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柔性纳米复合材料压阻式应变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胡海龙马亚伦张帆岳建岭...
    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柔性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传感性能、良好的延展性,在压阻式应变传感器方面,受到研究者们不断的关注,主要应用于智能可穿戴,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本文主要从结构设计、制备方法、应用前景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复合材料压阻式应变传感器在材料选取及结构设计下传感器性能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压阻式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和传感机制,其次围绕材料优化选取-工艺选择与结构设计-性能与具体应用的主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性能分析.由于复合材料传感器的微观导电网络结构与介观层状结构协同主导着传感性能的演变,采用有限元模拟理论与人工智能算法,对传感器的导电网络结构(形成、搭接、演化)、多尺度层状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传感性能的调控与机制分析.最后本文探讨了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的多功能化、信号鉴别与分离、高稳定性与低迟滞性等依然亟需突破与提升的问题,并同时总结了目前复合材料压阻式应变传感器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柔性应变传感器纳米复合材料人工智能有限元分析多功能化

    超疏水材料在防/除冰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君矫维成王寅春殷宇昕...
    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冰结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大量结冰积冰会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推迟火箭发射任务、引起电力网络故障、造成交通运输障碍,甚至引发重大的经济问题和人身安全问题.传统的防/除冰技术耗能大、效率低、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超疏水技术利用材料的本征属性,延缓结冰,显著降低冰与基底表面的黏附力,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防/除冰技术.本文首先对固体表面润湿现象及结冰机制进行了介绍,指出超疏水防/除冰材料面临着低温高湿环境下憎水性丧失,耐久性较差,面向工程的大面积制备方法制约等问题.随后,对低温高湿环境用超疏水防/除冰材料、耐久性、制备方法、多功能复合超疏水防/除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对超疏水防/除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超疏水防/除冰材料的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

    超疏水防/除冰电热光热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钟伟婷王智鑫王堃彭霄鹏...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不仅具有发光基团特有的光物理或光化学性能,还具备纳米纤维素的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环境友好等特性,拓展了功能化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根据制备方法,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可分为三类:纳米纤维素/碳量子点复合发光材料、纤维素发光碳量子点和纳米纤维素/荧光染料复合发光材料.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及结构特点,可制成膜、纸、水凝胶、气凝胶等,在离子检测、生物成像、光电应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概述了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应用,对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纤维素纳米纤维素发光材料碳量子点荧光染料

    碳点基白光荧光薄膜的研究进展

    陈童刘兴华郑静霞杨永珍...
    4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点(Carbon dots,CDs)具有制备简单、来源广泛、毒性低和光学性能优异等特性,可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固态照明器件中.基于CDs荧光薄膜的制备及实现其白光发射的方式不同,使其白光荧光薄膜的性能各异.首先,介绍了CDs的光致发光机制;其次,根据CDs荧光薄膜的形成方式归纳为CDs/聚合物荧光薄膜和CDs自组装荧光薄膜两类,并介绍其制备方法;然后,根据荧光薄膜中所含荧光材料的种类,将实现荧光薄膜白光发射的方式概括为两种:混合多色荧光材料和使用单一白光CDs;最后,提出白光CDs及其荧光薄膜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进一步的发展.

    碳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荧光薄膜白光方法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现状

    胡侨乐端玉芳刘志郑贤宏...
    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异性能的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s)在各领域的快速应用发展给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回收带来了挑战,尤其是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为有效回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促进复合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废弃CFRPs回收再利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各回收工艺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及可降解树脂实现回收CFRPs的新策略.最后对CFRPs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聚合物废弃复合材料回收技术

    形状记忆聚合物纤维及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文兵魏婉婷李金嵘刘均澔...
    7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状记忆聚合物纤维及增强复合材料是从形状记忆聚合物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它除了具有质量轻便、价格低廉、变形能力优异、模量变化可逆、驱动方式多样、设计结构简单等优点,还具备弹性模量较高、回复应力较大等特点,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不足.首先概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纤维及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驱动方法,并总结了制备形状记忆聚合物纤维的纺丝方法,其次分析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纤维及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多个领域的潜在应用,最后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形状记忆聚合物纤维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驱动方法纺丝方法潜在应用

    锂离子电池富镍正极材料基础科学问题:表面残锂及其去除

    王鑫陈欣任莉王硕...
    9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状富Ni正极材料具有高可逆容量、低自放电性能和低成本优势,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Li+电池正极材料.然而,材料结构不稳定、容量衰退和安全性差等问题,阻碍了富Ni正极材料的实际应用.当Ni含量大于80%时,富镍正极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和CO2反应,在材料表面生成Li2CO3、LiHCO3、 LiOH等残Li化合物.残Li存在不仅导致材料不稳定和电化学性能衰退,还造成电池安全问题.本文首先综述了残Li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及其危害,再探讨了水洗过程中的水洗温度、时间、干燥温度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水洗造成结构衰退和容量衰减的机制.此外,还论述了其他去除残Li化合物的方法,特别是无水洗表面包覆的方法在去除残Li化合物影响方面呈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纳米材料制备表面富Ni正极残锂水洗锂离子电池

    生物质基复合材料及其铀吸附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云秀曹明慧郑少笛江元平...
    11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核能的开发利用中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含铀废水,给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与此同时,随着陆地铀的逐渐消耗,为保证长期充足的核燃料供应,开采海水铀势在必行.近年来,吸附法在废水铀治理及海水铀利用中备受关注.以环境友好、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的生物质材料加工制备性能优异、附加值高的吸附材料,是铀吸附的绿色、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策略.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质基复合材料在铀吸附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铀吸附性能和铀吸附机制,最后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生物质复合材料吸附机制核能

    功能化Al2O3@SiO2/酚醛环氧-双马树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

    陈宇飞赵辉董磊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分别制备Al2O3和SiO2,同时以KH560为架桥剂制得SiO2包覆Al2O3(KH560-Al2O3@SiO2)的增强体.以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和酚醛环氧树脂(MBMI-EPN)为基体、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固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KH560-Al2O3@SiO2/MBMI-EPN复合材料;表征KH560-Al2O3@SiO2的微观结构及该增强体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Al2O3@SiO2粒子微观结构清晰,核壳结构完整,内核为短纤维状Al2O3,外壳为无定形SiO2,二者通过化学键方式相连;Al2O3@SiO2表面成功接枝上KH560基团,粒子堆积现象减弱.KH560-Al2O3@SiO2/MBMI-EPN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显示:KH560-Al2O3@SiO2在MBMI-EPN基体中形成多相结构、分散性较好、界面作用稳定且断面形貌呈鱼鳞状,并未发现Al2O3@SiO2粒子团聚体,整体结构完整.当KH560-Al2O3@SiO2含量为1.5wt%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与冲击强度分别为126 MPa和14.7 kJ/m2,比树脂基体分别提高了21.2%和27.8%;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为392.3℃,比树脂基体提高了14.5℃,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得到明显改善.

    酚醛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三氧化铝二氧化硅力学性能耐热性

    基于插层法协同提升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与层间韧性

    向东刘家良赵春霞李辉...
    13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导电性和层间韧性的不足降低了CFRP作为飞机结构件的使用安全性.为了改善CFRP弱的导电性和层间断裂韧性,本文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石墨烯纳米片(GNPs)掺杂聚醚砜(pES)的导电热塑性薄膜(CTFs).然后将CTFs交错放入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预浸料中制得复合材料层压板,并对其导电性和层间断裂韧性进行了探究.结果 表明,相较于对照样品(CS),在横向(Y)和厚度(Z)方向,层压板的电导率分别提高了474%和554%.采用双悬臂梁(DCB)和端口弯曲(ENF)法评估了ModeⅠ和Mode Ⅱ层间断裂韧性,当插入的CTF中纳米填料质量比为CNT∶GNP=2∶1时,复合材料层压板的Mode Ⅰ层间断裂韧性(GIC)和断裂阻抗(GIR)分别提高了441%和165%,此外,纳米填料质量比CNT∶GNP=8∶1时,Mode Ⅱ层间断裂韧性(G-ⅡC)提高了79%.最后通过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失效机制.

    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聚醚砜(PES)协同效应电导率层间断裂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