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弹性阻尼金属螺旋丝网夹芯结构连接工艺及力学特性

    王珊珊魏雨函薛新吴章斌...
    1308-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弹性阻尼螺旋金属丝网夹芯结构界面连接性能不明确的问题,分别采用真空钎焊和胶结两种典型连接工艺,进行了面内压缩和拉伸剪切力学性能试验,结合SEM和EDS等材料微观表征方法,展开夹芯结构界面结合的物理机制和力学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钎焊连接界面相对胶结更均匀连续,钎料中Ni、Si元素与芯材、面板中的Fe、Cr元素扩散现象明显,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在压缩载荷作用下,钎焊夹芯板和胶结夹芯板的损耗因子最高分别达到了0.194和0.128,两种方式制备的夹芯板都具有较大的能量耗散能力.钎焊和胶结夹芯板的拉伸剪切载荷峰值分别达到了2589 N和1302 N,前者峰值载荷随芯材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后者却与之相反;两种工艺在拉伸剪切过程中的失效破坏形式明显不同,胶结表现为面板与芯材的脱粘失效,钎焊主要发生芯材金属丝网的裂纹扩展和断裂失效,未发生面/芯分离.本研究对金属多孔夹芯结构的连接和力学性能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指导意义.

    夹芯结构金属橡胶面内压缩剪切拉伸冶金结合失效机制

    SnO2添加剂对AgCuOIn2O3复合材料电接触性能的影响

    胡晨周晓龙陈力刘满门...
    1322-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反应合成法结合塑性变形工艺制备了不同SnO2含量的AgCuOIn2O3SnO2电触头材料,在JF04C触点材料测试机上对不同SnO2含量的电触头材料进行电接触实验,研究了该材料的接触电阻、抗熔焊性和材料转移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对试样阴/阳表面电侵蚀下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gCuOIn2O3SnO2触头材料接触电阻小,当测试电压不超过12 V时,接触电阻随测试次数的增加呈现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当电压增大到18 V时,各试样的接触电阻均增大,且增幅程度不一.对于SnO2含量不变的试样,熔焊力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材料的燃弧能量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呈锯齿形波动.电接触过程材料主要为阴极转移,材料的损耗量随SnO2量的增多先增大后减小,阴/阳极触头表面呈凸凹状,且表面存在熔融金属液凝固状花样,材料转移主要以熔桥方式进行,当SnO2含量在0.5wt%~1.0wt%时,电接触性能最为优异.

    反应合成法AgCuOIn2O3SnO2接触电阻抗熔焊性电触头材料塑性变形工艺

    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中的褶皱缺陷:分散性与虚拟测试

    申川川马利文安戈郭静...
    1332-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结构中,褶皱缺陷的物理形态及其空间分布通常具有分散性,如果仅追踪某个单一褶皱缺陷的行为演化,则不能有效控制复合材料批量构件性能的一致性.本论文提出了一种褶皱缺陷分散性模型,该模型包括褶皱形态的正态分布和空间位置的随机分布,以及将该模型植入自主开发的有限元程序的算法实现.由于计算程序中考虑了褶皱缺陷的概率分布,每进行一次力学响应计算就相当于进行一次复合材料结构虚拟测试,计算程序运行多次即可获得结构响应的上、下限,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预测褶皱缺陷分散性对结构宏观力学响应的影响,并在缺陷的统计指标和构件的力学性能之间建立量化关系.所建立的虚拟测试方法是复合材料创新设计方法的关键,能有效减少工程实践中复合材料结构对大批量试验的依赖.

    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褶皱缺陷分散性概率分布虚拟测试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含凹陷内胆屈曲的有限元分析

    张国朱海洋蔡雅琪任明法...
    1343-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含凹陷金属内胆屈曲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基于平面应变假设,建立了含凹陷半圆环收缩屈曲分析模型,通过修改有限元模型中内胆的节点坐标,将内胆初始凹陷引入模型中,采用非线性迭代法逐步增大面内载荷,实现了含凹陷半圆环的收缩屈曲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含凹陷内胆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同时考虑自紧工艺后内胆残余应力的环向分量与轴向分量,实现了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自紧工艺后含凹陷内胆的屈曲分析.以130 L球形封头薄壁铝合金内胆全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为例,分析了含凹陷内胆的临界屈曲载荷以及屈曲发生时内胆的应力及变形.结果显示,含初始缺陷的内胆在自紧工艺之后屈曲模式为局部屈曲;初始凹陷深度越大,临界屈曲载荷越低;与直筒段中部的距离为凹陷轴向宽度1/2的区域和直筒段靠近封头的金属内胆区域存在凹陷易发生屈曲,是金属内胆的薄弱环节.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内胆屈曲有限元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模拟海洋环境长期老化及失效行为

    王登霞孙岩谢可勇李晖...
    1353-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两种先进轻质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CF/S-157)与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TDE-85),开展模拟海洋环境实验室盐雾老化、湿热老化和盐水浸泡环境长达9600 h加速试验.基于各种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及层间剪切强度)开展材料老化行为规律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方法对树脂基体在各种加速环境中的分子链段与官能团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到树脂基体的失效模式;利用外观、超声扫描成像、SEM分析树脂/纤维界面的变化情况,明确了树脂/纤维界面的破坏方式;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与热重分析(TG)分析各种加速老化方式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热失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老化方式对树脂基体的老化影响顺序依次为70℃/95%RH(Relative humidity)湿热、35℃盐雾、常温盐水浸泡.得到了先进轻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模拟海洋环境老化行为和失效机制、失效模式,为实现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评价和使用寿命预测奠定基础.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模拟老化力学性能腐蚀行为失效模式

    《复合材料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