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a-Fe改性蛭石对水中磷酸盐的高效去除:吸附行为及内在机制

    李铃莫创荣邓冬祝廖丹伶...
    5412-5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蛭石(VE)作为吸附剂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及离子交换能力,价格低廉、丰富易得,对环境无害.近年来,许多关于蛭石吸附的研究获得报道,但由于疏水性弱且缺乏活性位点使其在磷酸盐吸附方面表现不佳.本文制备了 Le-Fe双金属改性蛭石提升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a、Fe原子比为1∶2时改性蛭石(La-Fe/VE-2)具有优异的磷吸附能力,最大吸附容量为185.09 mg P/g,且在pH=3~9的范围内能实现高效吸附.La-Fe/VE-2具有较强的抗阴离子干扰性能,在中低浓度磷酸盐溶液(50~100 mg P/L)条件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吸附率(>90%).材料表征结果显示,La和Fe成功负载在蛭石上,静电吸附和配体交换是主要吸附机制.综上所述,双金属改性蛭石对磷酸盐亲和力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除磷吸附剂.

    蛭石磷酸盐吸附改性材料

    低烟低热薄壁阻燃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江惠刘杰张璐李三喜...
    5423-5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兼具低烟低热和薄壁阻燃的无卤无氟聚碳酸酯(PC)的制备是该领域面临的一个挑战.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硼酸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种聚硼硅氧烷(PBS)阻燃剂,将其与硼酚醛树脂(LPR)复配制备了 PBS-LPR/P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PBS和LPR总添加量为10wt%、质量比3∶1时,在PC中表现出最佳的协同阻燃效果,1.6mm厚的PC样品能够通过UL-94垂直燃烧测试的V-0级别.与PC相比,该样品的峰值放热率(pHRR)、峰值产烟率(pSPR)、总热释放(THR)和总烟生成(TSP)分别降低了 76%、64%、49%和65%.阻燃机制研究表明:PBS和PC的交联成炭以及LPR的原位成炭是阻燃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7.5%PBS-2.5%LPR/PC的缺口冲击强度是PC的2.3倍,材料表现出高韧的特性.

    聚碳酸酯聚硼硅氧烷酚醛树脂薄壁阻燃低烟低热

    基于不锈钢衬底CIGS太阳电池中Mo(N,O)薄膜的阻挡特性

    朱义国韩胜男王浩常萱...
    5434-5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锈钢衬底铜铟镓硒(CIGS)太阳电池因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可弯曲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制备CIGS薄膜过程中,衬底中的Fe元素会向CIGS薄膜扩散,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因此,需要在不锈钢衬底与Mo薄膜之间插入阻挡层来抑制Fe元素的扩散.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不同O2流量条件下的Mo(N,O)薄膜,通过XRD、SEM及XPS研究了 O2流量对Mo(N,O)薄膜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元素组分的影响,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试表明插入Mo(N,O)薄膜后,CIGS薄膜中Fe元素的相对强度由无阻挡层时的30 counts降至2 counts.通过优化选用O2流量0.25 mL/min制备Mo(N,O)阻挡层,并制备了 CIGS太阳电池,电流密度-电压(J-V)特性测试表明插入Mo(N,O)阻挡层后,电池效率由11.07%提高到14.34%.

    太阳能电池阻挡层FeMo(N,O)薄膜O2CIGSSIMS

    MXene-PEDOT:PSS修饰PDMS多孔弹性体高灵敏度柔性压阻传感器

    史菲菲熊娟但智钢
    5443-5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柔性压阻传感器在可穿戴式设备、电子皮肤、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需求.常见的柔性压阻传感器导电敏感介质存在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限制了其实用化进程和批量化生产.本文以明胶为牺牲剂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体,再采用浸渍法获得了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和MXene复合修饰的PDMS柔性压阻传感器.实验表明,当PEDOT:PSS和MXene复合浓度分别为15 mg/mL和10 mg/mL时,传感器灵敏度获得最大值,在12~40 kPa压力范围内,灵敏度达29.1 kPa-1.经测试,所制备的传感器响应时间为0.36s,回复时间为0.6s.该传感器可以检测人体关节(手指、肘部、膝盖)运动,表明开发的压力传感器在智能衣物、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及人机交互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MXenePEDOT:PSSPDMS多孔弹性体高灵敏度压阻传感器

    水解氧化-溶胶-凝胶法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SnO2电子传输层性能

    赵航程泽通吕宽心陈立泽...
    5450-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SnO2由于其高电子迁移率、优良的传导性和低温制备特性,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制备SnO2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SnCl2水解氧化法和SnO2溶胶-凝胶法.然而,SnCl2水解氧化虽然可以产生结晶良好的SnO2,但其可控性较差,使得器件性能的重复性较低.另一方面,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基于SnO2电子输运层的器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结晶度较差,导致电子输运性能下降.在本文中,采用水解氧化和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 SnO2电子传输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nC12水解氧化法制备高质量的SnO2结晶层可以作为预生长模板,提高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的结晶质量.此外,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nO2结晶层覆盖水解氧化SnO2层可以提高器件制备的重复性.由此方法制备的电子传递层可以有效地提高薄膜晶体的生长质量和电荷的提取能力,最终有助于提高器件的效率及稳定性并减少迟滞.

    SnO2复合电子传输层水解氧化溶胶-凝胶法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碳点/CeVO4纳米复合物协同可见光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盐酸四环素

    李世嘉庞尔楠
    5458-5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CeVO4因其对可见光较低的利用率和光生电子空穴对易于复合的缺点限制其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碳点(CDs)具有独特的π共轭结构赋予其优异的光生电子存储和转移能力.本研究采用水热和共沉淀两步法成功制备出CDs与CeVO4的纳米复合物(CDs/CeVO4),在掺入CDs后,其光生载流子的转移和分离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可见光照射下,CDs/CeVO4能高效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盐酸四环素(TC),反应60 min后对TC的降解率达到90%.反应速率常数是CeVO4的4.1倍(0.03815 min-1).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CDs/CeVO4相比于CeVO4带隙变窄,可见光吸收能力增强,荧光寿命是CeVO4的15.1倍(7.10 ns).电子顺磁共振光谱(EPR)与XPS测试结果相互印证掺入CDs的纳米复合物中存在丰富的氧空位,进一步增强其活化PMS能力.活性物质捕获实验表明,h+、SO4-·和·OH是反应体系中的活性物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体系可能的降解机制.CDs/CeVO4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仍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CDs/CeVO4协同可见光活化PMS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为废水治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碳点过一硫酸盐(PMS)光催化高级氧化法盐酸四环素

    微波合成Zr-MOF-NH2及Nafion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高倩张柳杰张辉徐靖凯...
    5468-5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钒液流电池要求质子交换膜具备优良的离子选择性和理化稳定性.本研究分别采用微波法和传统水热法制备UIO-66-NH2,利用浇筑法制备了 UIO-66-NH2/Nafion复合质子交换膜,对膜的理化性质和电池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UIO-66-NH2在复合膜内形成的氢键网络、酸碱对和自身孔道协同强化了膜的离子选择性.基于微波法(M/N)和传统水热法(T/N)的复合膜综合性能均优于纯树脂膜(P-N).在掺杂量为3wt%时,M/N-3膜拉伸强度达到27 MPa,质子传导率和钒离子透过率分别为122.18 mS·cm-1和0.83× 10-7 cm2·min-1,离子选择性为15.6×105 S·min.cm-3,约为P-N膜的30倍,且其电池能量效率达到83.8%~71.7%(100~200 mA.cm-2),优于 T/N-3 膜(82.7%~71.0%)和 P-N 膜(79.4%~69.0%).同时,该电池也显示出更优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因此,微波法合成的UIO-66-NH2可有效改善质子交换膜的综合性能,在提高钒液流电池性能方面前景较好.

    钒液流电池质子交换膜微波法金属-有机框架离子选择性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硫酸盐冻融下机制骨料混凝土孔结构演变规律研究

    朱翔琛张云升刘志勇乔宏霞...
    5478-5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且存在大量盐渍土环境,因此西北地区的大量建筑无法避免地受到硫酸盐与冻融的耦合作用,使结构内部产生大量孔隙并最终导致其损伤失效.本文采用核磁共振(NMR)对硫酸盐与冻融耦合作用下机制骨料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和孔隙率等孔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并探究了硫酸盐浓度、冻融循环次数以及石粉掺量对机制骨料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硫酸盐降低了机制骨料混凝土的冻融劣化速率,随着硫酸盐浓度的增加降低效果更显著;机制骨料混凝土的孔隙率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机制骨料混凝土孔隙率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多先减小后增大,当石粉掺量控制在10wt%左右时具有最佳的孔结构;硫酸盐冻融的耦合作用下的化学侵蚀产物除了钙矾石和石膏外还存在无水芒硝,但是低温抑制了硫酸盐的化学侵蚀使得物理侵蚀占据主导作用.

    机制骨料硫酸盐冻融循环核磁共振孔结构石粉

    玄武岩纤维网格增强磷酸镁水泥砂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谢剑刘家旺李伟金凌翼...
    5492-5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钢纤维与玄武岩纤维(BFRP)网格对磷酸镁水泥砂浆(MPCM)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制备了 BFRP网格MPCM复合材料(GRMM).通过轴向拉伸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材料复合方式(钢纤维增强、BFRP网格增强、复合增强)、BFRP网格厚度(1mm、2 mm、3 mm)和BFRP网格表面形式(未处理、粘砂)对复合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弯曲应力-挠度曲线与关键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以及钢纤维、BFRP网格在GRMM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钢纤维主要在GRMM受力前期发挥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裂缝的产生,起到了增强、增韧的作用,钢纤维的掺入使拉伸试件与弯曲试件承载力分别提高了 24.23%与215.33%,并提高了两类试件的抗裂性能、变形与耗能能力;BFRP网格作为拉应力的主要承担者,作用于GRMM整个受力过程,使两类试件的峰值变形提升了 70倍以上,但试件中BFRP网格与MPCM受力并不协调;两种材料复合增强下,GRMM综合了钢纤维对基体的增强效果与BFRP网格的良好变形性能,其抗裂性能、强度、变形性能及耗能能力均得到提升;随着BFRP网格厚度的增加,GRMM试件强度与耗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BFRP网格表面进行粘砂处理对GRMM各项性能影响并不明显.

    磷酸镁水泥砂浆玄武岩纤维网格纤维增强拉伸性能弯曲性能

    氧化石墨烯接枝碳纤维增强体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王志航白二雷任彪刘超佳...
    5504-5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碳纤维/混凝土基体界面性能,探究氧化石墨烯接枝碳纤维增强体(CF-GO)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氨基硅烷为桥接物,将碳纤维和氧化石墨烯通过化学键紧密结合,制备了 CF-GO.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对CF-GO的微观形貌和官能团进行表征,确定了氧化石墨烯成功接枝到碳纤维表面,并测试了 CF-GO的界面剪切强度.制备了 CF-GO改性混凝土(CF-GO/C),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与碳纤维改性混凝土进行了对比.此外,分析了 CF-GO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性机制.结果表明:CF-GO的界面剪切强度较碳纤维增大了 25.37%.随着CF-GO掺量的增大,CF-GO/C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CF-GO的最佳掺量为0.3vol%,碳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2vol%.在最佳掺量下,CF-GO/C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增大了 33.21%、24.63%.CF-GO表面的氧化石墨烯通过提高CF-GO与混凝土基体的机械咬合力和促进水化产物在CF-GO表面的生成,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增强CF-GO/混凝土基体界面.

    混凝土碳纤维氧化石墨烯化学接枝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