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金融
福建金融

月刊

1002-2740

0591-88010587 88010583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20号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大楼11层

福建金融/CHSSCD
查看更多>>金融期刊。旨在宣传金融政策,研究金融体制改革,交流各地金融工作经验,帮助企业有效地运用资金。主要栏目有金融政策、行长论坛、城市金融、农村金融、投资建设、外汇管理、国际金融、港台金融、特区金融、保险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完善制度设计 夯实基础设施助推人民币跨境使用

    周有容刘金硕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福建、广东两省的金融机构、企业等进行深入调研,结果表明:金融基础设施层面,境外人民币清算网络覆盖不足,人民币对部分"一带一路"国家货币缺少官方挂牌汇率,现有账户体系功能受限,是阻碍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要因素;政府层面,资本项目开放程度滞后,政府监管标准不统一,部分自贸试验区账户体系设置与自贸试验区功能定位不匹配,制约人民币跨境使用;市场主体层面,境外投资资金流动不便利、不顺畅,跨境贸易结算仍多以美元计价.为此,在金融基础设施层面,应进一步完善境外人民币清算网络,积极推动周边国家小币种与人民币建立直接报价机制,探索构建更为开放的账户体系;在政府层面,应创新货币合作机制,加大力度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良性发展;在市场主体层面,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增强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性,企业应以产能外迁为契机,扩大人民币面向周边国家使用.

    人民币跨境使用境外投资资本项目开放账户体系

    国际气候治理政策发展、影响及我国应对

    高磊赵晗雪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两类气候治理政策,碳定价和碳减排补贴易产生出口竞争力减弱、碳泄漏、补贴竞赛等负效应,为此,欧美发达经济体开始探索"碳边境调节机制"和"气候俱乐部".文章对这两种气候治理政策新机制的内涵、积极影响、局限性、实施中面临的挑战以及两种机制比较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就我国如何加强对国际气候治理政策新机制的合规性应对,以及如何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等,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国际气候治理政策碳边境调节机制气候俱乐部碳关税碳减排

    地方政府不良碳资产的表现、成因与法治应对

    周旭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不良碳资产属于碳市场不良资产的组成部分,存在产品、债权、股权与进阶四类资产表现.地方政府不良碳资产对市场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危害决定了法律治理的必要性.面对成因复杂且类别多样的地方政府不良碳资产,应从理论与实践维度推行合理的法治改革.理论上,亟须摆脱公共物品的属性禁锢,厘清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有必要吸收科斯定理的产权分配与交易费用要义,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应以风险预防为首要,打破利益博弈的"囚徒困境".实践上,在立法约束领域,亟须从不良碳资产的定性、预防与处置层面完善现有法律规范,并形成地方政府不良碳资产的专门约束规则;在司法约束领域,需要重点关注对应不良资产的预防与处置流程,构建特殊的应对机制;在管理约束领域,既要关注地方政府自身的行为约束,亦应推进地方政府之间的管理合作,以形成法治变革合力.

    政府不良碳资产碳排放配额囚徒困境科斯定理法治约束

    金融科技对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分析

    芦文洁刘东华李爱喜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时近年发展迅猛的金融科技为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文章围绕金融科技对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问题,在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并嵌入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探讨金融科技对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从总体上看,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这一影响作用主要适用于成熟期企业,在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则不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是金融科技助力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途径.由此,文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金融科技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生命周期中介效应

    推进落实区域"双支柱"调控体系的思考

    陈浩周天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的配合将成为现代中央银行的重要调控框架.从产业、科技和金融之间的发展融合视角看,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体系具有逻辑必然性.目前推进落实区域"双支柱"调控体系,在政策边界和沟通协调层面、政策执行和权责划分层面、技术层面均面临着现实障碍,亟须加强党的领导,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理顺协调机制,扩大现有工具运用;充实工具储备,增加调控抓手;强化技术加持,提升调控整体效率;加强政策宣导,提高市场主体意识.

    区域"双支柱"调控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传导梗阻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典型国家农业巨灾保险财税政策比较及启示

    张雪冯玉姚枘廷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巨灾保险被称为农业生产迅速恢复的"强心剂",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研究日本、美国和法国三个典型国家的农业巨灾保险财税支持政策,梳理其农业巨灾保险的财税政策体系,评析其财税立法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财政金融联动支持政策措施,并结合我国农业巨灾保险财税政策的现状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农业巨灾保险财税政策的优化建议.

    农业巨灾保险财税政策优化建议

    征稿启事

    42,51,80页

    金融支持林业碳汇发展的思考

    叶谢康王伟斌蔡群起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省森林资源丰富,碳汇开发空间大.自2016年以来,福建省陆续建立林业碳汇交易制度和交易市场,研发落地福建林业碳汇、林业碳票、"一元碳汇"等,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引领意义的碳汇贷款和保险类金融产品创新.当前,林业碳汇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碳汇需求少、价格过低、项目开发成本高,导致林业碳汇开发规模较小、盈利性偏弱,金融支持缺乏坚实、丰富的底层资产支撑,尽管金融创新丰富多样,但只是"盆景"而非"风景".为此,建议加强林业碳汇方法学创新,完善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统筹搭建汇集各类林业碳汇交易的统一大市场,完善林业碳汇金融服务政策激励和保障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大力推进林业碳汇金融产品创新,着力解决林业项目缺乏长期限资金支持问题.

    林业碳汇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绿色金融支持电力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

    苏伟峰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企业的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因素,绿色金融则为电力企业低碳转型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当前绿色金融支持电力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发电企业较难融入参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滞后于市场需求、全国碳交易市场功能未充分发挥等诸多问题.为此,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应加大绿色金融创新投入,电力企业应注重提升自身低碳转型能力,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绿色金融电力企业低碳转型

    区域不良资产风险化解生态圈的构建与完善——基于福建不良资产市场和收购处置个案的分析

    课题组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不良资产行业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国有AMC")回归主业、深耕大不良主业的背景下,立足福建区域不良资产市场,并以中国信达福建分公司近两年成功收购处置的J项目为例,调查不良资产市场供需变化,分析构建以国有AMC为核心的不良资产风险化解生态圈的核心要素,揭示各参与主体特征以及协作模式,并提出构建和完善区域不良资产风险化解生态圈的策略建议.

    不良资产生态圈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盘活存量国有A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