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维针刺SiO2f/SiO2复合材料高温拉-拉疲劳特性

    王恒张培伟徐培飞陈强...
    1038-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维针刺SiO2f/SiO2 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耐高温透波材料,对其开展了 600℃和 800℃下的拉-拉疲劳试验和疲劳加载后的剩余强度拉伸试验,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分析材料在不同循环次数下的滞回环形状和大小及模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探究了三维针刺SiO2f/SiO2 复合材料的高温拉-拉疲劳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温度对三维针刺SiO2f/SiO2 复合材料所承受的疲劳应力大小有很大影响,试件在 600℃和 800℃下表现出不同的疲劳性能;大部分试件的模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但出现部分试件的模量随着循环加载而波动变化.

    三维针刺SiO2f/SiO2复合材料高温拉-拉疲劳模量退化疲劳损伤滞回环

    碳纤维/不锈钢极薄带纤维金属层板制备工艺及其弯曲性能

    马威管海陆张晓琼王涛...
    1047-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锈钢极薄带这一新型精密带材具有质量轻(厚度仅为 0.01~0.1 mm)、强度高、易成型、耐腐蚀等诸多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轻质高强材料.为了探讨不锈钢极薄带作为纤维金属层板组分材料的可行性及评估其力学性能优劣,通过对比 6种不同的不锈钢极薄带表面处理工艺,探明了 6种工艺中机械打磨+丙酮清洗+10wt%氢氧化钠溶液腐蚀+1wt%偶联剂是不锈钢极薄带与碳纤维预浸料复合的最优表面处理工艺,其单搭接拉伸剪切强度值为 21.3 MPa.基于该工艺,采用T700碳纤维单向预浸料、T300编织布预浸料及0.1 mm厚软态、半硬态与硬态不锈钢极薄带分别制备出含不同层数与不同类型不锈钢极薄带的纤维金属层板.并通过三点弯曲实验对所制层板的弯曲性能与变形失效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不锈钢极薄带纤维金属层板弯曲失效模式主要受钢带强韧性变化影响,弯曲变形主要受钢带含量影响.

    纤维金属层板不锈钢极薄带表面处理抗弯性能弯曲失效

    空心铁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马茜强荣邵玉龙杨啸...
    1058-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因通信和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而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电磁污染,解决磁性碳基吸波材料制备方法繁杂、能耗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铁基碳纤维吸波材料的开发方法,以空心杨絮纤维为载体,Fe3+为金属源,采用湿式化学吸附和高温碳热还原的方法,得到了具有优良微波吸收性能的Fe-FexOy/C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升高,铁组分与杨絮中含氧基团结合生成不同的铁的氧化物(Fe/Fe3O4/FeO),材料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增强,铁磁特性明显;Fe-FexOy/C-600吸收剂厚度为 3 mm 时,有效吸收带宽可达 8.4 GHz(7.2~15.6 GHz),复合材料优异的吸波性能归因于适宜的阻抗匹配和介电损耗与磁损耗的协同增强,相互搭载的纤维结构为电磁波构筑了适宜的衰减空间,并在碳纤维导电网络中快速衰减,研究将为新型铁基碳纤维吸波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铁基碳纤维多孔吸波极化介电损耗磁损耗

    热塑性预浸料赋形褶皱缺陷的全局灵敏度分析

    张佳晨郭渊吕柄熠校金友...
    1070-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材料复杂构件成型过程中极易产生褶皱,影响构件成型质量和承载性能,因而迫切需要建立成型工艺参数对预浸料褶皱的定量映射关系,支撑构件的低缺陷成型制造.本文发展了一种多工艺参数耦合的热塑性预浸料褶皱缺陷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基于非正交本构模型发展了热塑性预浸料宽温域赋形变形有限元仿真方法,将预浸料与模具的距离和预浸料面外弯曲的曲率相结合,提高了褶皱缺陷定量表征的可靠性,最终采用基于方差的 Sobol全局灵敏度指标,建立了一套能够定量计算赋形工艺参数对褶皱缺陷影响程度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通过典型平纹碳纤维/聚碳酸酯(CF/PC)材料单穹顶成型过程验证,结果表明:在200~250℃温度范围和 0.2~2.0 kPa压强范围内,赋形温度对CF/PC 预浸料褶皱缺陷的影响大于赋形压强,而且赋形过程中存在温度和压强的双参数耦合作用.

    热塑性预浸料有限元分析褶皱缺陷全局灵敏度分析定量分析

    计及应力水平效应的复合材料剩余强度概率模型

    马辉东曾世龙马强白学宗...
    1080-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大多数复合材料剩余强度模型通用化程度低、试验成本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计及应力水平效应且独立于应力水平的剩余强度概率模型.首先,给出归一化强度储备的定义,并根据归一化强度储备推导出确定性剩余强度模型.然后,将一个疲劳寿命概率模型耦合进确定性剩余强度模型,进而衍生出一个新的剩余强度概率模型.最后,利用文献中的恒幅与变幅剩余强度试验数据对所提出的剩余强度概率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恒幅试验数据点都分布在预测曲线的 95%置信上限与 5%置信下限之间,且 50%可靠度的预测曲线对试验数据具有高拟合优度值:0.94、0.84及 0.97.所提出的模型在充分考虑了复合材料剩余强度统计特征的前提下,仅用一组模型参数即可准确描述多个应力水平下的强度退化.在变幅工况下,所提出模型在升序与降序变幅加载中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均低于 6%.

    复合材料强度储备剩余强度概率疲劳寿命恒幅与变幅应力水平

    《复合材料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