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湿热环境下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杜永马玉娥
    43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湿热环境下长时间循环载荷的作用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复合材料的水分扩散机理,阐述湿热环境对其力学性能的退化机制.然后着重介绍了湿热环境下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影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湿热因素,总结归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湿热环境水分扩散性能退化

    碳纤维复合材料液压缸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徐兵纵怀志张军辉张堃...
    446-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抗热冲击、抗拉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机器人、航空航天、工程装备及其他领域,用CFRP来制备液压缸能够大幅度提升液压系统的轻量化的水平,帮助系统降低能耗.本文从复合材料缸筒、活塞和活塞杆、成型工艺、密封润滑和发展趋势五个方面综述了CFRP液压缸的发展现状,介绍缸筒和活塞中金属与复合材料之间的联接方法及多材料设计的参考准则,并对手糊式、缠绕式、拉挤式、树脂传递模型成型等加工工艺进行介绍,然后讨论了CFRP液压缸存在的密封、摩擦、动态响应等问题,最后从涂层、加工、后处理给出了碳纤维液压缸的发展趋势.

    碳纤维复合材料液压缸轻量化设计多材料设计纤维缠绕

    MXene与纤维基材料复合应用研究进展

    杨开勋张吉振谭娅方剑...
    460-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状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是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和优异的电学性能,MXene在电学相关领域的潜在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有众多研究将MXene与各类纤维与纺织材料进行复合,在纤维基柔性电子材料应用中体现出优异的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MXene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系统分析了MXene材料与不同维度纤维材料进行复合的最新研究,并总结了MXene/纤维复合材料的各种应用性能.最后,对今后MXene与纤维材料复合应用的前沿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MXene纤维材料复合应用智能纺织品超级电容器应变传感电磁屏蔽

    Ti3C2TxMXene材料的制备、组装及应用研究进展

    罗大军高进田鑫祁沛熙...
    46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Ti3C2TxMXene是具有高导电性、较好的力学性能及高比电容等特性的新型二维结构过渡金属碳化物,在储能、传感、催化、膜分离、微波吸收及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单层二维材料在纳米尺度上的性能不易真正被人们所用,因此必须将其组装成宏观材料,如一维纤维、二维薄膜及三维气凝胶.对于Ti3C2Tx的宏观组装及其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进展.本文综合评述了目前Ti3C2Tx的制备方法、宏观Ti3C2Tx基材料的组装方法及其相关应用进展,介绍了国内外Ti3C2Tx的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中的研究成果,总结了Ti3C2Tx在制备、组装及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Ti3C2TxMXene制备组装应用进展二维材料

    基于VOCs传感器敏感材料的研究进展

    林秉群赵国敏潘明珠
    47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检测是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而开发快速、灵敏的检测系统仍然面临挑战.基于智能系统的VOCs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从而严格把控排放标准,减小VOCs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通过调控材料及构筑方法能够制成适用于识别和快速捕获VOCs的敏感元件,从而获得传感性能优越、安全可靠的气敏传感器.本文以敏感机制为出发点,介绍了聚合物、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新材料作为敏感膜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VOCs与敏感膜的相互作用机制.基于此,分析了提高VOCs检出浓度和响应速度的构筑方法.最后,展望了基于光学效应的光致发光型和手性向列型敏感膜材料在VOCs智能检测领域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敏传感器气敏传感材料敏感机制复合材料

    石墨烯/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朱世东赵乾臻王星海李金灵...
    489-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无机纳米材料与传统聚合物分子结合将极大地促进石墨烯的多功能性、高补强性与高分子的良好力学性、成熟工艺得以充分展现.本文简述了功能材料、纳米石墨烯、高分子的发展历程,分别对吸附材料的高分子来源(三种天然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催化材料在(合成、电)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分离材料的孔径特性(低渗透、纳滤、超滤、微滤)、生物医用材料的用途(组织工程、医用卫生、医用药材)进行了剖析,重点详述了多种石墨烯/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功能与效能,并对其制备方式与效能提高原因进行了简析,同时对导电材料、智能(或传导)材料及磁性材料和液晶材料等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新型石墨烯/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提供借鉴.最后,对石墨烯/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在普及率和工业化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思考,并做出了展望.

    石墨烯高分子功能材料催化活性吸附特征

    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催化应用研究进展

    张通宋焕玲丑凌军
    502-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为常用的多相催化剂载体,其中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力学性能较差.金属氧化物载体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但常常会与活性金属作用太强使其催化活性降低.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由于碳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钛、氧化铝等)之间的协同作用,该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于单一组分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重点综述了该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合成协同作用催化碳材料应用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李仲明李斌冯东曾天标...
    513-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LIB)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其他可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LIB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功率和效率.正极作为LIB的关键部件,其特性会显著影响LIB的性能.本文分类综述了一些锂离子正极材料,包括一元、二元、三元金属锂氧化物和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介绍.此外,本文还对已商业化的正极材料物性数据和具有商业化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系统评价.最后,总结了各类正极材料的优势和缺陷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金属锂氧化物磷酸亚铁锂商业化价值

    纳米碳材料/热塑性树脂层间增韧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姚佳伟冯瑞瑄牛一凡牛康民...
    528-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EP)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大量应用于工业中,但薄弱的层间性能限制了其优势性能的发挥.层间增韧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之一.随着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热塑性树脂、纳米碳材料先后被应用于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研究中.综述了热塑性树脂、纳米碳材料及二者协同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热塑/热固双相体系及与纳米碳材料协同增韧复合材料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纳米材料/热塑性树脂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参考.

    纳米碳材料热塑性树脂层间增韧复合材料增韧增强

    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微球化学制备的研究进展

    何晓英韩锐李光照王中最...
    54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流动性、热稳定性、功能基表面特性等优良的综合性能.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分布、表面结构等可根据制备方法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其理化性能.本文综述了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分散聚合法、两步复合法、自组装法、物理诱导和模板辅助法等化学方法在制备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微球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其中涉及的多层、核-壳、功能化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也做了一定总结.最后,提出了当前在化学制备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微球时仍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微球化学制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