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茶叶
福建茶叶

汤鸣绍

双月刊

1005-2291

fjtea@163.com

0591-87601225

350001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福建茶叶/Journal Tea in Fujia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

    夏燕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民创造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人民思想与精神的映现。在茶文化悠久的发展历史中,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持续的传承,既是因为茶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与坚实的受众基础,也是因为茶文化在社会教化中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对茶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作用以及当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茶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充分实现茶文化教育价值,为家庭教育水平和成效的提升提供助力。

    茶文化家庭教育作用不足渗透路径

    学习效能感在学生专业认同与在线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以高职茶类专业为例

    陈铁张秦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高职茶类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Harman单因子分析检验、相关分析与中介作用分析,揭示学习效能感在高职茶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在线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第一,高职茶类专业学生在线学习倦怠随专业认同水平提升而下降,随学习效能感水平提升而下降,高职茶类专业学生学习效能感随专业认同水平提升而提升;第二,高职茶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对在线学习倦怠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习效能感是专业认同与在线学习倦怠的中介变量。鉴于此,应紧抓新生入学契机,加强专业认同教育;基于专业课程体系,增强职业技能培训;深化评价改革,提升职校生自我效能感。

    在线学习学业倦怠高职茶类专业影响因素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茶文化服务研究

    李璐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形成,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取及交流环境,也促进了图书馆传播知识、文化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在信息共享空间中,提供茶文化服务既能够丰富图书资源,充实图书内容,也能够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为读者带来独特的体验。因此,提升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茶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茶文化服务为切入点,首先对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进行概述,其次,阐述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开展茶文化服务的意义,最后就如何提升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茶文化服务水平提出了具体策略,分别是加强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夯实茶文化服务提升基础;全面整合茶文化资源,丰富茶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联动,实现茶文化广泛深度传播;增强图书馆工作者服务意识,提高茶文化服务水平,旨在为图书馆进一步优化信息共享空间茶文化服务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图书馆信息共享共享空间茶文化服务

    论武夷山的生态美学:以茶为切入点

    钟紫云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美学着眼于生态风光,以生态环境为审美对象。本文以概念分析、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结合武夷山历史与当地文化,探讨武夷山的生态在美学领域的审美氛围、朱熹与茶文化的美学渊源以及构建人茶一体"共生"三个方面内容。生态美学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有机性为出发点,以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稳定、发展为美,强调人类审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研究发现,武夷山的人茶一体的文化现象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实现了武夷山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武夷山的茶叶为切入点,追溯武夷山茶叶发展史与名人故事,分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以期为研究武夷山的生态美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武夷山水山水美学朱熹天人共生

    博物馆茶文化传播力提升的策略

    徐冰溪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是对茶文化进行呈现与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提升博物馆的茶文化传播力,能够更好地展现我国优秀茶文化具有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为博物馆受众带来良好的文化审美体验。文章对提升博物馆茶文化传播力的意义以及博物馆茶文化传播力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围绕博物馆在茶文化传播工作中具有的核心需求,对博物馆茶文化传播工作保障措施开展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博物馆茶文化传播成效,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博物馆文化功能的有效实现夯实基础。

    博物馆茶文化传播力提升策略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

    应学强万掌印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作用,本文拟从对"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关联内涵的剖析开始,对"茶"思想对思政文化的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剖析,并以"茶"为切入点,对如何利用茶文化有效地发挥思政作用展开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有益于实践的建议。

    茶文化视域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路径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茶文化英语翻译的影响

    顼丹萍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人文价值。但是,受地域、思维等因素的影响,茶文化的英语翻译可能会出现误译、错译等问题,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茶文化英语翻译的影响。本文详细总结了茶文化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关注文化负载词、保证语句连贯、统一翻译标准、把握文化内涵等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华茶文化翻译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参考。

    文化差异茶文化英语翻译

    中西方茶文化跨文化比较研究

    刘芳胡匡迪邱宝梁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异同,探讨茶文化在不同国家的起源、发展与现状。文章从茶文化的接受动机、本土化过程、发展历程、社会功能等角度切入,提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英国茶文化兴盛一时、美国茶文化百花齐放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中英美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三国茶文化既传承经典,又融入时尚,呈现出多元交融的发展态势,并建议加强中西方茶文化交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期为世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中西方茶文化跨文化比较传承与创新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茶文化的译介与国际传播路径——以《茶经》为例

    孙家男肖成笑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茶文化承载着千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载体。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是世界最早的茶文化典籍,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同时《茶经》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的缩影。文章以《茶经》的译介与国际传播为研究对象,回顾并分析《茶经》译介与传播的历程与意义,在此基础上,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究中国茶文化的译介与国际传播新路径,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译介传播提供思路上的借鉴。

    《茶经》译介中国茶文化传播路径

    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席晓婷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育人价值,推进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内省意识、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灵活性、深化思政教育的人文情怀和育人氛围。然而,固化的教育模式、滞后的育人理念、复杂的文化生态、单调的校园氛围制约着茶文化的价值发挥、全面融入、入脑入心及有效渗透。基于此,高校与思政教育者需要强化协同配合,以茶文化为核心导向,从教育平台、施教内容、手段方法、实践活动等多个维度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以此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先进性及人文性,助力高校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茶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