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发光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发光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发光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申德振

月刊

1000-7032

fgxbt@126.com

0431-86176862,84613407

130033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发光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uminesc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我国发光学领域中在科研、技术和生产中的学术成就,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高该领域内从事科研、教学、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n4+掺杂氟化物红色发光粒子的表面钝化和白色发光二极管应用

    杨晨叶梦琳周文理
    299-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Mn4+掺杂的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耐湿性差,严重影响了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s)的光色稳定性.本工作基于绿矾溶液的还原性,将K2SiF6:Mn4+颗粒表面的Mn4+还原成可溶的低价态Mn2+,实现了氟化物粒子的表面钝化及高耐湿性.在水浸360 h后,表面钝化的K2SiF6:Mn4+粒子的发光强度仍保持初始强度的95%,而未处理的K2SiF6:Mn4+颗粒发光强度迅速降为初始值的46%.此外,采用绿矾溶液对表面已水解的氟化物荧光粉进行简单的浸泡,可使其完全恢复原来的发光强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谱、元素能谱等表征结果显示,经绿矾溶液处理的K2SiF6:Mn4+粒子表面的Mn4+浓度显著减小,证实了惰性壳层K2SiF6的形成,揭示了氟化物粒子耐湿性显著提升的原因.此外,经高温(85℃)高湿(85%)的条件老化1000 h后,WLEDs器件中表面钝化的K2SiF6:Mn4+粒子仍保持着100%的红色发光强度,明显高于未钝化的氟化物的59%,进一步证实了绿矾溶液钝化的K2SiF6:Mn4+红色荧光粉具有非常优异的环境稳定性.

    Mn4+掺杂红色荧光粉耐湿性绿矾溶液表面钝化

    基于BaMgSiO4氧空位缺陷发光的可视化荧光温度传感材料

    唐巍梁晨梁平宁婉婷...
    308-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度是表征物理化学性质的最基本参数之一,精确的温度测量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基于稀土离子热耦合能级对(TCLs)能量传递的荧光温度传感器因TCLs之间能量差的限制存在测温灵敏度低及信号区分困难等问题.为寻求更优的解决方案,本研究探索了氧空位缺陷发光在荧光温度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MgSiO4陶瓷,由于在高温烧结过程中有少量Ba2+和Mg2+蒸发,陶瓷中会产生氧空位以保持材料电中性.这些氧空位所形成的缺陷能级在332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372,400,527 nm三种波长的发射光.这三种发射光强度对温度有着不同的敏感性,使得其能够良好应用于荧光温度传感领域.其中,I372和I527组成的温度传感系统相对测温灵敏度在298 K时为2.90%·K-1,高于传统TCLs荧光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灵敏度,突破了TCLs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天花板.另外,由于372 nm和527 nm波长相差较大,使得BaMgSiO4陶瓷有着室温下绿光发射到458 K高温下蓝光发射的显著变化,实现了温度监控可视化.因此,BaMgSiO4陶瓷因其独特的氧空位缺陷发光特性,为开发荧光温度传感器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和可视化的新选择,为荧光温度探测技术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氧空位缺陷发光荧光温度传感材料能量传递可视化

    光电器件中的负光电导效应及应用

    刘凯张晴怡廖延安刘威...
    317-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对微电子器件中光电材料的选择、新功能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光电器件大多利用半导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率增加的正光电导性效应进行功能化设计.近年来,研究发现还存在另一种反常的光电导效应——负光电导(Negative photoconductivity,NPC),即在光照条件下电导率降低,由于其在光电探测、逻辑器件、神经形态器件、低功耗非易失性存储器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NPC的产生机制一般包括载流子的俘获效应、表面分子的吸附-解吸、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激元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辐射热效应等.本文详细讨论了不同光电器件中NPC产生的物理机制,分析了材料选择、器件结构设计、能带结构变化对不同异质结器件中NPC效应的影响,概括了光电器件中负光电导效应的实际应用,这为光电器件的性能优化和新型光电器件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未来异质结光电信息器件实现尺寸更小、光导增益更高、速率更快、功耗更低奠定了科学基础.

    负光电导应用光电器件

    中红外掺铒氟化物光纤连续激光器及其数值分析

    杨雪莹刘永岩田颖蔡恩林...
    334-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产生3µm中红外激光的Er3+能量转换过程与能级体系,建立了掺铒氟化物光纤激光器的速率方程和传输方程,系统地研究了泵浦结构和光纤长度对输出功率、斜率效率以及腔内泵浦和激光功率分布的影响,为后续的实验提供理论依据.仿真确定了小泵浦功率的光纤激光器理想的光纤长度为4~8 m,最终实验选择4.7 m光纤完成了中红外掺铒氟化物光纤激光器连续激光输出光路的搭建,在泵浦功率为5 W、中心波长为2.797µm处实现了最大功率1.038 W、斜率效率20.4%的连续激光输出.

    中红外氟化物光纤激光器速率方程连续激光

    掺银硫系玻璃光电探测器响应波长特性研究

    吕松竹赵建行周姚曹英浩...
    343-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硫系玻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在非线性光学等方面研究广泛,但基于硫系玻璃光电探测器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利用真空共热蒸发技术制备了不同掺银比例的硫系玻璃薄膜作为半导体膜层结构,并设计构建了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的自供电光电探测器,探究了该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光谱范围.结果表明,该探测器对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域的光均有响应.针对掺银硫系玻璃光电探测器在635 nm波长激光下,研究了探测器响应电压与激发功率之间的关系.当激光功率小于10 mW时,探测器响应电压与激发功率线性相关;当激光功率大于10 mW时,探测器响应电压逐渐饱和.探测器的上升和衰减时间分别为3.932 s和1.522 s.本研究为硫系玻璃材料在自供电光电探测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证明.

    硫系玻璃光电探测器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一种具有识别Hg2+和ClO-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应用

    廖元淏王帅陈婉慧冯华杰...
    35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合成了一种含双酯基的1,2,3-三氮唑化合物,与罗丹明B酰肼结合生成了具有"开-关"性质的荧光探针(简称L2),应用光谱学表征了L2的物理化学参数.L2分别在DMF/Tris-HCl(1:1,v/v,pH=6.0,20µmol/L)和MeOH(20µmol/L)溶液中对Hg2+和ClO-显示出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分别测定了L2对19种金属离子和14种阴离子的光学性能.实验表明,Hg2+和ClO-的存在使得L2在585 nm和576 nm均有一个新的发射峰出现;同时伴随着荧光强度明显的增强,溶液体系发生了裸眼能识别的显色变化,表明Hg2+可以将罗丹明分子的酰肼闭环结构转换为开环结构,并以1:2的比例方式生成了一种新配合物,这也被质谱、工作曲线、核磁滴定和TD-DFT计算的结果所证实;L2对Hg2+和ClO-的检测限分别为7.45 nmol/L和0.67µmol/L.此外,生物活性测定显示L2对HeLa细胞有非常低的毒性,并且可用于HeLa细胞中Hg2+和ClO-的细胞成像,表明L2在体内可进行微测定Hg2+和ClO-的巨大潜力.

    1,2,3-三氮唑罗丹明BHg2+ClO-细胞成像

    聚集诱导发光铂(Ⅱ)配合物对硝基芳烃的高效发光检测

    操青松曾欣王晓理刘佳铭...
    364-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了一例三苯胺基团修饰的铂(Ⅱ)配合物PtppyTPA,并详细地表征了其结构及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三苯胺基团可有效激活PtppyTPA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使其在含水量为50%的乙腈中呈现显著的发光增强.以AIE活性的PtppyTPA为发光探针实现了对4种硝基芳烃包括硝苯地平(Nifedipine,NFD)、5-氯-2-硝基三氟甲苯(5-chloro-2-nitrotrifluorotoluene,ClNTFT)、4-溴-1-氟-2-硝基苯(4-bromo-1-fluoro-2-nitroben-zene,BrFNBz)及3-硝基三氟甲苯(3-nitrotrifluorotoluene,NTFT)的发光检测,利用Stern-Volmer方程拟合检测数据并计算了检测效率及检测限.PtppyTPA对上述硝基芳烃的检测效率分别为11.12,0.27,0.25,0.21 L/mmol;检测限分别为7.1,291.0,314.3,374.2µmol/L.PtppyTPA对NFD具有最高的检测效率和最低的检测限.前线轨道能级及光谱交叠实验表明,PtppyTPA对NFD、ClNTFT、BrFNBz及NTFT的检测机理为电子转移.

    铂(Ⅱ)配合物聚集诱导发光,硝苯地平发光猝灭密度泛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