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金融
福建金融

月刊

1002-2740

0591-88010587 88010583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20号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大楼11层

福建金融/CHSSCD
查看更多>>金融期刊。旨在宣传金融政策,研究金融体制改革,交流各地金融工作经验,帮助企业有效地运用资金。主要栏目有金融政策、行长论坛、城市金融、农村金融、投资建设、外汇管理、国际金融、港台金融、特区金融、保险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强化政策性保险使命服务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

    林中清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深入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阐明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原则,为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和金融央企之一的省级分支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下称"中国信保福建分公司")应深入学习贯彻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履行政策性职能,服务高水平开放"为己任,充分发挥信用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服务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信保力量.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出口信用保险金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

    日本央行为何再度选择"保债弃汇"?

    张启迪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期日本央行利率决议对收益率曲线控制上限的调整低于预期.日本央行之所以选择"保债弃汇"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日本经济仍未恢复至理想水平;二是日元温和贬值对经济有利;三是日本通胀前景并不明朗.日本央行控制收益率曲线上限的上调幅度对日本经济总体利大于弊.一方面可以继续支持经济持续复苏,另一方面财政融资成本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然而,日元也将因此低迷一段时间.未来日本央行将继续实施"保债弃汇",退出宽松政策仍然遥远,通胀偏高不会迫使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转向.

    收益率曲线控制日元汇率通货膨胀

    欧盟"碳关税"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易昌军黄森燊余坤莲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5月17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正式实施.CBAM也被称之为"碳关税",是欧盟拟对第三国别和地区出口到欧盟地区的高碳产品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中国是欧盟重要贸易伙伴之一,欧盟"碳关税"的通过对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将产生广泛的影响.文章在梳理中欧贸易现状基础上,分析欧盟"碳关税"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发现虽然欧盟"碳关税"对中欧贸易整体格局影响效果有限,但对我国部分行业、企业冲击较大,短期内会导致相关企业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或被削弱;长期将会倒逼企业优化生产结构,加速我国绿色转型的步伐.由此文章提出加快建设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交易市场机制、加强企业碳管理能力等应对措施.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贸易影响绿色转型碳计价

    强国战略下数字人民币在商业银行金融应用场景研究

    高伦陆岷峰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时代,商业银行已将发展场景金融作为做强机构的重要路径之一.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实施工具,其应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必然性,对商业银行金融场景产生全面和基础性的影响.商业银行必须根据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规则打造新型的场景金融发展模式.当前,商业银行必须精准分析数字人民币应用对其资产、负债、金融市场等业务场景的影响,发掘数字人民币场景金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采取强化技术和加强数据安全、增加基础设施和人才培训的投入等措施,多渠道打造具有数字人民币基因的新型金融场景,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金融强国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金融场景

    低利率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经营策略思考

    陈光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收窄已成为普遍趋势,对银行经营管理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将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欧美银行业的经验进行分析,发现低利率环境不仅对资产负债结构产生影响,还对盈利结构产生影响.此外,欧美银行在政策利率转变下面临的危机表明,银行应注重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在中国,商业银行面临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和存款利率相对刚性的情况,导致净息差持续收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布局"一带一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及加强资产负债结构的匹配.

    低利率环境净息差资产负债结构数字化转型

    绿债"洗绿"现象下信息披露的现状检视与制度完善

    李子涵苏涵毅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绿色债券市场中,信息披露制度发挥着消除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的重要作用,是应对绿色债券"洗绿"风险的基础手段.但目前我国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多头监管"模式下的信息冗杂、制度空白以及各监管主体规范不一,"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理念下形成的粗放式规范,以及外部评估认证机制不完善等,给绿色债券实际环境效益的实现带来障碍.对此,我国应建立统一协调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监管机制,并形成统领性的信息披露规范,以确保监管的专门性和规范的统一性;建立类型化、全要素的信息披露标准,以增强披露要求的可利用性;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认证评估机制,以保证整体环境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有效防范绿债"绿色"属性现实存在的异化风险.

    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洗绿"风险制度完善

    八闽金融要讯(2023年11-12月)

    《福建金融》编辑部
    78-80页

    图片报道

    封2页

    2024年《福建金融》选题要点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