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纺织复合材料纤维预制体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杨志焦亚男谢军波焦伟...
    1511-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纺织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可设计性强等诸多优势,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纺织预制体的纤维结构对复合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然而,预制体的纤维结构在织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宏观尺寸和微细观结构的变形,甚至产生褶皱缺陷.纺织预制体作为一种柔性骨架,其变形机制十分复杂.采用试验测试来表征预制体的力学变形特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建立理论和数值分析模型的基础.本文对纺织复合材料预制体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成型试验等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不同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对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将为预制体力学测试技术的改进、测试标准的建立和成型过程中的准确控形提供理论指导,对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纺织复合材料预制体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变形机制

    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邹静王正良佘跃惠
    1534-1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传统污水处理的方法在处理效能、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之处,而利用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可有效解决上述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本综述阐述了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机制,剖析了生物纳米复合材料进行水处理的吸附、光催化、抗菌机制及其在水中重金属、有机染料、药物、无机盐等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包括通过取代纳米表面的羟基官能团吸附氟离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和离子相互作用吸附铬离子;吸收特定光谱的能量,催化氧化吸附在表面的污染物,最终使其降解或矿化,复合材料的生物部分能减小带隙,增大吸附面积;该材料可直接与微生物细胞相互作用,中断跨膜电子转移、破坏/穿透细胞包络或氧化细胞成分,或产生活性氧物质等二次产物.分析了该材料目前在控制纳米粒子的形态和粒径,快速提高纳米粒子产量和明确某些尺寸的纳米颗粒的毒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期望为实现高效可控的绿色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生产技术,应专注于细胞和生化过程的确切机制,优化反应参数,改善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并探究纳米合成的生物材料范围,形成成熟的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合成技术方案.

    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吸附光催化抗菌净化污水处理

    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关桦楠彭勃薛悦吴巧艳...
    1547-1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团簇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行组装形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它们具有框架结构可调、高孔隙率、化学稳定性良好、可再生性和合成过程简单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小分子的吸附分离、催化化学反应、催化降解、富集物质、氧化还原反应等诸多领域.磁性金属有机框架(MMOFs)是在金属有机框架的基础上引进磁性金属粒子,极大地改良并优化了其原有的性能,丰富了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内容,拓宽了金属有机框架在食品、农药、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本文以磁性金属有机框架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论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MMOFs材料在该领域中存在的局限,并对研究新趋向提出了展望.

    磁性纳米粒子金属有机框架食品分析模拟酶富集

    纳米ZIF-8@短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环氧复合材料阻燃、抑烟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杨宕莎王康琪朱妍妍李建根...
    1559-1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了ZIF-8@短碳纤维(SCFs)材料,将其与聚磷酸铵(APP)一起加入环氧树脂(EP)制备了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氧指数测定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锥形量热仪及万能电子拉力机对ZIF-8@SCFs-APP/EP复合材料进行了阻燃与力学性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5wt%APP阻燃样品相比,当ZIF-8@SCFs的添加量为1wt%(APP和ZIF-8@SCFs的质量比为4:1)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从25.7%增加到28.1%,UL-94垂直燃烧试验达到V-1级、热释放率峰值(pHRR)和总烟雾量(TSP)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抗张强度、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86%、81%、20%和75%,解决了无机阻燃填料的添加导致EP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制备的阻燃复合材料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环氧树脂金属有机骨架聚磷酸铵短碳纤维阻燃力学性能

    热塑性树脂基体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弹道侵彻性能的影响

    何业茂焦亚男周庆陈利...
    1570-1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热塑性的水性橡胶、水性聚酯、水性聚氨酯作为基体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作为增强纤维,采用热压工艺制备单向正交结构的防弹先进复合材料层压板.基于弹道侵彻试验和力学试验研究热塑性树脂基体对防弹先进复合材料弹道响应及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单一的热塑性树脂体系,以热塑性树脂混合体系作为基体制备的UHMWPE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抗弹道侵彻性能、更高的拉伸破坏强度和层间剪切破坏强度,这是由于混合树脂体系中的UHMWPE纤维具有更高的可利用效率;此外,基于横向压缩诱导的间接张力机制和弹道侵彻下的大变形行为诱导的膜力效应,UHMWPE纤维复合材料的抗弹道侵彻性能与其准静态下的拉伸断裂强度、层间剪切强度呈现正相关的关联机制.

    热塑性树脂UHMWPE纤维抗弹道侵彻性能力学性能复合材料层压板

    FeOOH纳米粒子协同聚偏氟乙烯电纺纤维膜插层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

    付泽浩向阳马传国曾塘玉...
    1582-1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增强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压板(CF/EP)的层间断裂韧性,提出了一种纳米粒子协同纳米纤维膜插层改性方法.首先利用喷涂法将针状羟基氧化铁(FeOOH)纳米粒子均匀负载于碳纤维布表面,然后将制得的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PVDF)插入碳纤维布的层间,采用手工铺设-真空热压法制备了改性复合材料层压板PVDF&FeOOH-CF/EP,研究了不同面密度的FeOOH协同PVDF增强CF/EP层间断裂韧性的作用效果及增强机制.结果表明,FeOOH在碳纤维布上分布均匀,在面密度为2 g/m2时,PVDF&FeOOH-CF/EP层压板获得了最佳的增韧效果,相对于CF/EP,其I型层间断裂韧性GIC提高了118%,II型层间断裂韧性GIIC提高了97%,而PVDF-CF/EP的GIC和GIIC只分别提高了70%和44%.SEM分析显示,FeOOH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基体的断裂韧性,同时也增强了PVDF纤维与基体的界面作用,进而强化了PVDF的增韧行为.

    碳纤维层压板断裂韧性纳米结构静电纺丝

    耐介质液体含氟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剖析

    刘小艳吴福迪郗旻张寅...
    1592-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SIFEL 3705是日本信越开发的一种可耐多种化学品及强还原性介质的液体含氟弹性体材料,在国外军事、电子、石油化工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掌握该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特点,可以科学指导密封选材,充分发挥材料的高性能从而满足苛刻的密封工况.本文通过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分析了SIFEL 3705A及3705B预混胶的化学结构及耐低温特性;针对采用两组分预混胶混合硫化后制备的含氟弹性体,开展了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力学性能、低温回弹性、高温压缩回弹性、耐高温性能、耐化学介质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IFEL 3705A和3705B预混胶中的主胶料化学结构基本一致,为分子主链含醚键C?O?C的氟橡胶;采用两组分预混胶制备的含氟弹性体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达?52.5℃,在?50℃低温环境下仍具有回弹性,弹性体力学性能及耐高温性能良好,邵尔A硬度66,拉伸强度8.98 MPa,拉断伸长率289%,5wt%质量损失时的热分解温度476.8℃;经高温130℃压缩120天后恒定压缩永久变形≤20%,具有非常优异的高温回弹性能;另外,含氟弹性体具有非常优异的耐化学介质性能,在无水乙醇及液压油中的性能变化幅度很小,在强极性偏二甲肼介质中浸泡后性能变化先较快而后基本达到平衡.根据性能剖析结果可知,信越含氟弹性体SIFEL 3705可在?50℃低温环境及强腐蚀性环境中作密封材料使用.

    含氟弹性体SIFEL3705FTIR核磁谱图高温压缩永久变形耐介质

    一款透明柔性超材料宽频微波吸收器

    马瑶王建宝石立华刘君...
    1601-1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材料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电磁特性,已成为物理学、材料学和电磁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款兼具微波宽频吸收和透明、柔性特点的超材料.该反射型超材料共3层,分别为周期单元吸波层、介质基板和反射底板.基于阻抗匹配理论推导的吸波层阻抗匹配曲线,为宽频吸波优化设计提供了准确、高效的理论指导.仿真结果表明,当超材料总厚度仅为最大截止波长的0.091时,微波吸收率高于90%的频率范围为8.2~22 GHz,总带宽达13.8 GHz,相对带宽为91.4%,实现了微波宽频吸收.同时,由于周期单元为对称结构,该超材料对入射电磁波极化特性不敏感.另外,通过选用聚氯乙烯(PVC)和氧化铟锡(ITO)材料,该超材料还同时具备光学透明和柔性的特点,因此在武器装备的视窗雷达隐身和共形雷达隐身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新型复合材料超材料宽频吸波透明柔性

    Bi2MoO6/WO3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但智钢肖经浩姚旭
    1610-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不同Bi2MoO6含量的Bi2MoO6/WO3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UV-Vis、EIS和PL对样品进行了微观结构、形貌、光吸收特性、光谱响应和光电流的测试与表征,并考察了Bi2MoO6/WO3复合材料光催化分解水制氧的活性.结果表明,Bi2MoO6/WO3复合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WO3和Bi2MoO6样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15%Bi2MoO6/WO3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产氧效率是纯WO3的产氧效率的2.3倍,以Fe(NO3)3·9H2O为牺牲剂时,复合催化剂的产氧效率可达到107μmol/(g·h),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分析发现Bi2MoO6/WO3复合样品中Bi2MoO6颗粒与WO3纳米棒的异质结结构提高了光生载流子传输和转移效率,减少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因此有助于增强光催化活性.

    Bi2MoO6WO3纳米棒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产氧

    临泽红色低品位凹凸棒石黏土负载δ-MnO2室温降解甲醛

    洪晓梅陈天虎王灿邹雪华...
    1617-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临泽地区低品位凹凸棒石黏土利用率低的问题,用预富集处理的临泽红色低品位凹凸棒石黏土(PPCI)为载体,利用高锰酸钾和草酸铵为反应前驱体,通过氧化还原法制备MnOx/PPCI复合催化剂,并用于常温下降解室内空气中甲醛效果评价.结果表明,Mn负载量为33.6wt%的复合催化剂具有优异性能,动态实验中,当进气甲醛浓度为1.22 mg/m3时,去除率在720 min内保持99%以上,而未负载的δ-MnO2在相同条件下去除甲醛的效率仅为87%;静态实验中对初始浓度为146.6 mg/m3的甲醛气体去除率高达95%以上,PPCI负载δ-MnO2可以显著提高锰基催化剂室温降解甲醛效果.δ-MnO2/PPCI复合催化剂降解甲醛反应遵循二级动力学.由于δ-MnO2在凹凸棒石黏土矿物表面高度分散,有更大的比表面积(73.2 m2/g),可以暴露出更多Mn3+/Mn4+活性电对,从而提高了复合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电化学活性,并最终促进甲醛的降解.通过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DRFTS)研究了甲醛在复合催化剂表面中间产物的生成和转化过程,结果表明甲醛首先被表面羟基转化为亚甲基二氧(DOM),进而被表面活性氧氧化为甲酸盐物种(HCOO-),最终被氧化为CO2和H2O,并且催化反应消耗表面羟基可通过凹凸棒石表面吸附水与表面活性氧反应再生.本研究通过开发低品位凹凸棒石黏土,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为开发高效复合室内空气净化材料提供新思路.

    低品位凹凸棒石锰氧化物甲醛氧化降解环境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