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陈文哲

双月刊

1672-4348

gcxb@fjut.edu.cn

0591-22863076

350108

福建省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3号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福建工程学院主办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工程技术与管理、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学术性、创新性的论文。其办刊宗旨是“立足八闽,面向全国,弘扬学术,发展教育”,服务学院的教育科研,服务于海峡两 岸的经济繁荣。办刊方针是“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发扬地域文化特色,注重海峡两 岸的工程文化的建筑与发展,注重闽台工程文化的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铁场站咽喉区上盖建筑结构振动测试

    黄建华许仁堃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铁运行对上盖建筑的振动影响,以福州市某轨道交通线地铁场站咽喉区上盖建筑为测试对象,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对地铁场站咽喉区上盖建筑楼板中央和剪力墙脚处的振动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烦恼度模型对其舒适度作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楼层数的增加,楼板跨中铅垂向振动逐渐衰减,而第四层为振动放大层,其楼板及剪力墙脚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均被放大;楼板铅垂向振幅峰值的优势频率为40~70 Hz,剪力墙脚铅垂向振幅峰值集中在10 Hz附近,随着楼层数的增加呈现先衰减后放大的趋势,而水平垂轨向振幅与楼层数正相关,振幅峰值集中在0~20 Hz和40~60 Hz;楼板振动加速度级VAL在 1~50 Hz随频率增加而增大,在 50~80 Hz随频率增加而逐渐降低,且第一层VAL超出一级限值,各铅垂向Z振级VLZ 整体上随楼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地铁运营状态下,地铁场站咽喉区上盖物业居住者在第一层卧室中可能会产生"轻度烦恼"的生活体验.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场站上盖建筑结构的减振设计提供参考.

    地铁场站上盖建筑咽喉区振动测试振级烦恼度

    湿热环境下低吸水率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配合比研究

    崔双双郭晓慧罗天凤王旭...
    213-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东南沿海地区显著的风驱雨(WDR)现象易引起的建筑外墙渗水、墙体材料劣化等问题,通过两阶段共 14 组配合比试验,配制了一种低吸水率的外墙玻化微珠水泥基材料,研究了其在湿热环境下累计吸水量与吸水后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混凝土相比,玻化微珠水泥基材料可以显著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吸水量,热工性能优异,玻化微珠保温砌块可以有效提高砌块的热工性能,但也会降低材料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相比,玻化微珠水泥基材料的导热系数、7d累计吸水量和吸水 7d后导热系数分别为 0.336 W/(m·K)、185.8 g和 0.483 W/(m·K),分别是混凝土的26.4%、62.4%和 30.1%,吸水 7d后导热系数增大 0.147W/(m·K),增幅为混凝土的 44.3%.

    湿热环境低吸水率玻化微珠水泥基材料配合比试验

    移动荷载作用下跨越空洞加筋道路动力响应分析

    黄志斌
    219-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跨越空洞加筋道路系统的动力特性,将加筋道路系统视为跨越空洞的双层地基梁,推导出移动荷载作用下加筋道路系统动力响应解析解.通过与既有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所推导计算式的正确性.并探讨了空洞宽度、路面板抗弯刚度、加筋垫层抗弯刚度、回填土及路基弹性系数对加筋道路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加筋道路底部空洞宽度、路面板抗弯刚度以及路基弹性系数对移动荷载作用下加筋道路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较大,并且对加筋垫层中点振动位移的影响比对路面板的影响更显著.加筋垫层抗弯刚度对其自身中点振动位移影响较大,但对路面板中点振动位移的影响较小.而回填土弹性系数对路面板中点的振动位移影响较大,但对加筋垫层中点的振动位移影响较小.

    加筋路基空洞动力响应双层梁模型解析方法

    近场波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彭丽高智能凌远辉左志成...
    225-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维化时域方法将地震波动转化为等效节点荷载,通过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单元模拟远场地基辐射阻尼,建立基于刚性地基假定和考虑近场波动的三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比内力和位移动力时程响应.研究表明:考虑近场波动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自振周期变长;与刚性地基假定相比,在观测点处,梁端弯矩幅值增大,轴力幅值减小,剪力幅值改变;柱端弯矩幅值减小,轴力幅值增大,剪力幅值也存在差异;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均衰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近场波动一维化时域方法地震波动输入地震响应规律

    风险偏好视角下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监管演化博弈分析

    陈兆芳葛雪慧黄文翰
    23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高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监管效果,减少事故发生,在引入风险偏好系数描述决策主体对风险感知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塔式起重机安全监管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其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政府监管部门松弛管理会加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塔式起重机用户的风险感知程度对策略演化结果有着关键影响作用.此外,安全管理成本、事故惩罚力度和安全行为收益也会影响主体的策略选择.提高主体对安全事故的风险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塔式起重机风险偏好演化博弈

    基于改进SOC幂指数下垂控制的混合储能能量均衡策略

    张亦君李培强陈琦刘喜凤...
    243-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抑制微电网电压波动、消纳不平衡功率,针对直流微电网中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提出一种改进SOC幂指数的下垂控制能量管理方法.该方法不仅改进了传统下垂控制电流均衡度差和会导致电压偏差的缺点,还采用阻抗在线检测法量化线路电阻值,消除了其对储能输出电流均衡度的影响,并通过二次控制对下垂控制所引起的直流母线电压偏移进行补偿.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光储直流微电网仿真系统模型,检验了所搭直流微电网的电压稳定效果,并验证了改进SOC幂指数下垂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下垂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直流微电网混合储能SOC幂指数下垂控制阻抗在线检测

    基于IGDT含电动汽车接入的能源系统输配协同双层优化调度

    鄢仁武梁涔鲍金晟
    250-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网中新能源与电动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导致电力系统在局部时段灵活性严重不足.针对现有处理电力系统灵活性和供需不确定性过于保守或过于冒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间隙理论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建立了包含输电与配电的能源调度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动汽车充放电双层优化调度策略.上层协调优化电动汽车、发电机组、风能和光伏发电,以实现供电成本的最小化.同时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问题,引入IGDT进行模拟分析.在配电网的下层优化,通过引入节点损耗灵敏度和节点电价,将电动汽车分配给充电节点,以实现电网损耗成本和充电成本的最小化.最后,通过ESS模型和IEEE33 节点标准电网行仿真模拟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电动汽车双层优化节点电价IGDT

    基于改进双闭环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桥式起重机控制系统

    张友渊刘丽桑柯程扬梁景润...
    258-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起重机在吊装作业时产生的负载摇摆以及行车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双闭环模糊PID控制算法,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工业起重机防摇摆及行车定位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将该算法运用在建立的模型中,并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分别设计了PID控制系统、模糊PID控制系统和改进双闭环模糊PID控制系统进行对比实验.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与PID控制系统以及模糊PID控制系统相比,改进双闭环模糊PID控制系统对摆角的抑制能力分别提高了 32.6%、16.5%,对小车的位置调节时间分别减少了 5.442、2.743 s,且无超调量.改进双闭环模糊PID控制系统的精确性更好、稳定性更强,可以更好地满足桥式起重机系统的控制要求.

    桥式起重机防摇摆控制模糊PID控制Matlab拉格朗日方程

    金刚石线表面缺陷视觉检测方法

    戴福全池生烨
    26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金刚石线表面质量检测算法存在因颗粒堆积、遮挡、粘连等问题导致准确率降低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金刚石线的形貌特征和几何特征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两台工业相机以背光照明的方式获取金刚石线图像,并应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裁剪、校正、增强、二值化等操作以准确提取金刚石线区域和特征信息,根据相关的特征信息完成对偏厚、偏薄、线头、剥离、杂质、分布、无缺陷等金刚石线图像的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提取金刚石线的各类缺陷,准确率达 98.8%,能够满足企业实际检测需求.

    机器视觉金刚石线质量检测特征提取分类识别

    改进中值滤波算法在晶棒图像预处理中的应用

    邓志诚黄卫东吴仙星
    275-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中值滤波算法在晶棒图像处理中无法准确区分噪声和划线特征,导致划线特征过度平滑.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梯度的中值滤波算法.通过引入像素相似度以及图像梯度信息来提高噪声去除的准确性和划线特征保护能力.比较处理后图像的峰值信噪比和划线特征边缘梯度强度,结果显示,经改进算法处理后,图像的划线特征边缘强度和峰值信噪比均高于标准中值滤波和快速加权中值滤波算法,在晶棒图像预处理中性能更优.

    晶棒中值滤波图像梯度峰值信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