应的效率,能耗统计与分析更加便利.建设基于数字化设备及信息技术的配电与能耗监管平台对于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推进医院智能化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配电能耗监测管理数字化设备

    寒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零能耗改造技术路线

    王立郑立红刘超郑娜...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有建筑零能耗改造是达到"双碳"目标的关键,以寒冷地区某办公建筑为例,总结改造技术方案和实施经验,总体技术路线为被动设计优先、主动设计优化、可再生能源补充、智慧能源管控.通过能耗校准评估节能量后,从围护结构性能、智能化系统、太阳能光伏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同时也创新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投资模式和运维方式,既提高了各设备使用寿命,也将节能最大化,还为使用单位节约投资成本降低风险,最终实现了零能耗目标.项目本体节能量为3.7 万 kW·h/a,相对节能率为 15.50%,同时考虑可再生能源补充,总体改造成本为1499.73 元/m2,每年可减少281 吨二氧化碳排放,经济效益较高,环境效益显著.

    零能耗改造节能评估经济效益

    内蒙古自治区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及优化措施

    李敏王淼刘建华杨涤非...
    105-10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内蒙古自治区党政办公区为研究对象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采用红外热成像法、热流计法及鼓风门法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检测,通过对比检测数据与相关标准指标,得到既有建筑检测指标的差异性.从节能性与经济性视角,选取了外窗密封、外墙保温、更换外窗3 种重点改造措施,基于DeST模拟,进行改造措施前、后节能效果对比分析,得到增加60 mm厚保温材料可节约能耗达12%.进一步对外墙保温改造后的措施进行现场检测分析,得到外墙传热系数由1.5 W/(m2·K)降至0.7 W/(m2·K)时,室内温度48 h内稳定在24℃以上,同时围护结构红外热成像表面温度均匀,受潮及温度缺陷现象缓解,说明建筑改造效果良好.为后续建筑节能设计与改造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既有建筑性能检测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湿热地区夏季户外遮阳对人体生理温度与热舒适的影响

    马金辉唐鸣放任晶方巾中...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湿热地区城市热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户外遮阳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措施,为探析夏季户外遮阳空间下人体生理量的变化与热舒适特点,选取无遮阳、植物与高架桥遮阳三类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热环境参数与人体生理温度进行监测,并对人体热感觉和热舒适展开同步问卷调研.结果表明:从室内转向室外,人体生理温度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无遮阳环境各生理温度增长速率均明显高于遮阳环境;第二阶段人体逐渐适应室外环境达相对稳态后,生理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期间无遮阳环境平均皮肤温度均值为34.42℃,分别高出植物与高架桥遮阳环境1.31℃与1.49℃;热舒适投票均值为1.24,分别高出植物与高架桥遮阳环境1.09 和0.91 个单位.此外,无遮阳环境下人体主观投票随停留时长变化明显,1 h 内 TSV 与 TCV 均增大了约0.5 个单位,而有遮阳环境的投票值则表现相对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热适应模型、改良室外热舒适实验及理解城市微气候舒适感受机理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

    户外遮阳室外热环境人体热反应动态热感觉动态热舒适

    闽南地区农村民居"回南天"室内热环境测试及优化

    吴钟奇夏博洪霄伟王建飞...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南沿海地区在春冬交替会出现"回南天"这一特殊的高湿气候特征,导致室内较长时间处于高湿的环境.为了了解闽南地区农村民居"回南天"时室内热湿环境情况,选取典型现代砖混民居与传统石构民居进行调研,并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分析与对比.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发现闽南地区"回南天"时期,相比砖混民居,石构民居室内温湿度波动幅度较小,且室内相对湿度较低,可维持相对稳定的室内热湿环境,具有更高的气候适宜性.对于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进行评价时,使用室内相对湿度对"回南天"室内热湿环境进行评价较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更为合适.最后通过室内环境模拟软件模拟砖混民居开窗时间段对室内相对湿度的影响,发现在下午开启窗户,室内湿环境较其他时间段更优.

    闽南地区农村民居"回南天"室内热湿环境

    基于环境性能优化的集约型大学校园建筑布局参数化设计

    许可王扬
    125-13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环境性能优化的角度,以我国广东省某集约型大学校园为案例,以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全年平均热辐射、天空开阔度(SVF)为评价指标,优化建筑布局关系.为了实现多项环境优化目标,研究采用了遗传算法,具体使用了Grasshopper for Rhino 工具和其联动的环境分析插件Ladybug、Honeybee以及形态寻优插件Wallacei.经过自动寻优,设计师可以直观看到基于帕累托算法的相对最优解,并在最优结果之间做出决策.优化结果使校园庭院的热舒适性得到改善.试图通过优化公共空间微气候环境,提高其使用效率,减少建筑设备的使用,继而减少运行产生的碳排放.研究方法和思路有助于建筑师建立高效的设计逻辑框架,对碳中和目标下生态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有所裨益.

    参数化设计环境性能微气候建筑布局优化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