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风冷式PV/T空调系统夜间制冷性能实验研究

    杨华徐建伟李晗冯关源...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风冷式PV/T(光伏/光热)空调系统,并测试了系统在夏季夜间的制冷性能,研究了室内外空气温度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系统冷凝器由风冷式冷凝器和PV/T冷凝器串联组成,可以与周围空气进行对流换热,以及与低温天空进行长波辐射换热,在强化制冷效果的同时节约了冷凝器占地面积,为PV/T空调系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PV/T冷凝器能有效提高系统过冷度,PV/T冷凝器的冷却效果与冷凝温度呈正相关.风冷式PV/T空调系统制冷性能优于风冷式空调,其COP(性能系数)比风冷式空调高 8.6%.当室外空气温度由23℃升高到27℃时,系统COP由3.9 降低到3.1.当室内空气温度由20℃升高到24℃时,系统COP由3.1 升高到3.5.

    制冷性能过冷度风冷式冷凝器PV/T冷凝器性能系数

    某地源热泵能源站能效提升改造实践

    吕振波田彦法李利李达...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的餐旅综合楼采用地源热泵作为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自2016 年9 月投入运行至今,该能源站能较好地满足供冷和供暖需求,但由于使用不当和维护不善,实际能效较低.对该能源站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检测,并对能耗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诊断,结合建筑功能改变造成的空调负荷变化提出了能效提升的整改方案.2022 年3 月,完成节能提升改造,增设了能耗监控装置.改造后经初期调适,优化控制策略,有效提升了冷热源系统的运行能效,通过监控数据比对,初步测算节能率可达 50%左右.本地源热泵系统能效的提升改造,可为类似项目的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地源热泵能源站能效提升改造监控装置

    严寒地区某室内水乐园暖通空调设计探讨

    顾鹏李立健曲志光李永森...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室内水乐园建筑功能特殊,室内热湿环境较其他民用建筑的热湿环境复杂.以严寒地区某室内水乐园为例,详细计算室内游乐区的热湿负荷,结合项目所在地严寒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通风除湿的可能性.并进一步通过经济、技术对比,确定通风风机、除湿热泵及热回收机组的组合除湿方案,保证空调方案的经济、可靠.同时,参照室外气象参数,划分 3 个空调运行区间,制定合理的空调通风运行策略,使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更加经济、节能.选用合理的空调气流组织形式,优化空调风口布置,并根据选用的暖通空调形式进行防冻、防结露设计,保证空调系统及消防系统在严寒时的运行安全.

    室内水乐园严寒地区暖通空调除湿防冻防结露设计

    带热水供应的空调冷凝热回收系统研究现状

    陈凤玺刘俊红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收空调系统冷凝热制备热水是一项解决冷热双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建筑节能技术.按照系统结构将常见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分成6 种,分别介绍其原理、性能及适用范围,并对比分析各系统在热水温度、温升对空调系统性能影响、热回收量、初始投资、热水水质、设备控制、气候适应性、负荷特性适应性八方面的差异.介绍了热回收系统中常见的水蓄热、相变蓄热方式及研究方向;总结归纳了国内外近五年冷凝热回收制备热水的研究和应用趋势.热回收系统性能逐渐成熟,工程应用增长已是大势所趋,其中串联型、并联型和双级热回收系统性能好,是当前研究热点,目前被广泛应用.相变蓄热成为研究热点,推进其实际的工程应用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冷凝热回收空调热水建筑节能相变蓄热

    阵风作用下传统蒙古包外轮廓气动机理分析

    孟春荣刘敏张靖怡许国强...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气旋的影响,我国内蒙古地区长年处在刮风的严苛环境下,这使得传统蒙古包建筑的风载作用受到重视,亦凸显蒙古包外轮廓设计及其群居排列方式的重要性.利用XFlow®构建蒙古包的气动模型,研究在阵风作用下,不同顶部的蒙古包气动荷载及脱落涡机理.研究了蒙古包在并行排列下的流场气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阵风作用下,具有高顶部烟筒设计的蒙古包拥有低的前向阻力荷载及高的垂向荷载,有助于结构的自稳定性;另外,高顶部烟筒设计,使得流场在建筑后缘提早分离,不会卷起大范围的脱落涡,进而防止蒙古包并行排列下受到建筑与脱落涡之间的气动干扰.

    传统蒙古包气动荷载脱落涡气动干扰

    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运营及能源再利用机制研究

    徐小蓉吴哲豪徐超汤旭...
    102-10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2022 年冬季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后冬奥"时代将面临世界性难题即场馆赛后利用的问题.通过调研前三届冬奥会,发现温哥华冬奥通过场馆改造进行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索契冬奥因前期过度投入,场馆建设成本回收困难;平昌冬奥冰上场馆地理位置偏僻,场馆赛后的使用率较低、运营赤字严重."双碳"背景下,北京冬奥在能源再利用和场馆赛后运营方面,采取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引水造雪系统水资源再利用、场馆社区服务化转型、"PPP合资运营模式"等创新举措.以前三届冬奥为鉴,北京冬奥应坚持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发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平衡冬奥赛后利益关系,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后冬奥"模式.

    冬奥会能源再利用可持续发展场馆运营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成本优化设计

    孙心威石铁矛夏晓东潘波...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低能耗建筑以其舒适性和节能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然而高额的附加成本却是影响其发展的瓶颈.为了探索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的成本优化设计方案,以严寒地区某超低能耗建筑为例,利用DesignBuilder进行建模分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能效指标为约束研究不同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及AWWR对建筑围护结构增量成本的影响,得到围护结构成本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外窗及AWWR对围护结构增量成本影响较大,且在外墙传热系数为0.12 W/(m2·K)、外窗传热系数为1.8 W/(m2·K)、AWWR为0.3 时,围护结构增量成本最低.研究成果可为实现严寒地区低成本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提供设计参考.

    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增量成本正交试验成本优化

    西藏林芝市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技术优化及经济性研究——以林芝市某自建房为例

    何林秀刘向峰
    114-118,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属于寒冷气候区,同时具有高原气候特点,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夏季无需供冷、冬季太阳能资源丰富,其特殊的高原气候条件,为当地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结合林芝地区气候、资源和现有建设条件,以林芝中心城区一栋典型自建房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准模型,利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进行全建筑能耗模拟,并对外墙围护结构、窗玻璃构造、集热蓄热墙和附加阳光间等可能采用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进行优化及分析.此外还分析了在林芝当地采用这些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提出相应技术的优选方案.为林芝市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研发和当地节能工作提供借鉴.

    林芝市寒冷高原地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经济性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在小城镇建设中推广的障碍和对策

    孙群伦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所具备的特点,分析得出其在小城镇建设推广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新技术普及率低,居民接受度不高;一次性资金投入大,短期内见效低;行业整体布局不均衡,上下游产业链缺乏协同;建造技术不断革新,相关技术人才缺乏.提出通过结合"和美中国建设"的宣传,提高居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降低住宅建造成本;完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强校企合作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员工工作胜任能力的解决途径和对策.希望未来小城镇建设能够充分结合本地区建设特色,充分将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与本地区建设的特点结合,将小城镇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新型建筑工业化小城镇建设障碍和对策

    基于SEM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碳减排的影响因素研究

    丁晓欣徐熙震王群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探究其碳排放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会对装配式建筑碳排放产生直接显著影响.为了减少装配式建筑的碳排放,以预制构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政策、市场、技术、设计四大潜变量及其外显指标假设模型,通过问卷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并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的原理建立了SEM模型,揭示了预制构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市场、技术、设计因素对预制构件碳排放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其重要性排序为:市场因素>技术因素>设计因素>政策因素,该研究结果为减少预制构件碳排放提供了参考.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碳减排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