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遮阴和氮素梯度处理对芒萁光合生理的影响

    金迪张明如王佳佳侯平...
    412-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森林植被退化和恢复过程中的光照强度和土壤氮素含量变化对芒萁光合生理的影响,设置3种光照强度处理[轻度遮阴(L1)、 中度遮阴(L2)和高度遮阴(L3)]和4种浓度氮素处理[不施氮(N0)、低氮(N1)、 中氮(N2)和高氮(N3)]的双因素控制试验,分析盆栽芒萁光响应进程、 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L1处理下,芒萁受到一定的光抑制,施氮处理能提高芒萁的净光合速率(Pn)、 气孔导度(Gs)、 蒸腾速率(Tr)和荧光强度(F),其中,N2处理下芒萁的光照强度生态幅最大,Pn比N0处理提高37.9%.L2处理下,芒萁的暗呼吸速率(Rd)较L1降低,施氮后芒萁的光利用能力增强,L2N2处理下芒萁的光合性能指数最高,达到1.78.L3处理下,施氮引起芒萁Pn和F下降.光照强度对芒萁的光合色素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施氮处理对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L1N2处理芒萁光合潜能最高,L2N2处理芒萁最适合积累光合产物、 光系统Ⅱ活性最高,L3处理施氮不利于芒萁生长.

    芒萁遮阴氮素梯度光响应叶绿素荧光

    二代杉木良种苗木的施肥配方研究

    宋政凯李惠通赖慧捷任衍敏...
    420-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二代杉木良种生长的养分需求,筛选出二代杉木良种苗木的最佳施肥配方,以经遗传改良的半年生二代杉木良种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配方施肥盆栽试验,通过综合营养诊断施肥法(DRIS)和肥料效应函数进行配方施肥研究.结果 表明:DRIS分析得出,氮(N)、 磷(P)、钾(K)的最优养分浓度比例是2.06:1:1.76;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得出,无微肥处理的N、P、K理论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407、0.193和0.262 g·kg-1,有微肥处理的N、P、K理论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474、0.214和0.273 g·kg-1.施微肥对杉木苗体内养分含量的平衡和苗木生长有重要作用.

    二代杉木良种施肥综合营养诊断施肥法肥料效应函数

    思茅松HMG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云琴原晓龙李江王毅...
    428-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基因(HMGS)在思茅松二萜类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机制,采用RT-PCR技术从思茅松中获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基因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1425 bp,编码474个氨基酸,属于HMGS基因家族.序列比对分析显示PkHMGS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拥有HMGS家族蛋白特有的保守序列GNTEIEGVDSTNACYGGTA,与樟子松HMGS的蛋白序列同源性为99.7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思茅松与裸子植物的HMGS聚为1支,与樟子松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思茅松的树皮中HMGS基因的表达明显受到割脂物理伤害的诱导,在高产脂思茅松松针表达量最高.结果 为揭示思茅松高产脂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思茅松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湖北省日本落叶松差分型立地指数模型构建

    李斌成许业洲袁慧侯义梅...
    43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构建湖北省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模型,编制精度较高的立地指数表,为林分定向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利用湖北省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主产区的86个标准地观测数据及优势木树干解析数据,基于Richards、Logistic、Korf、Mitscherlich以及Gompertz等常用的生长模型进行优势高生长拟合.选择拟合效果最优的Richards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分别利用代数差分法(ADA)和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构建其动态指数差分模型,通过比较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的日本落叶松差分型立地指数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动态模型均能较好地提高拟合精度,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97以上,除平均残差(MR)以外的其他各统计指标均明显优于理论模型.经过对动态模型的立地指数曲线簇进行分析,最终选择以a=exp X、c=b1+1/X为参数的GADA模型进行立地指数表的编制.经检验,GADA模型立地指数表的落点检验精度和跳级检验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1.5%,能够很好地反映湖北省日本落叶松生长实际,更适合评价湖北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

    日本落叶松代数差分法广义代数差分法立地指数湖北省

    朱红毛斑蛾对榕树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管维康王小云陆温张志林...
    442-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红毛斑蛾是一种寡食性害虫,仅以小叶榕和垂叶榕叶片为食.研究小叶榕和垂叶榕吸引该虫的植物挥发物活性成分,可为筛选朱红毛斑蛾植物源引诱剂提供基础资料.结果 表明,从小叶榕和垂叶榕健康叶中共分离出53种挥发物成分,共有31种能引起朱红毛斑蛾雌雄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分别为甲苯、 辛烷、 乙苯、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蒎烯、 β-月桂烯、 对伞花烃、D-柠檬烯、(E)-β-罗勒烯、 β-罗勒烯、 苯乙酮、 壬醛、 芳樟醇、 金合欢醇、 别罗勒烯、4-乙基-苯甲醛、 萘、 水杨酸甲酯、4-异丙基苯甲醇、3-乙基苯乙酮、4-乙基苯乙酮、(-)-α-荜澄茄油烯、(-)α-蒎烯、 β-荜澄茄油烯、β-石竹烯、 α-石竹烯、 α-金合欢烯、 石竹素、 正十八烷和正二十烷.其中,小叶榕和垂叶榕相同的植物挥发物活性成分为9种,分别为甲苯、 β-月桂烯、D-柠檬烯、 β-罗勒烯、4-异丙基苯甲醇、3-乙基苯乙酮、4-乙基苯乙酮、(-)-α-蒎烯和β-石竹烯.两种榕树特有的5种挥发物中,仅D-柠檬烯、 β-罗勒烯和β-石竹烯对朱红毛斑蛾雌雄虫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是吸引朱红毛斑蛾雌雄虫寄主定位的主要植物挥发物活性成分.朱红毛斑蛾植物源引诱剂的研发可以D-柠檬烯、 β-罗勒烯和β-石竹烯为核心成分.

    朱红毛斑蛾寄主定位植物挥发物植物源引诱剂