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皮秒激光切割AFRP复合材料实验研究

    杨剑张瑞赵煜杜婷婷...
    14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紫外皮秒激光(λ=355 nm)、绿光皮秒激光(λ=532 nm)和红外皮秒激光(λ=1064 nm)的三波长皮秒脉冲固体激光器,对1 mm厚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Aramid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AFRP)进行单次扫描切割实验,用光学显微镜(OM)和SEM测量了上切缝宽度、切缝深度和上表面热影响区宽度,并计算了切缝锥度,分析了激光波长、功率及扫描速度等参数对切口形貌和切缝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相比于红外激光和绿光激光切割AFRP,紫外激光的切割效率更高,切割质量更好;上切缝宽度、切缝深度和上表面热影响区宽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切缝锥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适当降低激光扫描速度,有利于提高切缝深宽比.

    皮秒激光波长激光切割切缝质量AFRP

    铁镍合金/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熔融沉积成形制备及其电磁吸收性能和力学性能

    吴海华胡正浪李雨恬钱鹏...
    158-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制备铁镍合金(FeNi50)/聚乳酸(PLA)复合线材的基础上,利用熔融沉积成形(FDM)制备出FeNi50/PLA复合材料.采用SEM、振动样品磁强计、矢量网络分析仪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FeNi50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磁性、电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反射损耗.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电磁性能随着FeNi50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使其反射损耗得到改善并向低频偏移.采用两步混合工艺使FeNi50颗粒相对均匀地分布在聚乳酸基体中,形成了类似海岛状的结构.这种结构阻止了FeNi50团聚并隔离了涡流,从而改善了吸波性能;得益于上述分散结构,球形颗粒分布在裂纹扩展方向上,吸收了断裂能量,使复合材料的断裂延伸率相比纯PLA提高了31.7%.表明这种基于FDM的FeNi50/PLA复合材料在吸波和承载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树脂基复合材料微观形貌饱和磁化强度电磁吸收性能力学性能熔融沉积成形(FDM)

    基于介孔纳米SiO2抗氧活性组装体的聚乙烯基共混薄膜制备与性能

    唐有凯丘晓琳弓雪峰唐亚丽...
    16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制备介孔纳米SiO2,以其为载体搭载α-生育酚形成抗氧活性组装体(简称组装体).以组装体为抗氧活性因子,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材,引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POF)进行共混改性,并以挤出流延法制备系列控释型抗氧活性膜.通过TEM、XRD、氮气吸附脱附、TGA、力学性能测试和释放性能测试等,研究了LLDPE、POE、α-生育酚、组装体四种添加物对活性膜力学、控释等性能的影响,并研究添加物间协同作用.结果 表明,引入添加物令活性膜热加工、力学、控释性能显著提升:α-生育酚搭载于组装体后热分解温度提升70%,利于活性膜热加工;各添加物皆不同程度提升薄膜力学性能,其中,POE及组装体的组合添加具有协同增强作用,薄膜拉伸强度提升率为其他样品2.5倍以上;活性膜控释性能显著,组装体令α-生育酚扩散系数下降45%~47%,薄膜结晶度与α-生育酚释放速率呈负相关,利于活性膜释放调控.所制备活性膜可用于软塑活性包装释放调控,且力学、热加工等性能优于改性前,在功能性活性包装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氧活性包装抗氧活性组装体共混膜力学性能协同增强结晶度控释

    碳纳米管包裹聚磷酸铵协同Mg(OH)2构筑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复合材料及其火安全性能

    李茁实陆境一董春汪碧波...
    182-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微胶囊法制备了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碳纳米管包裹聚磷酸铵(APP@CNT)阻燃剂,在此基础上与Mg(OH)2复配,采用纳米复合技术制备了火安全的电线电缆用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APP@CNT/EVA-Mg(OH)2).采用SEM、TGA、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微型锥形量热仪(MCC),电子万能拉伸机和高阻计对阻燃EVA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表明,APP@CNT/EVA-Mg(OH)2的残炭率从2.4%上升至43.9%,氧指数高达38%,垂直燃烧达到UL-94 V-0级,热释放峰值(PHRR)比纯EVA下降了57.85%,总热释放(THR)下降了57.80%,屈服强度提高了408%,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仍高达3.9×1015 Ω·cm.以上数据表明多层次结构APP@CNT协同Mg(OH)2阻燃EVA复合材料(APP@CNT/EVA-Mg(OH)2)具有良好的火安全性能.

    乙烯-醋酸乙烯酯碳纳米管多层次结构阻燃协效作用

    聚乳酸基聚苯胺柔性可降解超级电容器的制备与性能

    韦会鸽李桂星万同陈安利...
    193-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的枯竭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剧,社会对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的需求日趋迫切.近年来,超级电容器由于其高的功率密度、长的循环寿命、宽的工作温度、优异的稳定性等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由于传统的电容器器件大而重、制造过程繁复、且大多数不能够降解,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因此制备一种新型柔性、环保的超级电容器迫在眉睫.本工作报道了以聚乳酸(PLA)薄膜为基底,在PLA表面原位化学聚合生长聚苯胺(PANI)制备聚苯胺-聚乳酸(PANI-PLA)可降解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采用SEM、FTIR、UV-Vis对电极进行形貌及结构的表征;继而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三电极体系下,PANI-PLA的最大面积比电容可达到5.00 mF·cm-2(@0.10 mA·cm-2).在二电极体系下以聚乙烯醇/硫酸(PVA/H2SO4)作为凝胶电解质时,PANI-PLA//PANI-PLA对称固态超级电容器面积比电容为0.20 mF·cm-2,功率密度为3.60 μW·cm-2,对应的能量密度为0.02 μW·h·cm-2(@0.004 mA·cm-2);聚苯胺-不锈钢(PANI-SS)//PANI-PLA不对称固态超级电容器面积比电容为23.33 mF·cm-2,功率密度为30.09 μW·cm-2,对应的能量密度为1.17 μW·h·cm-2(@0.05 mA·cm-2).

    聚乳酸聚苯胺原位化学聚合生物可降解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

    BiMn共掺Pd修饰GO/MOF-74-Co复合材料设计与电催化氧化乙二醇性能

    莫晗万正睿钟玉婷吴祉睿...
    203-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BiMn共掺Pd的合金纳米粒子成功地修饰到三维棱锥柱状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金属有机骨架(MOFs)-74-Co上,得到一种新型复合电催化剂PdBiMn@rGO/MOF-74-Co,其中Pd-Bi-Mn的平均粒径约7.8 nm,MOF-74-Co为多孔的面心六角单元结构.该PdBiMn@rGO/MOF-74-Co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电催化氧化乙二醇(EG)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和耐久性.优异的电催化性能主要归结于Pd-Bi-Mn纳米合金的形成,其具有强的协同效应和较多的反应活性中心,有利于含氧物种的吸附,使其抗毒性和稳定性显著增强;同时载体rGO/MOF-74-Co独特的微结构使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子传递性能和多孔特性.此外,对EG的电催化氧化机制给出了详细分析.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设计和杰出的催化性能为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s)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Pd-Bi-Mn纳米合金氧化石墨烯MOF-74-Co电催化氧化乙二醇

    镍-磷-钛硅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催化性能

    张萍萍聂鹏飞王桂雪王兆波...
    213-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多级孔钛硅分子筛(HTS-1)为复合相、泡沫镍(NF)为基体,采用化学复合镀和原位处理工艺制备了镍-磷-钛硅分子筛(Ni-P-HTS-1/NF-T)复合材料,并对其电催化析氧反应(OER)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Ni-P-HTS-1/NF-T复合材料在1 mol/L的KOH电解液中具有较快的OER动力学及电子转移速率,优异的OER性能及长期运行稳定性.HTS-1分子筛的掺杂及原位处理工艺降低了Ni-P-HTS-1/NF-T复合材料的电子转移电阻,增大其电催化活性表面积,此外还改变了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生成了能为电催化析氧反应提供催化活性中心的镍的磷化物和氢氧化物,从而有效提升了Ni-P-HTS-1/NF-T复合材料的OER性能.

    钛硅分子筛化学复合镀镍-磷-钛硅分子筛复合材料非晶态电催化析氧反应(OER)

    氨化烟末生物碳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行为

    杨金辉胡世琴杨斌谢水波...
    22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卷烟废弃烟末为原材料,对其进行碳化处理后再引入氨基功能团制备氨化烟末生物碳吸附剂(NH2/TPB),研究pH、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对NH2/TPB吸附Cr(Ⅵ)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进行机制分析.结果 表明:初始浓度为210mg/L、pH=4、投加量为0.8g/L、温度为45℃、吸附时间为120nin时,NH2/TPB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103.627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Cr(Ⅵ)吸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静电相互作用、还原反应以及与-NH2、-OH、-COOH的配位络合,与Si-O-Si的"π-π"相互作用.通过5次吸附-解吸试验发现,Cr(Ⅵ)去除率在82.88%以上.研究表明氨化烟末生物碳具备处理与修复酸性含Cr(Ⅵ)废水污染的潜力.

    吸附Cr(Ⅵ)氨化烟末生物碳机理

    TiO2/MIL-100(Fe)/锦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有机染料的脱色

    王静娄娅娅王春梅
    232-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位生长法,室温下将TiO2和MIL-100(Fe)负载在锦纶(PA)上,制备了TiO2/MIL-100(Fe)/PA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EDS、XRD、TG等表征手段,证明TiO2/MIL-100(Fe)成功负载到PA上.探讨了光源、H2O2、染料结构、NaCl、pH值对TiO2/MIL-100(Fe)/PA复合材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黑暗条件下,复合材料对活性黑KN-B染料有吸附脱色的效果.在模拟太阳光下加入H2O2,复合材料对不同的活性染料脱色率不同,对活性黑KN-B脱色率最高,活性艳红M-3BE次之,对活性艳蓝KN-R脱色率最差.染液中加入NaCl都会降低染料的脱色率,但影响不大.染液的pH值增加,染料的脱色率下降.

    MIL-100(Fe)TiO2光催化染料脱色锦纶(PA)

    膨胀石墨/MnO2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膨胀石墨的作用机制

    桂阳曾靖宇范宝安张春挑...
    242-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制备出了单相α-MnO2和膨胀石墨(EG)/MnO2复合物.实验结果表明EG/MnO2复合物有着比单相α-MnO2更高的比电容和更加优异的倍率性能.随后采用XRD、TG、EIS、BET等手段对复合材料中EG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EG/MnO2复合物中出现了δ相MnO2 (δ-MnO2为层状结构,相较于α-MnO2更加有利于离子的扩散和传输),δ-MnO2大约占复合物总质量的30wt%,EG占3.4wt%.EG/MnO2复合物的电荷转移电阻显著低于单相α-MnO2.EG/MnO2的比表面积为38.7 m2·g-1,而单相α-MnO2的比表面积只有21.6 m2·g-1,更大的比表面积使材料与电解液接触更为充分,从而降低了电荷转移电阻.综上,复合材料中EG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自身的层状结构诱导了MnO2在其上沉积形成了层状的δ-MnO2,同时抑制了MnO2颗粒的生长,增加了颗粒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电荷转移电阻,从而增大了比电容,也提高了其倍率性能.

    超级电容器二氧化锰石墨复合材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