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泥基结构电池:机制、影响因素及应用

    谢文剑高皖扬胡南滔
    6297-6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构储能一体化复合材料为结构与储能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创新途径.将水泥基材料用作结构电解质,并与电极材料相结合,即可得到水泥基结构电池.本文系统总结了水泥基结构电池的研究进展,阐明了其导电机制和放电机制,并从电极和电解质两个主要方面厘清了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该电池的电压可达 1.5 V以上,体积比容量可达 8.45×105 mA·h·m-3,并具备充放电的能力.凭借其结构储能一体化特性,水泥基结构电池在绿色储能建筑、智能化混凝土和能量收集混凝土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最后,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水泥基复合材料结构电池离子导电性电化学储能研究综述

    聚合物基吸波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张德印路天宇张嘉迅吴奕霄...
    6308-6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5G或6G通信设备、超级计算机、无线能量传输装置、AI智能、量子储存、VR技术和微波医疗器等精密电子设备朝着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发展所带来的电磁兼容和散热两大问题,研制兼具良好的绝缘性、缓震性、高效吸波性能以及优良导热能力的柔性吸波导热复合材料非常必要.本文从单一的电磁波吸收功能复合材料和散热性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出发,归纳了电磁波吸波机制与导热机制以及影响吸波和导热性能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些国内外聚合物基吸波导热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及其设计制备方法,在总结现有吸波导热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考虑当前设计研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于未来聚合物基吸波导热材料的发展方向的思考.此文旨在为制备高性能吸波导热复合材料材料提供思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开发出兼具高导热和优异电磁波吸收能力的新型复合材料.

    吸波导热复合材料反射损耗热导率微波吸收聚合物复合材料多功能性

    预浸料叠层预成型中的层间滑移研究进展

    王立冬张玄明何慕高悦...
    6323-6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间滑移是预浸料叠层预成型中重要成型机制之一,层间滑移机制的研究可以对起皱和撕裂等缺陷进行有效预测和控制,对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层间滑移机制的研究主要通过层间滑移测试和层间滑移模型构建的方式进行,其中最常用的测试方法是通过自主搭建层间滑移装置进行不同预浸料铺层和工艺条件下的性能测试;在模型构建方面,根据层间滑移模型的构成特点,可将模型分为 3类:早期混合模型、基于Stribeck理论的唯象模型和经验模型.本文首先对层间滑移装置进行分类综述,剖析了每种类型装置的优缺点,然后详细介绍了层间滑移性能的表征及模型的构建等研究成果,最后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中的层间滑移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叠层预成型层间滑移/摩擦滑移性能表征滑移模型构建

    混凝土表面防腐涂料研究进展

    杨潇钱如胜洪锦祥熊子佳...
    6337-6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凝土是典型的非均质多孔材料,易受到环境中侵蚀离子介质的侵蚀,导致混凝土及其内部钢筋腐蚀,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并缩短其使用寿命.在众多防护措施中,采用表面防腐涂料是防止混凝土腐蚀、延长其结构服役寿命的最经济有效方法.基于此,本文系统总结了 4类混凝土表面防腐涂料:表面成膜型、孔隙封闭型、疏水浸渍型和多功能表面处理型.探讨了每种涂料防护机制、防腐性能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中,重点分析了不同改性方式对混凝土表面防腐涂料增强效果的影响:有机/无机复合涂料能实现优势互补,显著提升涂料整体性能;有机硅和有机氟的低极性使改性后聚合物的表面能降低,从而显著提升涂料疏水性和耐化学稳定性;添加纳米颗粒能改善涂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构建特殊纳米结构能改善纳米颗粒团聚性,提高涂料疏水性能.展望未来,高效、安全、低成本、适用性强的混凝土表面防腐涂料是研究的重点,尤其是水性防护涂料与可再生材料的结合、纳米复合改性新型涂料及自修复涂料等.

    混凝土防腐涂料表面处理防护机制防腐性能纳米颗粒

    保湿抗冻型导电水凝胶在柔性电子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亚芳姚安荣陈方春兰建武...
    6356-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柔性电子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导电水凝胶因其突出的导电性、柔韧性、亲肤性等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该领域.然而,类似于传统的水凝胶,大多数导电水凝胶仍面临在极端环境下应用受限的瓶颈问题.因此,许多学者对水凝胶的保湿/抗冻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制备了一系列保湿抗冻型导电水凝胶.本文对近年来保湿抗冻导电水凝胶的制备策略进行了总结及归类,详细阐述了提升水凝胶温度适应性的潜在机制;重点对耐温型水凝胶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运动感知、健康监测、智能识别与人机交互等;并且对现阶段保湿抗冻型导电水凝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旨在为新型耐温型导电水凝胶的构筑提供新的思路,可望开发出综合性能优异的导电水凝胶,进一步推动其在柔性电子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导电水凝胶极端环境保湿抗冻柔性电子

    不同植物纤维增强PLA/PBAT/PBS可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黄茂财张效林常兴杨梦豪...
    6370-6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纤维是由碳水化合物、苯酚类物质以及萜烯类物质组成的丝状或絮状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且具有比强度高、可降解和可再生等优良特性,是天然绿色生物质纤维原料.将植物纤维作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不仅可以实现植物纤维资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提升复合材料的综合应用性能,而且还可以降低复合材料制备成本,近年来关于不同种类植物纤维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3 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各种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应用性能和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植物纤维生物降解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生物基高阻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李由韩文佳吴芹杨硕...
    6386-6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国家"以纸代塑"政策的提出,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研发更环保的材料以代替石油基材料.生物质资源由于来源广泛,是有望部分替代石油资源的主要可再生资源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一些具有高阻氧潜力生物基复合材料(纤维素、淀粉、半纤维素、壳聚糖、胶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生物基材料改性的两种常用方法(薄膜基体改性和薄膜表面改性),简要总结了氧气分子渗透的理论与机制.并对目前的一些具有潜力的生物基复合材料在食品、医学、先进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简要概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最后展望了未来生物质基材料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生物质基材料阻氧阻隔纤维素淀粉半纤维素壳聚糖

    贵金属/MOFs纳米复合结构材料及其应用进展

    郑唯璐张洪华江龙发游奥骐...
    6399-6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框架(MOFs)由于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超高的孔隙率、易修饰性和大量的活性位点及多孔结构等特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应用于气体储存、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然而,由于其自身固有缺陷,在上述领域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贵金属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良好的催化性和独特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等特点,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将贵金属纳米材料与MOFs进行多种形式的精妙组合构筑出纳米复合结构材料,由于二者"协同效应"产生一系列新颖特性,丰富了MOFs材料的应用领域,并显著提高了使用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u、Ag、Pt等贵金属/MOFs纳米复合结构材料在催化、传感、生物医学和储氢等领域的应用进展,为制备新的纳米复合结构材料及开拓新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金属有机框架贵金属纳米复合结构催化传感治癌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界面多尺度模拟研究进展

    刘庆辉马金东蔡新
    6414-6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界面是复合材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其力学性能对复合材料/结构的整体力学行为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唯象学的界面本构关系在求解各类含界面的材料和结构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忽略了细观尺度上复杂的损伤失效过程.随着多相粘结剂的发展和应用,界面多尺度模拟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首先对界面进行分类,其次阐述界面多尺度模拟的基本问题,然后总结界面多尺度模拟方法和界面均匀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接着分别综述界面单向多尺度和双向多尺度研究相关进展,最后对界面多尺度力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界面力学本构关系多尺度模拟均匀化多相粘结剂

    碳纤维高温气相氧化对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拉伸和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

    王成博张代军李军陈祥宝...
    6425-6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在航空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成型温度高,成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环氧上浆剂分解残留,导致界面强度降低、载荷传递变差等问题,影响其使用性能.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碳纤维(CF)高温气相氧化对CF/PEEK复合材料拉伸和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不同氧化工艺处理碳纤维,采用XPS、反气相色谱法(IGC)、复丝拉伸等方法表征了碳纤维表面活性、表面能以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合适的氧化条件有利于改善纤维表面活性和表面能,但同时会降低纤维拉伸强度.采用熔体法制备了CF/PEEK预浸料,研究了高温气相氧化对CF/PEEK复合材料拉伸和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高温氧化后CF/PEEK复合材料 0°拉伸强度下降超过 20%,表明高温氧化会导致纤维严重损伤;90°拉伸强度变化不超过 10%,层间剪切强度变化小于 5%,表明碳纤维高温氧化未能实现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改善.上述结果表明:在预浸料制备工艺中增加碳纤维高温氧化工序,不利于改善复合材料性能.

    高温气相氧化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层间剪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