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稻麦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稻麦科技
福建稻麦科技

郑家团

季刊

1008-9799

fjdmkj@sohu.com;fjdm@chinajournal.net.cn

0591-83403242

350019

福州市仓山城门连板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福建稻麦科技/Journal Fuj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Rice and Wheat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主办的省级稻麦作物科技刊物,主要刊登稻、麦作物科学论文、试验研究报告,有关文献综述及报道国内外稻麦作物科技进展(译文及文摘),为促进科技交流,推进科技进步服务。主要供本领域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科技售货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适抗病杂交稻品种福两优1376的选育与应用

    卞晓波沈伟锋虞涛吴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两优 1376 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 133S为母本、福恢 776 为父本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稻品种,具有适应区域广,不易倒伏,分蘖数多,谷粒饱满丰盈、颜色鲜亮,转色快,品质优,中抗稻瘟病等优点,2020 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主要介绍了福两优 1376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广适抗病福两优1376选育

    优质超级稻新品种荃优212的选育与应用

    黄庭旭游晴如王洪飞房贤涛...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荃优 212 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福恢 212 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荃 9311A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018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1 年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是目前福建省选育的超级稻品种中首个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籼稻品种品质标准的品种,2023 年荃优 212 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恢复系福恢 212的选育过程和配制杂交稻荃优 212 的种植表现.

    超级杂交稻荃优212优质抗瘟选育

    紫黑色两系杂交糯稻新品种坤两优糯8301的选育与应用

    丁信良廖留英丁源林霖...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坤两优糯 8301 是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不育系坤S与自育的恢复系亚恢糯 8301 配组育成的紫黑色两系杂交糯稻新品种,于 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田间种植表现熟期适中、分蘖力较强、丰产性较好、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较强、耐热性强等特性.介绍了坤两优糯 8301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

    紫糯杂交稻坤两优糯8301选育特征特性

    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海南三亚开幕

    中国农业信息网
    12页

    优质抗病杂交晚稻秝两优5816高产制种技术

    林年卯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秝两优 5816 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两系不育系秝S和恢复系福恢 5816 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籼品种,具有米质优、中抗稻瘟病、产量高等特点,于 2021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过 2 a的制种试验研究,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要点:确定最佳抽穗扬花期及播差期、培育多蘖壮秧、肥水管理、人工授粉、去杂保纯等.

    优质抗病秝两优5816高产制种技术

    两系杂交稻荃两优丝苗烟后高产制种技术

    艾荣富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荃两优丝苗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荃 211S与五山丝苗配组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20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荃两优丝苗及其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荃两优丝苗在建宁县的烟后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稻荃两优丝苗特征特性制种技术

    水稻三系不育系哈瑞A高产繁殖技术

    许鸿江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瑞A是福建省福瑞华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三系不育系,具有异交结实率高、抗稻瘟病、抗逆性好、适应性强、不育性稳定等特点.在将乐县经过几年的繁殖实践,总结分析了哈瑞A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繁殖技术.

    水稻三系不育系哈瑞A繁殖技术

    优质稻种成2024年春耕"抢手货"

    中国农业信息网
    21页

    "稻+蒜"轮作栽培模式效益分析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王芳王旭白文奎徐雄...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蒜"轮作是一种有效利用光热、土地资源的高效栽培模式.对 2021-2022 年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稻+蒜"轮作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和比较,"稻+蒜"轮作模式年总产值达 26.25 万~28.24 万元/hm2,既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保障粮食安全,又促进了水稻和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总结了"稻+蒜"轮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为"稻+蒜"轮作栽培模式提高土地、光热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益.

    "稻+蒜"轮作水稻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旱轮作

    不同肥密因子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效应的影响

    林威鹏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肥密优化方案,基于四因子五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效应的影响,建立了肥密因子与马铃薯产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模型的方程解析与寻优结果表明:建立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模型与实际的拟合度较好.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与施钾量的一、二次项均为极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施磷量的一次项为显著水平、二次项为极显著水平,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互作效应为显著水平.各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钾量>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根据该模型提出每 667m2 马铃薯目标产量 2 750 kg的肥密优化组合方案为:每 667m2 种植密度 4 488~4 748 株;每 667m2 施N量 17.11~18.39 kg;每 667m2 施P2O5 量 6.31~7.04 kg;每 667m2 施K2O量 18.32~19.45 kg.

    肥料密度马铃薯地膜覆盖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