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张新时

季刊

1673-7105

jsre@fjnu.edu.cn

0591-83465189

350007

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32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TPCD
查看更多>>2006年3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35-1291/N,ISSN 1673-7105,季刊,大16开,96码。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办刊宗旨是:为亚热带资源环境和地理综合研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术争鸣,推崇前瞻性探索,注重反映具有区域特色和学科交叉的研究,优先发表原创性成果,传播学术信息,为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撑。亚热带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区域: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和热带—温带气团的交替作用与巨大的地形差异、海陆差异相结合,使该区域成为地球上自然对比度最高、环境敏感性最强和自然之迷最多的区域;亚热带区域是世界上战略资源最丰富、最重要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上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地区。资源和环境是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经济中两个密切关联的问题,是人地关系关注的中心。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同时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脚点,因而亚热带区域的资源环境和地理的综合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将为从事资源、环境、地理和区域生态研究与教学的专业人员,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一个发表研究成果和进行信息交流的主流平台,促进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刊物以刊登亚热带资源环境和地理综合研究的理论、技术、综合考察和应用实践、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互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为重点,兼顾发表与亚热带相关联、相邻地域的资源环境及地理学有关问题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成果。《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级学术刊物,首期将于2006年9月出版。刊物以地球上自然对比度最高、环境敏感性最强、自然之迷最多的亚热带区域为重点,全面报道国内外亚热带及其相关区域的资源(土地、水、气、生物、矿物岩石资源,以及海洋、旅游等综合资源)、环境(生态环境,自然和人为的化学、物理、生物环境)及其相关的地理基础、地理背景和重要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等)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特别是资源环境和地理学交叉综合研究的重大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实践,资源环境与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交互作用问题。重点报道这些领域的研究前沿理论、最新技术方法、最新科考和实验研究成果、综合研究进展、热点问题专题讨论以及与国际问题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聘请在本领域学术造诣高的两院院士和学术思想活跃、成就卓著的中青年专家担任编委,办刊思想着力体现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力求反映学科前沿,及时报道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发现、新方法、新成果和新进展,为亚热带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是资源—环境与地理交叉领域的一个新刊物,热切希望得到本领域的专家、学术机构和期刊同仁的的关注、支持和呵护,热忱期待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来稿,衷心欢迎来自作者、读者和专家学者的声音。我们相信,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扶持下,在广大同仁朋友的共同关心和培育下,《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将会不断走向成熟和发展,为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面向国内外组稿,热忱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投稿,亟需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应用前景广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山口红树林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

    韦江玲孙仁杰刘文爱李蕾藓...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2018年每年分四季对广西山口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的鸟类资源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调查到鸟类151种,分属14目41科,其中春季11目30科86种,夏季8目24科55种,秋季11目32科85种,冬季13目36科85种.监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和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7)附录Ⅱ的均为16种.四季鸟类多样性指数比较: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比较:红树林>混交林>农田>盐田-养殖塘>桉树林.最后提出加强巡护执法力度、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做好红树林外围养殖区的保护规划及加大湿地鸟类宣传力度等建议.

    红树林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广西山口

    闽北地区柳杉树轮宽度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阮超越董志鹏李颖俊曹新光...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建北部宁德市虎贝镇柳杉树芯为对象,建立研究区68年(1950—2017)柳杉树轮宽度标准年表.通过年表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分析发现:研究区柳杉树轮宽度与上一年7月和当年6月温度在原始序列和一阶差序列上均显著负相关(P<0.01),夏季高温造成的干旱胁迫限制了柳杉径向生长;标准年表与前一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在原始序列和一阶差序列上均显著正相关(P<0.01),柳杉生长亦受水文年降水限制,土壤水分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柳杉宽度年表与当年1—3月全球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相关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树木径向生长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说明ENSO可以通过遥相关(tele-connections)调控研究区的水文气候,从而影响区域的树木生长.

    柳杉树轮宽度气候响应

    杉木幼苗细根呼吸对土壤增温的驯化

    陈宇辉陈光水郭润泉宋涛涛...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根呼吸对土壤增温的响应可以影响气候变暖与土壤CO2排放之间的正反馈强度.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细根呼吸对土壤增温的驯化情况,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幼苗土壤增温试验,设置对照(CT)和增温(W,+4℃)两种处理,每种处理6个重复.并在春季(4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测定了细根比根呼吸速率(参比温度为20℃)、氮浓度和非结构性碳浓度.结果表明:比根呼吸对土壤增温产生部分驯化:在参比温度下,春季和秋季土壤增温提高了比根呼吸速率,而夏季增温处理的比根呼吸速率低于对照.细根氮浓度和非结构性碳浓度则没有受到土壤增温的显著影响.这表明土壤增温并未通过影响底物浓度和细根氮含量而影响细根呼吸.

    土壤增温比根呼吸呼吸驯化

    氮和枯落物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O2释放的影响

    陆苗慧张林海张美颖许丽红...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CO2释放是土壤碳转化的关键过程.氮(N)添加及植物枯落物的分解对湿地土壤CO2释放速率有显著影响,在全球大气CO2浓度和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闽江河口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24 d的短期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氮浓度和不同枯落物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两种植物枯落物添加处理显著促进了湿地土壤CO2释放速率(P<0.05),也显著增加了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pH(P<0.05).两种枯落物添加处理下,培养初期(0~9 d)枯落物可溶性有机碳快速释放和pH升高可能是导致土壤CO2释放峰值时间提前的主要因素.(2)枯落物添加后不同浓度氮输入对湿地土壤CO2释放速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01),但两种枯落物对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的变化是影响不同枯落物在氮添加后培养前、后期土壤CO2释放差异的重要原因.

    土壤CO2释放速率氮添加枯落物分解互花米草短叶茳芏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

    李雪万晓华周富伟邹秉章...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亚热带地区,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导致森林结构类型单一,针叶化现象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亚热带地区6种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差异,探讨树种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发现,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木荷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最高,福建柏林土壤真菌与细菌比值显著高于其他树种,杉木和马尾松林土壤的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值显著高于其他树种.冗余分析表明,凋落叶碳氮比、凋落叶木质素/氮,土壤总碳、碳氮比、pH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人工林主要通过调控凋落叶质量和土壤碳、氮有效性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磷脂脂肪酸方法土壤碳氮比土壤微生物树种

    基于"FOC"的福建特有种子植物研究

    刘晨舒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系统查阅《Flora of China》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以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2019版)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收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福建种子植物资源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对福建特有种子植物进行增补,并对部分种类的归并和植物名称的修订进行阐述.研究显示:补充、完善后的福建特有种子植物共有72种,其中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71种.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特有种子植物的调查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特有种子植物(FOC)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福建

    瑞金机场高影响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陈胜东李翔翔徐卫民温新龙...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参证气象站(瑞金气象观测站)1988—2017年记录的雷暴、闪电、降水、雾和霾、热带风暴及结冰资料,对瑞金机场发生频率较高的高影响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展开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6—8月)是雷暴影响瑞金机场的主要季节,其中8月发生的日数最多;1988—2013年雷暴日数整体趋势不显著,但年际变化显著,2012年雷暴日数最高,为76天,1989年雷暴日数最低,为40天;瑞金机场闪电也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少有发生,高频时段出现在14:00—20:00,夏季要注意防雷防电.(2)瑞金机场对流性降水(>10 mm·h-1)年均发生21.5天,占总降水天数的14.2%,其中一半左右发生在5、6月份,6—13时为高发时段,是强对流重点关注和预防的时期.(3)瑞金站雾或霾引起的低能见度出现的频率冬春季节较高,夏季较低,应重点关注冬春季低能见度对航运的不利影响.(4)影响瑞金机场热带气旋带来的降水以大到暴雨为主,对瑞金市极端风速的影响以5~6级为主,应给予一定的关注.(5)瑞金机场每年均有结冰发生,且初、终期复杂多变,需注意冬季跑道除冰工作.

    高影响天气气候特征瑞金机场

    中国LUCC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肖宝玉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96—2018年间CSCD和CSSCI来源期刊,主要借助CiteSpace软件构建了中国LUCC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1)中国LUCC研究广受关注、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较稳定空间集聚特征的研究网络.(2)研究热点从侧重LUCC的现象和机制分析转向LUCC现象、机制、效应和方法研究并重,时空多尺度、机制多元化、效应耦合性及模型综合性特征均有所增强.(3)今后中国LUCC研究应不断挖掘与拟合多源数据、攻克人文数据定量化和空间化难题,寻找格局-机理-响应互反馈耦合分析方法,加强LUCC内在转型研究.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特征与趋势CiteSpace知识图谱

    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评价及实证研究

    张娜林岚罗琴郭子林...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已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城市健身休闲空间建设日益增多,健身休闲体验研究受到学者普遍关注.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以城市居民满意度体验为视角,试图构建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以3个城市(南京、福州、厦门)2901份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调查为研究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评价体系、实证分析满意度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评价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服务质量""身心健康""教育认知""人际交往""环境审美""个人价值")和40个二级指标组成;(2)从3个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总体评价值来看,福州市满意度评价值为3.974,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水平之间;厦门市满意度评价值为3.991,接近比较满意水平;南京市满意度评价值为4.032,处于比较满意水平之上,是3个城市中满意度评价值最高的.具体从一级指标来看,3个城市在"服务质量""环境审美""教育认知"3个指标差异较大,满意度评价值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水平之间,按照评价值得高低依次为南京、厦门、福州."服务质量""环境审美""教育认知"对3个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满意度评价值的高低具有较大的影响.

    健身休闲休闲满意度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福州市厦门市南京市

    基于遥感的三亚市不透水面及热环境效应分析

    邢丽珠张方敏旷雅琼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快慢是权衡一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改变着城市居住热环境.不透水面的分布能够很好地展现城市化的方向及趋势.三亚作为中国亚热带海岛旅游城市,近年来大量人口的涌入导致三亚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三亚市城市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以1998、2011、2018年的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TIRS卫星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DISI)对三亚市近21年来的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温度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亚市的不透水面积在21年间净增长206.5 km2,扩大了1.58倍左右,特别是2011年以后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加,不透水面扩张速率提高了3倍以上.统计表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显著正相关,不透水面增加显著引起地表温度升高,而植被和水体能够显著缓解地表温度的升高,抵消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的正效应.

    不透水面NDISI城市化热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