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金融
福建金融

月刊

1002-2740

0591-88010587 88010583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20号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大楼11层

福建金融/CHSSCD
查看更多>>金融期刊。旨在宣传金融政策,研究金融体制改革,交流各地金融工作经验,帮助企业有效地运用资金。主要栏目有金融政策、行长论坛、城市金融、农村金融、投资建设、外汇管理、国际金融、港台金融、特区金融、保险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强化资本市场赋能加快培育和发展福建新质生产力

    杨华辉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近年来,福建在科技领域改革、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绿色金融发展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已具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优势.当前,资本市场亟须进一步发挥自身作为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枢纽功能,坚定不移地将支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自身核心使命和担当.同时,地方国有证券金融机构也要进一步发挥投资银行专业优势,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主动融入并全力服务福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新福建建设资本市场耐心资本兴业证券

    征稿启事

    8,32页

    亚投行贷款分配考量因素研究

    刘刚苏志洪张友泽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成立后,其贷款投向备受关注.文章基于亚投行的项目贷款数据,从贷款选择倾向和贷款规模两方面,分别采用面板二值选择logit模型和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考察相关因素对亚投行贷款分配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亚投行的贷款选择和贷款规模受借款国的人口规模、主权信用评分以及社会治理水平的显著影响;从相关解释变量看,亚投行贷款分配具有独立性.为更好地履行自身的业务职能宗旨,亚投行应合理分配贷款资金,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决策中加大对区域内欠发达国家的关注.

    亚投行贷款分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新能源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分析与应对

    蔡群起张志文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期关于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引发热议,文章研究发现当前新能源产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一是受扩产增项、需求放缓以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产能利用率分化明显;二是由于行业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池技术水平参差以及"出海"受阻,动力电池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三是由于生产周期错配以及差异化行业壁垒的存在,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环节中的正、负极材料过剩明显.因此,亟须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能过剩

    欧盟电动汽车关税壁垒的审视、分析及应对

    陈新钱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关税抑制效应已初显,后续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加深,但不足以重创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文章理性审视关税壁垒,检视中国应对策略,剖析产业保护政策和低人工成本的利弊,认为面对贸易冲突应寻求策略均衡,中国车企亟须善用规则理性应对,革新发展方式,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上述分析与思考,文章作出预测与展望.

    电动汽车关税壁垒审视分析应对策略

    人口负增长背景下金融业应对策略研究

    郑竑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20年以前12个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短期内人口负增长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温和,仍能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但长期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不断显现.鉴于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负增长时代已经来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一定的质量型人口红利,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口基本面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亟须通过挖掘劳动力资源、提升要素配置效率、进行科技创新、利用现有人口规模优势、利用好国际国内市场、完善人口政策等措施,有效应对未来人口进一步负增长.此外,文章进一步提出金融部门应对人口负增长的相关建议.

    人口负增长质量型人口红利人力资本提升

    转型金融框架下碳锁定风险防范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赵晗雪高磊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型金融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系统从传统高碳排放模式转向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作用愈发显著.然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碳锁定"风险已成为阻碍绿色转型的关键挑战.文章对国际上现有转型金融制度框架下防范碳锁定的实践进行研究,梳理并总结防范碳锁定的有效机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转型金融框架的建议.

    转型金融碳锁定风险防范启示

    绿色信贷发挥碳减排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李绍哲李含笑林丽琼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重污染行业企业为样本,构建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绿色信贷发展对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绿色信贷的发展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碳排放,该结论经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绿色信贷对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在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和低竞争行业企业中更为明显;第三,绿色信贷的发展通过优化企业投资和促进绿色创新,进而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的碳排放.由此,文章提出应完善绿色信贷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推进绿色信贷落地;健全绿色转型融资体系,减少"一刀切"式的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充分考虑绿色信贷对具有不同特征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对不同企业的碳排放问题分类施策.

    绿色信贷碳排放异质性作用机制重污染企业

    涉农信贷投放与城乡收入差距——乡村生产要素变迁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证

    课题组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处于较高水平,厘清涉农信贷如何影响乡村生产要素变迁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分析涉农信贷投放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定量检验我国涉农信贷投放、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乡村生产的"人"与"物"两个要素之间的效应关系.研究发现,总体上,涉农信贷扩张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乡村就业结构渠道方面,涉农信贷扩张将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占比提升,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遮掩效应;农业生产条件渠道方面,涉农信贷扩张将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条件,进而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乡村就业结构相对稳定,可通过劳动力乡村内部产业转移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部地区乡村就业转移趋势显著,乡村生产条件改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有待发挥;西部地区乡村就业转移趋势不显著,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也难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此,文章提出加大对乡村配套基础设施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发挥金融合力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乡村地区金融产品供给和服务等政策建议.

    涉农信贷投放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生产条件乡村就业结构

    开发性金融支持福建省普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黄友珀廖才安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下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普惠养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普惠养老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多种服务融合发展,只有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合力,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开发性金融层面,应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实现"融资""融智""融制"相结合,凝聚金融支持普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合力,围绕普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难点环节,明确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强化医养结合、均衡普惠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等支持重点,从还款现金流构建、信用结构搭建、同业合作等方面,探索创新融资支持模式.

    人口老龄化开发性金融普惠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