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95—2015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周梦遥何东进覃德华游巍斌...
    440-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厦门市1995、2005、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太阳光谱卫星信号的二次模拟(6S)模型进行大气校正并计算地表反射率,在ENVI5.2软件支持下获取3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VC),得到厦门市1995、2005、2015年的平均FVC值分别为0.35、0.22、0.31.运用监督分类中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利用ArcGIS10.1软件将FVC与土地利用分类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了厦门市1995—2015年间FVC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厦门市FVC在1995—2005年间降低了37%,在2005—2015年间增加了29%;厦门市的平均FVC在水域增加17%,在建设用地增加35%,在耕地增加22%,在林地减少27%,并依此为厦门市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建议.

    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生态城市厦门市

    西双版纳12a间森林扰动监测研究

    鲁宁寇卫利徐伟恒狄光智...
    446-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及时准确的森林干扰信息是掌握森林时空演变规律和碳汇状态变化的重要基础知识.基于1999—2010年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本研究采用单类支持向量机(one 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OCSVM)监测了近12 a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热带森林干扰的时空变化.监测结果表明:1999—2010年间,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面积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呈逐年减少趋势,热带森林保护形势依然严峻.OCSVM是一种快速提取热带森林面积的简单方法,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90.19%).将长时间序列MODIS数据与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结合是快速获取丰富的高质量采样数据的有效途径,能够为遥感分类算法训练和结果验证提供可靠数据源.

    单类支持向量机森林扰动变化检测陆地卫星

    基于哑变量的云南松蓄积生长模型

    王金池邓华锋冉啟香黄国胜...
    45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云南松林分蓄积生长规律,为更好的经营云南松林分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基于云南省云南松一类清查数据,以Schumacher和Richards模型为基础模型,选取不同的林分密度指标,来拟合云南松林分蓄积生长模型,并在最优基础模型上引入哑变量,将不同林分类型合并,建立同时适用于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的蓄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传统生长模型的模拟效果都较好,R2和预估精度最高分别为0.9716、96.79%,不同的林分密度指标对模型的预测效果有较大影响,且以选用林分断面积作为林分密度指标的Richards模型的预估效果最好,其预估精度为96.79%.在最优传统生长模型中引入哑变量后,模型的R2和预估精度都比传统的生长模型稍高,分别达到0.9730、96.84%.通过对模型的适应性检验,所建的哑变量模型的预估精度超过98%,且对间伐林分的拟合效果更佳,可以用来描述不同措施下云南省云南松林分的蓄积生长规律,也解决了不同类型林分合并建模不相容的问题.

    云南松间伐哑变量蓄积生长模型

    木林子大样地多脉青冈种群动态及点格局

    陈俊艾训儒姚兰郭秋菊...
    459-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整,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在Ⅰ~Ⅳ龄级为Deevey-Ⅲ型,Ⅴ~Ⅷ龄级为Deevey-Ⅰ型;小树(1 cm≤DBH≤5 cm)、 中树(5 cm<DBH≤20 cm)和成树(DBH>20 cm)个体点格局分布聚集强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在小尺度上强烈聚集,聚集频率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在大尺度上趋于随机分布.在113~150 m尺度上,年龄越大的个体其聚集强度越弱,小树显著聚集分布,中树保持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成树由随机分布过渡为均匀分布.小树、 中树的聚集强度分别在0~4 m和144~150 m尺度上与成树无关联,分别在5~150 m和0~143 m尺度上与成树正关联.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多脉青冈种群动态点格局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朽木生地衣物种分布特征

    艾尼瓦尔·吐米尔阿不都拉·阿巴斯
    465-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确定影响朽木生地衣物种分布的环境因素,在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北坡海拔1950~2750 m地带选择18个样地对朽木生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物种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衣种类的多样性和朽木径阶、 海拔和腐蚀阶段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地衣种类与朽木径阶的相关性系数R2为0.6247,50~75 cm径阶的朽木上地衣的多样性最大.地衣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随着海拔高度发生变化,其相关性系数R2为0.7768,一般在海拔1950~2150 m的地带朽木上地衣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不同腐蚀阶段的朽木上地衣种类和丰富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朽木生地衣径阶腐蚀阶段海拔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

    干旱河谷草本植物随海拔变化的物种多样性

    王飞王永元杨萌萌杨永红...
    47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不同坡向草本群落沿着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利用样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草本植物共21科37属42种,其中菊科植物10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3.81%,禾本科植物9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1.42%;不同坡向草本群落α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阳坡草本群落在海拔1250 m时,α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值,阴坡植物在海拔1450 m出现最大值,半阴半阳坡草本群落在海拔1450 m出现最大值;不同坡向均匀度指数(R)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变化较小;β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大,阳坡植物的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051~1250 m时达到最大,阴坡和半阴半阳坡在海拔1251~1450 m时达到最大,半阴半阳坡的β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阳坡.

    白龙江干旱河谷草本植物坡向海拔物种多样性

    添加氮素化合物对天竺桂废弃枝叶分解的影响

    朱祎珍黄自安魏茂胜黄清平...
    47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添加氮素化合物的方法对天竺桂废弃枝叶进行促进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废弃枝叶分解过程中的真菌个体数量随分解时间的不同而变化,不同处理间的真菌个体数量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不同分解时间真菌个体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真菌类群数量随分解时间的不同而变化,总体上随废弃枝叶分解进程呈增加趋势.在废弃枝叶分解试验中共分离出16个真菌类群,其中黑灰球菌属(Bovista)、 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 刺座霉属(Volutella)、 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和锁霉属(Itersonilia)为优势真菌类群.在枝叶分解初期(0~30 d)pH值增高(pH值8.22~8.88),使得微生物在高温分解阶段拥有高的分解能力,随后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堆料含水量相较于初始含水量变化不大,堆料的含水量保持在56%~71%之间,使微生物能保持较大的分解能力.添加碳酸氢铵和尿素处理后7~14 d的堆体温度维持在50~56℃之间,高于水处理的堆体温度(46~51.5℃),表明堆体处在枝叶分解的高温快速发酵阶段,添加碳酸氢铵和尿素处理后堆料的微生物活性更强.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天竺桂废弃枝叶分解过程中添加氮素化合物,可增强分解微生物的活性,对废弃枝叶的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天竺桂废弃枝叶氮素化合物分解

    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兰洪波冉景丞王万海姚正明...
    483-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4年5—10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手拣法、陷阱法对获得的地表节肢动物进行分离、分类.结果显示,采集的4777只地表节肢动物隶属9纲26目27类,其中优势类群3类(蜘蛛目、鞘翅目和膜翅目),常见类群15类,稀有类群9类.各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无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地表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类群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洞弓沼泽湿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板寨溶洞湿地最大.

    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喀斯特森林湿地

    松材线虫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刘金燕李庭波张飞萍黄秀萍...
    48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材线虫病是世界松林最严重的病害,引起各国学者广泛研究.以ISI Web of Science平台的Web of ScienceTM作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2—2016年间发表松材线虫病文献的国家、 机构、 作者、 载文期刊、 基金资助机构、学科类别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56个发文国家中,以松材线虫病危害程度最高的亚洲3个国家:日本、中国和韩国,发文数量最多,影响力最高;全球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和作者也主要分布于这3个国家中;研究方向则更倾向于动物学、林学和昆虫学方向;载文期刊中,刊载中国学者论文的期刊质量与国际上排名前10的期刊质量还有一定差距;关键词共现网络表明近15年的研究热点为:松墨天牛、生物防治、黑松、鉴定、致病性、传播和拟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文献计量WebofScienceTM共词分析(关键词共现)CiteSpace

    户外用蜡浸注木工艺及物理力学性能

    杨小军徐汀竹张璐郁岗...
    496-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木材在户外应用性能,采用性质稳定的高熔点聚乙烯合成蜡对户外常用木材进行高压浸注处理,研究了蜡浸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蜡处于熔融状态时性质稳定、 黏度小、 流动性好,在压力下易渗入木材孔隙;木材蜡渗透性是蜡浸注量的决定性因素,樟子松和辐射松木材蜡渗透性较好,欧洲云杉和白云杉较差,柳叶桉居中;浸注蜡可使木材硬度、 弹性模量略有提高,使木材横纹抗拉强度、 抗弯强度和吸水性显著降低;采用3阶段浸注工艺可使樟子松和辐射松木材全截面含蜡,含蜡量分别为40.21%和41.45%;樟子松和辐射松蜡浸注木抗冻融性能及抗紫外光老化性较好,可应用于户外木结构工程.

    聚乙烯合成蜡蜡浸注木抗弯强度耐冻融循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